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潮州市三个景区入侵植物种类的调查与统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潮州市三个景区入侵植物种类的调查与统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及资料查考,确定广东省潮州市的3个景区(东丽湖、慧如公园及美人城)共有入侵植物25种,隶属于11科21属。分析了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原产地以及其危害性、入侵途径等情况,并提出入侵种防控、景区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潮州景区;入侵植物;防控措施;调查统计

中图分类号:S451;S759.9;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6-1323-02

入侵植物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引起极大的社会和生态问题。中国对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给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1],近3年来,国内研究者已发现中国至少有300种外来入侵植物[2-4]。外来种(Alien species)是指对某一区域或特定生态系统而言,不是该区域或生态系统本地的任何物种[4]。如果外来种恰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新的环境中也没有与之抗衡或对其进行制约的物种,则外来种能够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由此成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5,6]。外来植物不一定是入侵植物,入侵植物一定是外来植物。调查中界定的广东省潮州市景区入侵植物是指原产地不是中国,但已进入潮州市并存在野生或归化的植物种[7]。

通过调查潮州市3个景区(东丽湖、慧如公园、美人城)入侵植物,建立该地区外来植物数据库与早期预警系统,为研究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积累资料。

1 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为潮州市的3个景区,即东丽湖、慧如公园、美人城;调查时间为在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调查方式为实地调查并结合查阅相关文献[7,8]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入侵植物种类

根据对东丽湖、慧如公园及美人城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明确了潮州市3个景区的入侵植物种类,具体名录见表1、表2、表3。

2.2 入侵植物分类学情况

由表1、表2、表3可见,在潮州市的3个景区共有入侵植物25种,隶属于11科21属。各科入侵植物情况为菊科9种、旋花科3种、含羞草科2种、茄科1种、苋科3种、锦葵科1种、大戟科1种、马鞭草科1种、雨久花科1种、酢浆草科1种、禾本科2种。潮州市入侵植物种以菊科的居多。

2.3 入侵植物生活型组成

植物的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部表现出来的类型,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9,10]。归纳潮州市3个景区的入侵植物生活型情况(表4)可知,潮州市3个景区的25种入侵植物中草本植物为17种,占总数的68%;藤本4种,占16%;灌木3种,占12%;乔木最少,只有1种,占4%。。这些入侵植物中对该地区影响最大的为草本植物,如含羞草、凤眼莲,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土著物种,造成部分地区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4 入侵植物原产地情况

由表1、表2、表3可见,潮州市3个景区的入侵植物以原产于美洲的种居多,共19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76%,其中又以原产热带美洲的居多,共有10种植物原产热带美洲,包括1种非洲与热带美洲共有的;原产非洲的有4种(包括1种非洲与热带美洲共有的),占16%;原产印度的2种、欧亚温带暖湿地区的1种。

3 讨论

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破坏生态系统,第二威胁生物多样性,第三加速了本地种的灭绝与消失,第四影响环境的美观。主要入侵途径一是人类有意引进,如凤眼莲作为饲料作物引入;二是人类无意带入;三是自然传播,如飞机草靠风和动物实现自然扩散。

入侵植物防控方法:一是人工防治,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刚刚传入的个体或种群;二是机械防除;三是替代控制,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利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种取代入侵种;四是化学防除,使用化学农药喷洒;五是生物防治,依据有害生物和天敌的生态平衡理论,从植物外来种原产地引入食性专一的天敌来控制种群密度,在传入地建立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机制,重建原产地的这种生态平衡,不造成生态和经济危害。六是综合治理,将多种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植物的目的。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优秀旅游城市的潮州市,景区的绿化管理对于城市形象、吸引游客有举足轻重作用。针对入侵植物造成的危害,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防治与控制,相关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当地入侵植物情况,有意识地使用科学的方法防控入侵植物。

参考文献:

[1] 丁建清.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4):330-334

[2] 曾宪锋.粤东植物多样性编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曾宪锋,林晓单,邱贺媛,等.粤东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2):174-179,249.

[4] 桑卫国,朱 丽,马克平.外来种入侵现象、问题及研究重点[J].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3):305-312.

[5] 汪 劲,王社坤,严厚福.抵御外来物种入侵:法律规制模式的比较与选择――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立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谢红艳,左家哺.中国植物外来种的研究进展[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3):47-51.

[7] 吴修仁.潮汕生物资源志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8] 齐淑艳,徐文铎.辽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6(3):11-15.

[9] 李 博,杨 持,林 鹏.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