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山:深度和宽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山:深度和宽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信息技术课程何去何从”,近年来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当专家们用各自的理论与思考给出自己的解读时,一些一线教师中的先行者也在用自己的实践与行动默默探索着自己的答案。他们中的每个人今天或许只是课程版图上的涓涓细流,但当他们的力量不断汇聚,明天就可能成为助推课程前进的滚滚洪流。

本栏目将关注这些课程的民间探索者、实践者,展现他们课程建设的心路历程、设计思路和典型案例。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课程建设的队伍中来,携起手来,未来课程的浴火重生或许就有你我的一份努力,我们期待着!

在见到黄山之前,我脑海中的黄山是一位在数字艺术领域颇有深度的专业教师。之所以给我留下这个印象,首先来自他不同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的奇特经历,中学生时代的黄山是当时景山学校课外电脑绘画小组的积极分子,并且痴迷上了数字艺术,还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没想到,年轻时的爱好竟然决定了黄山一生的志向。在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黄山又回到了母校,并且走上讲台,接手了数字艺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十多年徜徉在数字艺术的海洋中,黄山在这个领域内绝对配得上“专业”二字。

有时,他的专业深度甚至到了被同行羡慕的程度:在2011年的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他的《用Flash设计动画角色》一课荣膺特等奖。当时就有网友留言,说听课的老师都有“望尘莫及”的感觉,原因,自然是黄山非同一般的专业深度。

一个冬日的午后,终于在景山学校见到了黄山,参观了他的手写板教室。在畅聊之后,我仿佛看到了黄山的另一面。这时黄山留给我的印象却并非专业之深,而是兴趣之广、见识之宽,是他在艺术上的多才多艺,如他坚持10年练就的一手好吉他。

到底哪一面的黄山才是真实的呢?黄山在数字艺术课程上的功力是得益于他的深度还是宽度呢?要我说,这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都是真实的,宽度和深度同时出现在黄山身上并不矛盾,原因很简单,只因为他有宽度,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深度。

当下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艺术这类跨学科的领域,发展到今天,所涉及的范围之广、牵扯的知识之多,你若没有一定的宽度,绝深入不下去。只有当你了解了多种艺术门类之后,才可能深入领悟数字艺术共通的规律与精髓。正如黄山自己多年来的切身感触:“接触更多的艺术领域,拓展了自己看待生活和世界的视野,也转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美术、音乐和信息技术的横向了解,看到了学科间更多的共性以及思考方式的不同,从而能更好地综合这些知识,形成新的观念。”而这时黄山带给我们的专业深度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的深度了,当他了解了文学、音乐、美术、设计多种艺术门类后,他所展现的专业深度其实是艺术背后的理念、规律,也就是“艺”背后的“道”——这其实已经是哲学的深度了。

我觉得黄山带给我们的关于教师成长方式的思考比他的数字艺术课程更有价值,他把这种拓展宽度的成长方式比喻为做“伸展运动”。因为在他看来,信息技术教师并不需要某些领域中如“童子功”般的深度,而是需要多种知识综合的宽度。有了这种宽度,信息技术教师一样能胜任包括数字艺术课程在内的某些看似专深领域的教学任务。

如同打井,只有有了一定的宽度,你才能打一口深井,一味深钻,反而打不了太深。正如古人所说的“由博返约”,这难道不是一条通向优秀教师的成长路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