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风景油画色彩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风景油画色彩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风景油画是油画的一种,在16世纪作为单独的绘画体裁出现,16世纪之前以人物画中的陪衬和背景等形式出现。风景油画的描绘对象为自然景物,由于自然景物呈现的色彩较为丰富,因此在风景油画创作中色彩运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和西方风景油画的色彩观,分析色彩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风景油画;色彩;运用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39-01

油画是西洋画的重要组成,使用罂粟油、亚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对颜料进行调和,在纸板、亚麻布、木板上进行制作。风景油画按照不同的绘画风格可分为古典主义、抽象主义、欧美主义、现代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等。按照不同的描绘景物可分为人物风景、森林风景、荷兰风景、田园风光、地中海风景和托马斯风景等。

一、我国风景油画色彩观

早在汉代时期,画家在创作漆画、帛画时就十分重视色彩,赋予色彩极强的内涵和性格,以此展现画家创作时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境界。到唐代时期的敦煌壁画,画家又赋予色彩极强的宗教文化,以此展现画家对宗教文化极高的敬仰之情。我国著名的油画画家董希文在讲述色彩观时,提出色彩所呈现的不同视觉效果、心理感受与色彩运用、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与欣赏者对色彩不同的观念引起不同的习惯和感情都有关系。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创作《江南人家》时,并没有选择较为鲜明的颜色,而利用白、黑、灰之间的色彩关系,对江南水乡的居家庭院进行描绘,展现出极为雅致的画面,富有一丝传统韵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画家们也将西方传统油画与我国传统油画相结合,促进了我国传统油画的多样性发展。在徐悲鸿《天目山风景》、《桂林风景》、《嘉陵江磁器口》和《鸡鸣寺道中》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西方传统油画和我国传统油画相互结合形成的特殊魅力。

二、西方风景油画色彩观

印象派油画是西方风景油画的重要组成。印象派主要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印象、感觉,主张艺术创新,反对守旧。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画家们认识到光色对色彩变化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色彩的受光环境和受光状态也不断变化。印象派油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色彩在明暗、形体上脱离出来,有利于色彩在油画中独立性地位的形成。西方画家马蒂斯在创作《红色的协调》时将红色作为主调,对窗外的景物使用绿色进行描绘,以此形成绿色、红色之间的相互和谐,并适当的运用黑色线条对整体色彩进行调和。西方画家蒙克在创作《呐喊》时运用对比强烈、颜色单纯的色彩和不同笔触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情绪进行描绘,并带给欣赏者一种恐怖、不安的视觉感受。

三、色彩的合理运用

1.画家在运用色彩时,应当将色彩学和光学相结合,利用色彩之间新的关系对自己的艺术观点和表达思想进行创作。西方著名画家莫奈在作品《日出・印象》中,运用光和色的相互关系,借助色彩将瞬间的光描绘的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在莫奈的笔下,白杨树、干草堆、泰晤士河等都展现出画家独特的创作情感和色彩情感。

2.底色的合理选择是整幅画面色彩运用的重点。画家必须结合整幅画面的构图、意境、色调和表现技法等合理选择。底色分为复合底色、单一底色、花底三种。不同类型的底色展现的画面风格不同。运用复合底色时应当注重底色与整体的统一、协调,注重多种色彩的搭配运用,形成色彩丰富、和谐的画面。运用单一底色时应注重画面灵动性的处理,以免造成单调、乏味的视觉效果。运用花底时应注重画面整体的合理布局,加强画面和谐效果的处理。

3.色调展现了画面不同的蕴含情绪和内容。不同明度、色相、纯度和冷暖的色彩相互搭配会形成不同的色调。色调是画家色彩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画家对色彩组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画家对色彩具有的理解力、敏感程度和控制力都通过画面色调展现。单独运用冷色调或暖色调会使画面缺乏表现力,呈现单调、空洞和枯燥等。因此,画家必须加强对色彩的搭配能力和控制能力,形成富有生机的画面。

四、结束语

风景油画具有立体感强烈、色彩丰富的特点。色彩是画家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是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作品语言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色彩的合理运用与画家创作思想的正确表达、作品包含的重要价值等密切相关。影响风景油画中色彩运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审美哲学、观察方法、用色传统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和西方的风景油画在色彩运用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风景油画色彩观进行研究,供广大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君,敬宗玉,田志先,涂伟娴,吕晓霞,戴中伟.对油画装饰性色彩语言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15):45-46.

[2]张红环,黄泳华,彭宇程,杨海玉,罗中明,林以友.论油画风景的色彩写意[J].新美术,2013,10(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