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又到槐花飘香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又到槐花飘香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历四月的黄土高原大地,满眼已是一派碧波荡漾的海洋。树木换上了新装,嫩绿、草绿、黛绿。我漫步在乡村小路,微风吹过,一股股淡淡清香扑鼻而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哦,我猛然醒悟,此时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生长在村头、山野里的槐花,到了每年的这个时节,就会不甘寂寞,争相开放。槐花特有的那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润人心田,使我陶醉其中,瞬间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儿时的快乐是单纯的,儿时的天真是无邪的。回想起儿时的往事,历历在目。儿时,在我家周围的坡洼上,到处是父亲亲手植下的一棵棵槐树和各种果树。每到槐花盛开的时节,我家的一棵棵槐树竟相争艳,院子里处处飘散着槐花香。闻着槐花的香味,使我们兄妹们不能安心做作业,老想着去玩,去采摘槐花。于是我们三下五除二写完作业,便提着篮子,拿着父亲制作的修剪树木的铲子去我家坡洼上采槐花。在那个物质生活还不充裕的年代里,别人家的槐花是不能采的,树上的桃子、杏子、果子也是不能随便摘吃的。如果采摘,会被乡人认为是偷。有时候孩子们摘的吃了,轻者被主人骂上几句,回来后还会被父母责备。重者主人找上门来,那就要受到父母狠狠地训斥了。所以父母为了我们兄妹,在院子里栽满了各种果树。而在院子周围栽植槐树,是因为槐树是一种巩固水土流失的优良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生长条件多么艰苦,都能茁壮成长。所以常常被人栽在山坡上或沟道里,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乡亲们撑起一道绿色的屏障。去采摘我家的槐花,我们当然是不害怕了。

采摘槐花,是最有趣的事情。兄弟姐妹们在我的带领下,来到槐花树下,我爬上树去,他们在树下等着。我骑在树干上,身体微斜,一手抱住树干,一手伸出去拧下一枝头,首先忙撸一串,塞在嘴里,咀嚼着槐花发出的丝丝甜味。树下的弟弟妹妹们看着我在树上吃着槐花,口馋的他们急着吼着让我给扔下去,我在树上边咀嚼边采摘,并不时扔给树下的弟弟妹妹们。他们争先去抢,共同咀嚼这槐花的香味。玩够了,吃够了,我们就用铲子,把开满槐花的树枝用铲子用力往下一铲,连枝带花全部下来了,漫天飞舞的槐花瓣,雪片一样洒在我们头上、身上、地上。我们把大点的树枝捡来堆放在一起,席地而坐,边撸边把嫩嫩的槐花放在篮子里,把篮子摘满,兄妹几人伸伸懒腰,揉揉坐麻的双腿,提着篮子,拉着铲下来被撸完槐花的槐树枝互相打趣着,在嬉笑中满载而归。

蒸槐花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同时槐花也是一道既营养又健康的绿色食品。可以说在乡村这个季节,最好的美食是槐花拌洋芋擦擦蒸着吃。母亲先把槐花用清水洗净,放在筛子里滤去水分,然后擦下洋芋和槐花用面粉拌匀,放在锅里蒸熟。母亲会在蒸槐花的时候,把要蘸的调料调好。而我们迫不及待地等在旁边,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咽几口口水,看到我们这个嘴馋样,父母就会露出微笑,我也会讨好地陪着笑,眼睛却一直盯着锅,希望槐花蒸擦擦赶快蒸好,生怕吃不到。等到揭锅,就赶快往自己碗里盛,然后,放上母亲调好的调料,我再加上香油、芝麻等调料和刚出锅还冒着香气的槐花一起调拌,吃一口,香绵松软,那种香甜,能沁到人骨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淡淡的幽香被慢慢淡忘。再次看到槐花,心中充满了欣喜。

又到槐花飘香时,我走在异乡的乡村小镇,望着满树的花朵,嗅着浸人的香气,忽然使我想起了母亲做的可口的蒸槐花,其实记忆中的槐花带给我的,除了那齿留余香的蒸槐花外,更多的则是使我想起了童年乡村生活的时光。

