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字的图像化设计与视知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字的图像化设计与视知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图像化汉字是视觉设计的元素之一。汉字的图像设计,主要指的是在现代设计应用领域,通过设计师恰当和巧妙的构思与设计在汉字中增加图形或者图像的因素,使汉字除了展现其作为文字自身具有的符号意义,同时传达出图式意味或图形感抑或审美意蕴,引发观者在接收文字本意信息的同时,产生视觉的感应与思维的联想和拓展。汉字的图像化将文字与图像、语言与艺术结合了起来,使得以汉字为主体语言的视觉设计与信息传递的内容更生动而具象化,引起观看者的视觉关注,在悄然间增强观者对信息的识别、感知、理解与记忆。

因而汉字设计既涉及视觉的感知、知觉的感应,也需要心理的体验。那么对汉字的图像化表现涉及的形式、状态等因素和由此带来的视知觉反应的研究,会给设计者以更加理性与明确的实践思考,并引发更多表现与信息传达的可能性。

一、 图像化汉字的形态表现与视觉感知

1. 造型的简化对图像化汉字视觉分辨的影响

对汉字的设计并非意味着只是放置,而是意味着去表现。每件事物都有其各自的形态,汉字也是如此。这也是人们能够分辨事物的基础,但人们观看一件事物时,是将事物的所有细节都看到了才得以辨认吗?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在人群中搜寻自己的朋友,虽然没有看到面庞等全部细节特征,但我们的眼睛却能很快搜索到熟悉的身影。这源于视觉能进行一种积极的探索,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当人们观看一个复杂的形状时,视知觉并非将每一细节都录制下来,而是倾向于将其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或者说以一种尽可能简单的结构组织起来。汉字有九万多个,常用汉字也有三千余字。面对众多的文字信息,人们并不是依靠完全阅读每个汉字的笔画关系辨认文字,而是借由汉字的形态特征与结构组成的印象完成阅读。“读者也不会去看每个字的笔画,而只是看到字的组成部分,因此眼睛和大脑能够在转瞬间辨认每个字,从而达到快速的阅读”。正是对汉字大概之造型、结构或特征的追寻,而非对每个文字细节的关注,才使得所谓“一目十行”成为可能,也使得汉字的图像化设计有了表达的可能。当然,视知觉的这种简化倾向的强弱取决于它所面对的事物本身的刺激力状况。若是视觉刺激十分强烈,知觉简化倾向也就被削弱。

视觉对汉字的记忆与识别,也可能存在着其他潜在方式的影响。杉浦康平曾经谈及汉字笔画差异带来的文本视觉特点。从一笔到八十笔构成的汉字,在同一画面空间会带来不同的图形灰度,从而具有不同的意义。人们的眼睛在阅读每行文字时,由于汉字存在的明暗灰度变化,眼睛会很快判断识别出汉字词语,并随之领会其含义。故而,虽然汉字存在着极大的繁简差异,但阅读时却产生一种自然的易读性。

汉字的形态及其构建特性,使汉字的复杂笔画在阅读之际的视觉感知中得以简化。反过来,这一特性在其图像化应用时使设计者获得更多的表现可能。设计师有意识将不影响识别和阅读文字内容的汉字笔画与造型要素简化,从而主动削减观者对“无用”因素的视觉反应,增之以所需的图形等要素,展现出超越单纯文字信息的有意味的视觉表达。汉字“花”的大部分被彩色图案覆盖,但观者依然可以从整个汉字的外形轮廓特征很快确认文本内容,并由此引发对此汉字的持续关注和浏览,体会其中表达的含义。汉字表现时部分的缺失带来的不是信息的削减,反而是内涵的增加与关注度的提高。

2. 经验与识别——从知觉恒常性谈汉字表现之可读性

展现于人们眼前的新的形状图式,也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总是与人们以往曾感知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相关联。越是具有模糊特征的图式,以往记忆的干扰作用对识别的影响也就越大,反之,具有清晰形状特征的图式则会减少或抵挡以往记忆痕迹的干扰,呈现明确的信息传达。当人们对一些熟悉的、常见的事物保持一种持久而稳定的知觉记忆时,知觉恒常性即产生,此时人们对此事物的认知不易被周围环境、光线、距离和表现方式的改变所影响。如一张画作上的长桌即使用透视的方法表现出来,观看者缘于已有的知觉经验和知觉恒常性仍将其看做长方形的,而不会认为桌面是不规则的梯形。

汉字的可读性指的是对汉字阅读的识别性。在将汉字进行图像化处理之后,汉字字体结构与造型特征也会相应地被改变或者削弱,此时汉字的文字形态还能否易于识别,汉字的文字内涵能否便于传达都是汉字的图像化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判别因素。在汉字图像化设计过程中,利用知觉记忆的恒常性可以带来设计表现的多样性。对汉字的熟识和视觉阅读的深刻记忆令人们不需要完全看清文字的每个细节即可对其进行判断和确认。在保持汉字个体特性的基础上,对汉字结构、空间、笔画、造型等因素进行各种变化,以及与相关图式的巧妙结合,不仅能保留文字的有效识别及文字意义的正确传达,而且可以增加深层的意味内涵和丰富的形式趣味。

当个体汉字独有的结构特征被破坏时,人们对此汉字以往的经验记忆则无法与之相关联,此时即便汉字的笔画特征有所保留,人们仍然难以识别文字的内容。如徐冰的艺术作品中,虽然书写的汉字笔画也依据了汉字构成的结构方式,但却与任何一个现有的独体汉字的结构特征不相符合,而与拉丁字母的结构特征相吻合,故熟识汉字的观者无法顺利读取它的含义,完全不认识汉字的拉丁语系的人反倒更易于识别。

