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 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均先接受DR平片扫描,随后为进一步确诊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骨关节骨折的检出情况。 结果 140例患者中,临床明确诊断出196处骨折,其中,DR平片检查出142例骨折,其检出率为72.4%;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出187处骨折,其检出率为95.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5,P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95-03

目前在检查外伤性骨折的方法中,多层螺旋CT得到了临床普遍的使用,其应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螺旋CT不但能够开展容积扫描与数据采集,并且其容积数据还能够重建任意间隔之间的横轴位图像。此外,螺旋CT还能够以较高的质量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与表面遮盖法重建,使螺旋CT在检查创伤性骨折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加广泛[1-3]。为了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对140例该病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来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58例;年龄8~71岁,平均(30.5±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2例,坠落伤38例,重物砸伤30例;受伤部位:33例伤于脊柱,34例伤于肋骨,41例伤于四肢,32例伤于盆骨。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局部肿胀以及畸形等。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书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均先予以DR平片扫描检查,随后再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所用机型为16层螺旋CT机(德国西门子公司产),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 kV,电流为170~220 mAs,扫描层厚为16 mm×2.4 mm,使用螺距为1.0,矩阵为512×512。先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以及表面遮盖法重建,再对图像进行后处理,随后将检查所得数据统一传送至仪器后处理工作站,再行重建,并与DR平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140例患者经临床明确诊断出有196处骨折,其中,DR平片检查出142处骨折,包括34处脊柱骨折,33处肋骨骨折,43处四肢骨折,32处骨盆骨折,54处骨折漏诊,其检出率为72.4%;多层螺旋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检查出187处骨折,包括38处脊柱骨折(图1,图2分别为某患者腰二椎体骨折的3D及二维图像),45处肋骨骨折(图3,图4分别为某患者肋骨骨折的3D及二维图像),55处四肢骨折(图5,图6分别为某患者股骨踝上骨折的3D及二维图像),40处盆骨骨折(图7,图8分别为某患者股骨颈骨折的3D及二维图像),9处骨折漏诊,其检出率为95.4%,两种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DR平片检查,结构重叠,仅可在单角度对病变进行观察,难以将病变完全清楚地显示出,导致细小隐匿骨折线难以发现,无法在术前完全正确地指导外科医生制订手术计划[4]。另外,外伤患者常因为疼痛、存在功能等因素,造成摄片位置属于非标准位,进而无法准确地显示患处的解剖关系[5]。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传统的DR平片是检查骨折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较为复杂部位发生的骨折与复杂性骨折,或者是隐匿性骨折等,与螺旋CT相比,DR平片的诊断效果还存在很大差异[6]。

本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与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创伤性骨折的诊断时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明确诊断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组织重叠相对较多时可能存在的骨折:例如脊柱、肋骨以及骨盆等部位的骨折,以上部位组织间相互遮盖,以往多使用的DR平片进行诊断,存在较多的伪影,难以清晰呈现出骨折线与骨折情况,然而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②可为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由于二维与三维重建可以全方位地显示创伤性骨折部位,使临床医师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患者创伤的位置与程度,有利于对治疗方法进行选择。③给予手术更多的信息:在此之前骨科医师仅是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DR平片及CT片来选择创伤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往往难以清晰地看出骨折的具体情况与位置,而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则在根本上为医师解决了后顾之忧。在重建技术的帮助下,手术医师在术前能够详细了解患者的创伤情况,再依此制订相应的手术方案,使手术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④提高了准确率及治疗成功率:对于某些骨折的细微之处或者复杂性骨折,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薄层扫描,多角度、多平面地对其进行处理,并能够达到立体的观察效果,提高了诊断率,精确地诊断出骨折的部位、形态,更能观察到骨折是否发生了移位以及移位程度,可有效探查到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同时,针对骨折的具体情况,对其长度及角度进行准确测量,提高了准确率,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好的手术方案,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是现今临床经常应用的重建技术,这些技术在观察创伤性骨折中发挥着不同的优势:多平面重建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以及不同斜位呈现出二维图像,可清晰地对病变进行观察,此外,对于骨折的细节也较容易发现,但立体感较为缺乏;而容积重建可以将呈现出的三维图像随意分割或旋转,将骨折的空间立置与改变显示出,对显示较为复杂的骨折改变十分有利;表面遮盖法重建能够通过容积数据中具有的表面数据,组成具有较强立体感的三维图像,尤其是在显示关节面的结构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由于受到阈值高低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未移位的细小骨片漏诊[7-8]。

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层螺旋CT,虽然能提高诊断的精确率,但在骨折的分型或者分类方面,还不能够完全替代普通的X线片检查或者CT扫描,仍需要临床医生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确诊。此外,因CT后处理技术也对操作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与普通的X线片相比,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水平。

本次研究中,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联合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得出的骨折检出率明显较传统的DR平片检出率高,这说明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技术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以及复合骨折等创伤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联合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技术可以对骨关节开展多角度及多方位的观察,可以对微小的骨折病变进行有效、直观的观察,还可以提供骨折的立体关系,使影像检查的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降低了漏诊率与误诊率,并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从而制订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是目前骨关节创伤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仕海,吴奇华,吕发金.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脊椎骨折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4):1642-1644.

[2] 耿艳杰.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四川医学,2012,33(6):1074-1075.

[3] 倪建,姚世文.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71.

[4] 王发成,曹海念,许忠曦.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对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39-141.

[5] 戴志龙,芦中庆,侯建明,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807-909.

[6] 胡长青.外伤性髋关节骨折的X线与CT影像学诊断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11-12.

[7] 洪敏昌,张文英,周应平.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2):102-103.

[8] 田龙海,刘忠.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68-71.

(收稿日期:2013-07-18 本文编辑: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