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科技开放服务地方经济的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科技开放服务地方经济的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萍乡市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其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如何利用国家的政策,发挥高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的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互动、合作的机制,是解决当前萍乡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68-03

服务行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赋予高校的崭新职能,也是高校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解决地方经济建设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东南与本省宜春、吉安接壤,西北与湖南株洲、浏阳相邻。萍乡因煤立市,因煤兴市,但是,经过百多年地下大规模开采,萍乡市的煤炭资源已进入枯竭期。2008年,萍乡市被国家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对当前科技创新主导地区竞争的大势,如何在本地科研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支撑作用,引领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成为摆在萍乡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技服务萍乡经济的机制

当前,在萍乡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螺旋交互作用模式解释,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力,但这种力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结合电磁场模型加以解释(如下页图1所示)。政府、高校和企业是三个独立的磁场,他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表明场强(能量)的大小,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三者会产生一个合力,形成这个磁场的最终运行轨迹,即螺旋式地上升。也就是说,萍乡市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作用与相互影响,随着三股螺旋力量的加强,促进了区域经济、产业机构、科研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等各方面的提升。与此同时,三者之间两两作用也会产生相应的机制,共同作用下也会产生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这些机制或者是联系的方法、措施正是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萍乡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在政府与高校之间建立鼓励机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奖励等文件;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转让,切实提高企业的活力;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管理机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在内部通过建立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模式,将三者紧密练习,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外部,高校与企业更要加强联系,拓宽合作渠道。

二、政府与高校的鼓励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日趋紧密,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不断增强。近年来,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萍乡市颁布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萍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奖励、保障机制,如制定了激励企校“联姻”的政策措施,对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的技术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产业化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等给予2万元~5万元奖励;市级财政每年设立1 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建立科技项目信息库,引进各类转型急需的高端人才;对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展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在市本级科技项目立项中优先予以考虑,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目前,我市财政从科技三项费中安排了100万元科技大开放工作经费,重点扶持与合作院校共建的科研平台建设,从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了50万元专门引进高层次人才,从追加经费中安排了60万元用于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同时,各县区政府也大幅度增加了对合作项目的投入,例如,除土地、房屋等扶持不算,萍乡经济开发区仅投入“武汉理工大学萍乡发展研究院”等7家入园科技机构的装修费用就达500万元。

三、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制

萍乡城市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转型,而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在产业结构上,萍乡市一些支柱产业主要依靠与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创新园、研究实验基地等合作平台的搭建,一方面解决地方企业发展中的各类技术难点,另一方面,在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高校自身的科研水平与实力,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利用率。比如与南京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学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10家国内知名院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协议。工业陶瓷与电瓷主要合作院校有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工陶院、哈工大等,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主要合作单位有中材集团、武汉理工大学等,钢铁冶金主要合作院校有东北大学、中南大学,机电及汽车制造主要合作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企业与高校共建的科技研发平台有龙发实业与武汉理工共建的萍乡工业陶瓷研发和检测中心;强联电瓷与湖南大学共建的电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永特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南大学、南昌大学材料学院建立的特种合金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安源区与华中农大合作共建的“华中农大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分中心”等。

四、内部与外部联系机制

1.内部合作机制,高校拥有科技人力资源与科研技术成果的优势,他们面临的是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实际商品,产生经济价值,而许多企业单位缺乏的正是技术革新,因此,在萍乡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党政领导自始至终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听取工作汇报,组织各种交流会,将高校与企业撮合在一起。比如“萍乡(北京)资源城市转型专家座谈会”、“萍乡市―武汉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对接洽谈会”、与南京大学的对接交流活动等,通过搭建合作的机会与平台,以政府的名义出面,有效地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科技转让等实际问题。近两年来,萍乡市累计突破15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研发新产品68 个,取得国内领先以上科技成果38项,申请专利受理313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5项。如江西强联电瓷制造有限公司,依托与中材高新、湖南大学合作共建的电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国内权威电瓷专家,成功开发出了550KV棒型支柱瓷绝缘子系列新产品,实现了在特高压、超高压电瓷产品制造方面的突破。目前,萍乡市校(院)重大合作项目达80余项,合作领域覆盖了萍乡所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和环保节能、清洁汽车和先进制造、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创意七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使高校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高校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回报,而且促进了本地企业科研投入的快速增长,使自主创新和技术承接转化能力有了较大增强。同时,产学研合作项目每年为萍乡创造4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双赢。

2.在外部联系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单向联系毕竟有限,加之市场的竞争意识,也使得萍乡市本地企业很难与外省高校联系,萍乡市始终坚持“政府搭台、企校唱戏”的原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一是积极联系高端创新人才,从2008年起,聘请了简水生、彭苏萍院士、欧阳世翕、姚燕、余明清、马军、严新平、周科朝、涂赣峰、赵家玉十位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市政府科技顾问,建立了高层次智囊库。科技顾问成为政府科技决策和重大问题科学决策的咨询对象,同时,这些高层次人才也为我市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技术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9年,针对这些高端专家,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召开“萍乡资源城市转型专家座谈会”,专门听取他们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意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引进博士以上高尖人才与转型急需技术人才2 000余人,通过这批高层次人才带成果项目来萍创新创业,为城市转型构建了广泛的引智渠道。二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科技交流洽谈活动,如2007年与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工陶院)开展了工业陶瓷、电瓷产业对接交流活动,2009年与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先后举办了产业技术对接交流活动,2010年6月与湖南大学开展的陶瓷、电瓷和环保产业对接交流会等。三是建立“萍乡市技术需求项目库”,做好企校之间的信息“二传手”,将技术需求信息传递给有关院校、将院校专家意见反馈给有关企业、邀请专家来萍对企业进行考察、筛选院校科技成果推介给企业或投资者、带领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家或投资人赴有关院校洽谈等一系列工作,增进了企校双方的了解和互信,使企校双方从中寻找到了合作契机。四是架好连接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桥梁”,几年来,组织签约院校专家来萍考察调研达50余次,组织30余批次100余家企业赴有关院校进行了学习考察和洽谈。同时,整合市内科技资源,成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中介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在企业与院校之间架起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五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院校“联姻”。如促成我市萍钢公司与东北大学、武冠集团与中国建材院等有关企校间建立了长期稳固企校合作关系。

五、建议与对策

1.加强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高校的科技活动人员包括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队伍两部分,由于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科技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关键是要将科技人员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这就需要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两方面来进行。

2.转变观念,提高对社会服务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转变观念才有新的行动。端正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必须首先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树立开放的、具备市场与服务意识的发展理念,高校要树立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拓展沟通渠道,实现互动,才能根本上解决高校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严重脱节的弊端,发挥高校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通过建立高校知识联盟、建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科技公共平台等措施实现双方的互动。

4.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高校科研成果有效供给。高校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运行管理机制,改革现行职称评聘制,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应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有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高校要大力加强与企业合作与交流,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通过相互兼职、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对科研成果的现实需求。

5.要建立健全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战略合作的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学院的公关意识、开放意识,建立健全与省、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长期、稳定和有效的沟通互动机制,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多方面、多渠道获取办学优质资源。

6.要建立健全官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加大高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力度,重点选择一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 陈锦函.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理念与践行初探――基于文山学院的视角[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1).

[2] 刘琴.湖南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 申晓佳.部属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4] 徐楠.高校科学技术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5] 任羽宇.对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考[D].西安:西北大学,2008.

[6] 张人崧.广西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7] 谢鹏.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