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变地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呈现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变地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呈现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教学总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而展开的,提问被看作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为使课堂教学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运用多样化的问题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感受这个问题情境之后用心思考,引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带着强烈的动机去探索问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如何改变地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呈现方式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问题来自日常生活,让学生回归课堂

地理课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地理问题的呈现源于生活,会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国地形部分”一课时,首先设置问题,每天上下学的时候,你看到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了吗?为什么大连这座城市没有规划自行车道呢?这种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的问题面向了全体学生,让学生的思维都回归了课堂,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信的举手,课堂中他们有了充分的归属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继续追问,你知道大连的地形类型吗?在前面的铺垫下,大部分学生能独立生成教师想要的答案,也很好地完成了一节课的导课环节。

二、问题源自新闻,让时事点亮地理课堂

新闻中的许多事件,与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为新闻是正在发生的,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所以问从新闻出,必然点亮地理课堂。

如,在教学“俄罗斯”一课时,正值主席出访俄罗斯,下载并播放给学生一段视频,中俄两国就武器出口以及天然气出口问题签署了重要文件。学生观看视频时注意力非常集中,观后以这则新闻质疑,为什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武器和天然气?学生通过整合新闻和教材中的知识,独立分析后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这则新闻的引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俄罗斯的资源和工业铺平了道路。

4月20日的四川芦山地震的相关视频,我也第一时间把它带到了课堂上,四川在全国的位置?芦山在四川的位置?地震级别,同时和汶川地震对比强度,分别是七级和八级,只差一级但破坏力相差33倍,进一步设问,地震救援难易会受到地形、气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吗?为什么?问题的引入自然贴切,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新闻前行,枯燥的地理问题鲜活地呈现给了学生。

三、问题引自文字材料,助学生地理思维起航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文字材料,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问。如教材里的正文和阅读材料部分,教师为了服务教学搜集到的扩充到课堂教学中的文字材料等。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质疑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字信息,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整合,生成结论。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素养之一。

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时,课本中对非洲的文化有这样一段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远播欧美和世界其他地区”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播和贩卖黑奴有没有关系呢?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阅读材料中有中非合作,我国加强对非洲援建和投资的描述。我对此大做文章,中国不是上帝,中国在非洲修筑公路、铁路,建设港口、医院,投资工业对中国来说有何意义呢?通过独立思考学生能得出加强中非友谊的结论。教师进而补充文字材料,非洲电动自行车90%来自中国,刚刚闭幕的广交会,来自非洲的订单量超过了欧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中国为什么要致力于加强中非合作?学生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分析,可以实现资源合作。中国很好地开拓了非洲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同时,中国的企业也走向非洲,充分利用了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虽然我拓展的这部分不是教学重点,不必精讲,但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考平台。开阔视野,让学生的地理思维起航。

四、问题出自情境,创设激活地理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热情。

如,在教学“中国气温”一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春节时海口的小明到哈尔滨的姥姥家过春节,小明一路北上,由身穿短袖到毛衣装束,一直到姥姥家冻得穿上羽绒服。暑假小明又去看望姥姥,这次他带的羽绒服没了用武之地,小明满脑疑惑。情境后出示问题,你能解决小明的疑惑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这个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点燃,全员进入思考、探究状态中,单调问题更具趣味性,课堂被激活。

五、问题从角色扮演中引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增加对课文内容或角色的亲切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黄河的治理”一课时,赋予学生黄河治理专家的使命,三个小组分别讨论黄河各段的治理措施。有了角色责任,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再如,在教学“长江”一课时,让学生组成防洪专家组探讨防洪措施,水能开发组寻求电站坝址、资源勘探组寻找资源等,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用角色的眼光去发现课本知识,情趣盎然。

任何一种问题的呈现方式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认真考虑运用何种问题的呈现方式,使它们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