对汉字的整体造型特征的记忆前提下,具有提示作用的图式或词义、句意的辅助作用同样成为人们进行汉字辨识的积极因素。如以“囗”为部首的汉字与不同的字组成词语“囗家”“囗徒”“囗为”时,即使不再增添中间的文字结构,人们也较容易通过这个汉字的外造型特征结合词语的组成习惯而辨识出缺失的是“国”“囚”“因”字。

二、 空间关系、空白与视觉探索

在视觉设计层面涉及的空间体验显然不是物象本身造成的,而是来自于观者自身的心理反应,是由一系列知觉因素决定的。当我们在一幅画面上看到一根线条悬于背景之上,也就是感受到线条和背景产生空间关系时,我们就会感觉背景是完整的,未被此线条分割,线条与背景产生了深度空间关系。在汉字与图像关系的处理中适当运用一些这样的知觉因素,可使各要素在二维空间和深度空间上的位置关系更加明确和清晰。利用空间形成主次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观者对画面阅读的视觉走向。

汉字空间关系的获得有很多形式表现的可能,比如由重叠产生层次效果,增加空间距离感。形基现象也同样存在空间的层次。形与基简单说就是由一个相对封闭的图形与一个与它性质相似的非封闭图形构成的相互关系,彼此空间关系的交错引发视觉游离阅读。变形也会产生空间差别,就像我们在画面看到梯形常常感觉是方形在向深度空间延展,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空白空间关系和深度空间关系两大方面。

众多信息的堆积并不一定带来视线停留的延续,适宜的空白处理在给观者留有视觉休息的空间时,也为下一信息的有效传递做好准备。在安排画面空白空间时,要素间空间距离的大小影响着观者阅读的有效性。相互衔接或重叠的要素看上去关联性会比较紧密,适当的空白空间可以让各个要素避免信息混淆,变得更加清晰突出,但过大的空白空间安排也可能会阻断视觉阅读的连贯性,导致要素间的关联削弱乃至隔断。视线在图形要素间的跳跃距离亦有一定的限度和舒适度。要想获得和谐而有效的画面阅读效果,必须明确汉字与图像的形式表现及与它们各自的内涵间诸多层次的主次关系,恰当适度地安排要素间的空间关系,有意识地设计画面的空白空间,使之吸引和引导观者关注画面、阅读信息。

在布局过程中形成深度空间关系也可以调整图像化汉字带来的复杂信息的阅读顺序。在平面作品中使要素间形成深度空间效果,可以令图像和汉字、汉字之间乃至汉字自身要素形成前后层次关系,并进而影响人们的阅读顺序。一般而言,向前的要素往往更突出,最先被阅读,观者目光依深度空间顺序依次观看。如果改变了居于前景中的要素的大小、虚实等关系,则视觉走向顺序也因此而被改变。图中,居于白色背景上的汉字“知”中间的空白处理却仿佛一张有形的白纸,将重要的文字信息衬托于观者视觉空间的前景,其上叠压的横向主题信息汉字小而密集,又形成新的空间层次。巧妙的对视觉深度空间的利用,将图文信息层次明确而安排有序地传达给受众。

三、 图像化汉字的表现性与视觉平衡

表现性是艺术的传达方式,它存在于每一艺术门类当中。表现性并不是由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传递的,而是由这些性质通过视觉作用于观看者的神经系统而引发的力量传递的。当视觉样式向人们传出某种如强烈或动感信息时,观看者才能知觉到它们的表现性。如同舞台上的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表现情感,图像化汉字通过图、文的不同关联方式并展现出不同性质状态,表达信息和情绪。汉字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在内容需要之时也可通过表现加以强调进而传达给受众。汉字与图像的结构、形态、色彩等以及汉字的象形因素都可以成为其表现的可能。但无论何种表现,对整体的视觉平衡的把握决定了增强还是削弱其本意的传达。

视觉平衡在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图像化汉字表现而言,图与文的关系处理有时可以利用视觉感知的心理因素达到或者平衡或者不平衡的画面效果。

视觉平衡指在画面中的各个因素“都达到了其停顿状态时所特有的一种分布状态”,如形状、比例、位置等,“整体具有的那种必然性特征,也就可以在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中呈现出来”。 但就图像符号与汉字符号在图像化汉字设计时的构成关系而言,对其主次的区分以及表现程度的强弱同样要考虑视觉的平衡。通过对位置、重心、方向等因素的控制和把握,可使汉字的设计表现获得整体的视觉平衡。但也同样可以有意识地制造某种不平衡的视觉感受,形成动感等知觉体验。如北京奥运的徽标以篆书造型设计而成的“京”字,同时又是一个奔跑的人物造型,在印章的红色背景中形成了动态的视觉平衡。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校徽以甲骨象形汉字“艺”为造型基础设计而成。经过设计的标志保留了汉字的图像意味,即手执植物的人。线条比例与空白空间的布局处理使图形达到了一种静态的均衡。而图像与文字的完全融合使观者在同一瞬间接收了文本和图像信息,即两者形成了视觉的平衡接收与感知的舒适感。“艺”字的本意为种植,在此用于大学校徽,不仅传达出学院的性质,亦体现出培育后学的深层内涵。

结语

总之,借由视觉来传达信息的艺术活动,不可能脱离受众的视觉思维及由此产生的主观而积极的心理反应。汉字的图像化设计亦是通过对视觉要素的设计和表现,影响观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本文通过对汉字的形态与构建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图像化汉字表现性等角度,结合视知觉相关理论,探讨了视知觉反应与图像化汉字传达过程与表现的相互关联,并力求通过研究,给设计者更加明晰的实践思考,从而引发更多表现与传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