记忆麻雀

陕北黄土高原上见到最多的鸟便是麻雀了,在高原的任何地方、任何角落都能掠见麻雀的影子。在乡下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在鸟雀们的“喳喳”叫声中起床,开始一天新的生活。由于麻雀在周围太多见了,所以我也就没有给予其更多的关注。

但是最近在吴堡人社区的《原创摄影》栏目里有狗旦先生

拍摄的一组作品――《麻雀》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照片中的两只麻雀卧在一问废弃了的窑洞的窗棂上,相依相偎的情景很是感人。此刻有它们点缀在这窗外,愣是给这寂寞旷达的空间添了许多温馨气息。它们不时地顿首交谈,吱喳的声音单调却不乏味,简朴不失清澈。虽然分辨不出它们言语的具体内容,但却可以分明感受得到这是两只恩爱鸟,也许是正处于热恋阶段,也许已是一对美满夫妻。那种比翼双飞、耳鬓厮磨的热乎劲,着实让人感动,让人羡慕,让人流连。于是,每每打开吴堡人社区总不由得要欣赏一下那组照片,欣赏一下那一对可爱的麻雀。欣赏中,也渐渐勾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点滴回忆。

我的童年时期,那时的麻雀特别多,成群结队,到处都是。一到傍晚,数万只麻雀歇息树上“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成为乡村一景。我们这些孩子们每天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总要拿着弹弓去打鸟,可是也从来都没有打中过,换来的全是家人的训斥,害怕我拿弹弓打到人家娃娃的身上。于是我只好在星期天偷偷地拿着棍子去掏麻雀窝。

在农村,用石头新修建的窑洞和废弃的窑洞里石块之间有一定的缝隙,麻雀就在清明的时候把窝做在缝隙里。我就站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只要一看到麻雀飞到那一孔新窑或废弃的窑洞里,我就赶快跑进窑洞,观察墙缝隙里露出几根草或墙的缝隙下有白色的鸟屎,就站在下面用棍子石缝里用力搅动。但是也没能掏来一半只,因为窝里有的最多就是几只麻雀蛋。回去告诉奶奶,奶奶不忍心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孩童去伤害那些小动物,就吓唬我们说,小心哪天掏来一条蛇,听人家说,一个娃娃去掏鸟窝,结果没掏来鸟,被鸟窝出来的一条蛇给咬了。在乡下流传的话说被蛇咬了是活不了的,所以听了奶奶的话,再也不敢去掏啥鸟窝了。只是那种孩童的无知和无趣让我记忆犹新。

每年的秋天,到谷子成熟的时节,一群群的麻雀到田里啄食即将成熟的谷子,弄得农人们心烦不已,就用两根棍子扎成个“十”字,穿上人们的旧衣服,像人一样戴上顶草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样站立在那里照看庄稼。手上拿着两个塑料袋,随风摆动,不时还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真是黄土高原上的一景,对鸟雀的破坏还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后来,随着人们对各种农作物使用的农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原上的各种鸟雀慢慢地淡出了人类的视野,雀影更是越来越难寻,春天再也没有了“处处闻啼鸟”的景象了。

庚寅盛夏,一个朋友来吴看我,我陪他去东渡的地方参观,也顺路看望在乡上工作的妹妹。路上,路中的一个鸟雀被一辆无情的车子轧死了,而旁边的另一只鸟雀则在不停地伤心鸣叫着,看到此景,我不由放慢了车速,而当我的车快要开到那只死去的鸟雀旁边时,另一只伤心的鸟雀才“喳喳”地鸣叫着离去。就在我的车子刚刚驶过去的时候,我从车子的观后镜中又看到那只鸟雀又飞到了那只死去的同类旁边“喳喳”地叫唤着。我这时很想停车,走下去看看那只伤心的鸟雀,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匆匆上路。一路上,刚才的情景使我的情绪很低落,这一景,给我的人生又上了狠狠的一课,动物界都有情谊,何况我们人间呢。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自然生态有了正确的认识,黄土高原上开始了植树造林,限制采伐,保护环境,各种鸟雀的种类和数量得以增加,体现出人类的觉醒和社会巨大的进步。政府也确定在每年4月的某一个星期为“爱鸟周”,以此来加强宣传爱鸟的意义,再度唤起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