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猜想 引导 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猜想 引导 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如何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本文以一个科学探究的实例来谈谈科学探究的施教过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引导探究;课例分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材的引言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有一个杯子装满水,请你猜测一下在杯子中最多可放入多少枚回形针,水不会从杯子中溢出?这对刚刚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有一点生活经验,还没有学习物理知识,更不知道怎样猜测和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笔者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一些探究教学实例,对如何引导学生猜想和探究,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引起猜想

在猜想与假设的教学初期或学生缺少相关知识和经验时,教者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把猜想与假设的选择项目呈现给学生,由他们从中挑选。课上,教师取出一只杯子,在杯中装满水,然后慢慢放入一枚回形针,水并没有溢出。学生对此有点疑惑,老师接着放入第二枚、第三枚……水依旧没有溢出。那么这满满一杯水到底能放入多少枚回形针呢?“10枚”“20枚”……同学们纷纷进行了猜想。

二、实验探究,出现疑惑,引起再猜想

教师分别给学生发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杯子、瓶子和几盒回形针,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实验,最后的结果居然各不相同,有的放入了一百多枚,有的放入了几十枚……最多的居然放入了200多枚,水也没有溢出来。

通过上面的实验和交流,学生们得到不同且奇怪的结果:不但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各不相同,而且放入回形针数量的最大值也都不一样,这与自己的猜想有很大的差异。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教者应该针对该物理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现象中提出问题,不能仅仅让学生检验是否猜对。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已经装满水的杯子里还可以放入回形针?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将想象到的所有可能因素写出来。通过交流、合作,学生们又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装入回形针的多少可能与杯子装满水“满”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装入回形针的多少可能与杯口面积大小有关;

……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科学探究获得正确的认识,逐步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教学评价中,笔者认为不是不可以要求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而是取决于学生在所给的情境中有没有新的问题困惑。猜想与探究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形式,而更应是有没有新的问题困惑。猜想与探究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形式,而更应是研究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制订可行方案,引导再探究

根据所提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装入回形针的多少可能与杯口面积大小有关。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检验这种因素是否正确,并引导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通过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其中一组的实验数据为(见下表):

各组将实验数据进行了交流,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装入回形针的多少与杯口面积大小有关,面积越大,个数越多。

四、分析整理,分层处理各种猜想

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往往会出乎教者意料提了很多猜想与假设。因课堂教学时间和实验器材的限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分析整理,分层处理各种猜想。对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回形针的个数与杯子的容积、杯子的材料等因素是否有关,教师作适当指导后,让各实验小组自行选择其中一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对能放回形针的个数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和验证可以延伸至课外,作为课外小组探究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课后去继续探究。

相信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与体验,学生不仅仅能够体会到猜想与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而且学习活动会变得生动活泼,学习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学生更会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者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猜想与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处理好猜想与假设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能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与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发展成为真正善于学习与解决问题的人。因此,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灵活处理好学生猜想与探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教师应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对每一个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全面考虑学生在猜想与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形、提出的疑问。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采用思辨的方法,各抒己见,相互质疑,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分析讨论,去伪存真,向正确的方面引导。

2.让更多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

在猜想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困惑,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要摆脱以前的旧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不再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指导什么。

3.要注重实验探究的过程,淡化实验探究的结果

通过引导与实验,让学生完成某些探究课题,得出一些新的结论,不管这些结论是对还是错,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并掌握探究的方法。

4.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教育权和控制权。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非常不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单一的教法,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自,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学科学”转变为“做科学”。

参考文献:

[1]顾康清.发掘教材资源 集成探究方法[J].物理教师,2007(6).

[2]夏建平.如何发挥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中的作用[D].苏州教育学院院报,2005(增刊).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