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好奇心,善待求知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当学生对数学感到好奇时,不再感到数学学习苦了,内在的动力就能激发。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感到好奇,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面对数学世界,孩子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在中小学学科中,数学是最富有魅力的,其原始的吸引力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特别是数学对问题解决的巨大功能,使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
我们知道,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的刺激、情景的诱发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环境的激发和有趣情景的共鸣是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们要积极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情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保持恒定的求知欲。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常常异想天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孩子是可敬的,他们常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好奇心,是儿童特殊思维的直接体现。
我们应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环境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去想像,教学中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发现,引导孩子尝试解决疑问,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能力获得发展。
在学习活动中,好奇心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还会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或发现的催化剂。好奇易从疑问开始。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要将三块同样大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大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其中的一块。第二只小猴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大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其中的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抢着说:‘我要四块,我要四块。’于是猴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六块,分给它其中的四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小猴分得的多吗?”
这样,课题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行思考。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是好奇的心脏,只要我们把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作为数学教育的追求,选择适宜的环境,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的空间是巨大的。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好奇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是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操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诸般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是产生观念和思想的基础,也是创造性人才的品质特征。爱因斯坦指出:“并不是我特别聪明,我只是较执着于解决问题;并不是我天资聪颖,只是有无比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问题的源泉,是问题意识的典型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发现问题,并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根寻源,引起探究的欲望。但我国传统教育总是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抑制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冲动。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们首先问学生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提出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要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等等。随即我们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其数学问题意识。
三、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数列求和时引用印度国王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我们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积极鼓励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在课堂上就要想方设法创设出引起儿童主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难度适中且富有启发性、持挑战性的问题。
如,在前面的例子中,当学生讨论后,我们接着问:“聪明的猴王用什么方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同时又公平合理呢?”请学生用身边同样大小的三张圆片(代替三块饼)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三只小猴分得的饼。通过操作,学生发现三只小猴分得的饼一样多。我们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你们能用分数表示每只小猴分得一块饼的儿分之儿吗?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就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索、发现和概括。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更具张力。
五、充分重视直观教学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因此,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本中小动物修房子搬木头的情景,并演示出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多少的方法,使学生能生动形象理解并掌握这一方法。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本身的特点,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