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美术教学创新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美术教学创新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使高中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高中美术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114-01

一、改变传统观念。营造快乐气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被动性很强,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了改变学生对美术课的成见,改变原来课上自由散漫的作为,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该创设情境效应,宽松舒适愉悦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最后的晚餐》,这是两幅相同名字不同画家画的世界名画,在欣赏这两幅画时我就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一走进课堂我就说:“今天我们来试着表演一下最后的晚餐。”同学们听了都激动万分,踊跃举手要求表演,最后我选了26位同学做准备,其余同学把课桌整理一下,使教室中间留出表演场地。

第一组我选了13个同学,由班长苏同学演耶稣,因为他是个具有号召力、沉着、冷静的同学,适合这个角色。犹大选的是吴同学,起初他还不愿意,因为谁愿意演呢,但经过劝说他同意了。然后按照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构架,讲台下放一排课桌凳,表演耶稣的同学坐在中间,两边坐着他的门徒,然后我把最后的晚餐故事背景复述一下。让学生理解一下画中的故事: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出卖了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我说开始,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反映激烈,都左右看看焦急互问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做声,然后犹大看到大家都看他,也装模作样地问是谁。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下面同学一起鼓掌。

第二组我重新选了13个同学,由副班长谭同学表演耶稣,犹大叫王同学演,他也不愿意演,下面同学一起哄就把他赶上来了。然后我按照丁托列托画的《最后的晚餐》,把课桌斜放在教室中间,十二使徒坐在长桌旁,耶稣伫立在他们的中间,一个高个子的同学站在郭跃后面用手电筒打光,尽量模仿画中的情景,还有几个同学演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书)。我说开始,耶稣(谭同学)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激动地站起来相互指责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激动没有做声,大家一起指向他。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下面同学又一次鼓掌。

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学生对达,芬奇绘画的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架构有了具体的认识,对丁托列托绘画的呈对角线倾斜的大趋势及气氛骚乱而激动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把握。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网络中鉴赏美术

美术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尤其是CAI特有的功能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选学习内容和自定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教学。大量工质量图象的感知和变幻莫测的形象的创造和加工,十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系统化的形象思维训练。信息化技术与学科综合已走向必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深刻感受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体验,改变了美术课是视觉艺术的单科束缚,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了学生实践,综合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欣赏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椅中圣母》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拉斐尔,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椅中圣母》这一作品,还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个性和情感的价值,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鉴赏的评述活动中

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并获得审美享受。而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评价。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并且由于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假如老师在上课时过早地对作品做出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可能会成为学生思维和认识的屏障。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件艺术品的评述应首先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活动。作为教师更应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这种主观评价的活动。让学生动眼睛观察:例如,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其次是让学生在作品的色彩、构图、材质肌理、线条等美术语言上有目的地观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欣赏表达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欣赏、分析美术作品能力的初级过程,一堂课是师生在共同体验美术活动的有生命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的实践过程。把美术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始终,作为主体的教师还要引入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一个提问,或能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时,老师只需用“你很聪明”,就可以给他学习上无穷的力量。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思维的活跃,也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艺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领域中的努力成果,又能使学生明了今后进一步争取努力的大方向。

四、丰富教学手段,展示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形成多元化的美术鉴赏教学

应让学生知道,艺术永远是历史的产儿。没有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不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它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每一件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背后蕴含着艺术家创作的辛劳,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着这一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也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形式。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在上课时,会特意挑选能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如中国画家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画面上展现了多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学生可以和历史故事联系,从美术作品中感受画家表达的团结、共同奋斗,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的创作思想。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折射。它所传达的信息直观,形象具体。是文学艺术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北宋末年繁荣发达的都市经济和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描绘了城墙、船只、酒肆、铺面等各种建筑,正是千年前北宋城市景观的再现。既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构图。感受到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处理手法。也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美术欣赏课是引导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也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情感。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而自己作为老师也应更多地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欣赏活动,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