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灸不良反应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灸不良反应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2.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 要] 针灸不良反应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在针灸已经逐渐得到世界承认的今天,仅仅只探讨其主治功能是不够的,针灸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必须引起针灸界的警觉与深入研究。本文探讨了针灸不良反应未被重视的原因及后果,针灸不良反应产生的可能原因、研究的意义与可能性。

[主题词] 针灸疗法/副作用

StudyonAdverseEffect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WuQiang1,HuangJianhong1,LaiXinsheng

2(1.FujianCollegeofTCM,Fuzhou350003,China;2.GuangzhouUniversityofTCM)

[Abstract]

Adverseeffect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havenotbeenstudiedseriousl

y.Atpresent,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sgraduallyacknowledgedinworld

,itisnotenoughtostudyonlytheirfunctions.Itisnecessarytostudydeeplyt

headverseeffect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presentpaperstudiesr

easonswhyadversereac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havenotbeendevo

tedmuchattentiontoanditsconsequences,andpossiblecausesof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producingadversereactions,andsignificanceandpossibilityofthestudy.

[Keywords] AcupunctureMoxibustion/adveff

中医一贯认为"有故无陨",特别是针灸这样的治疗方式,完全通过自身调节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不像药物那样有"误用""多余""不足"之虞,似乎对机体没有特别的不良影响,所以,无论是在绵延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还是在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征途上,"无毒无副作用"一直是一面亮丽的大旗,起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但是,客观的说,既然是一种治疗手段,肯定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利弊权衡,孰大孰小罢了。针灸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其不良反应很少为人共识[1,2],但绝对不是完全没有,只是以往对其认识几近空白而已。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制度的改革及全民法制意识的增强,今后人们对临床医疗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与此相应,医疗涉讼事件也将越来越多,针灸医师在用针灸为患者解除疾苦的同时,也要学会用专业知识来保护自己,这是大家都必须面临的新问题。所以,忽略对不良反应的研究,必然对针灸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 针灸不良反应未被重视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其基础理论是临床验证式的,治好固然可以说是遵循某某理论,没有效果时则不能肯定是某某理论无效,这种基础理论的先天不足对后人观念及当代这一领域研究的负影响不可小觑。其次,正因为基础理论是临床验证式的,所以后世对其的阐发也很自然地以提高疗效为先,其它旁系支流不予考虑或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中医学精彩纷呈的各家学说的实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即使在针灸学已经发展到相对昌明的今天,在基础理论上仍然没有不良反应应有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与基础理论先天不足相应,在医案医话这种相对原始、简单的临床记录中亦难见其一鳞半爪,一般的医案医话只说成功范例,不言败走麦城,所以在这方面留给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几乎缺如。同时,由于某些陈规陋习(如文人相轻、同行相贬等)的影响,古籍中偶尔论及只言片语也大多数是对前医取穴、手法、治疗方法的批判,未提及针灸不良反应。

2 忽视针灸不良反应研究的影响

回溯20年,这类矛盾并不突出,因为彼时基本上只有传统的中医在使用针灸,当时不仅针灸甚至连中药的不良反应都没有论及,"无毒无副作用"是其基本调子,而且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现在。我们曾对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绝大部分人认为针灸没有不良反应,仅有的几个有此朦胧意识者大都限定在针灸"意外"的范畴,认识到针灸可以(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者可谓凤毛麟角。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目前的教科书对此也未论丝毫,它所造成的影响一是"无知无畏",因为不知道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一味想当然行事,这在一根针一把草攻克医学的年代,已经有了许多惨痛的教训。痛定当思痛,不该过早的忘却。二是视而不见,即使出现有价值的现象,因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坐失良机。三是手忙脚乱,一旦出现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又因缺少思想与技术准备而束手无策。

3 研究针灸不良反应的意义

①促进针灸基础理论的发展。目前指导针灸临床实践的理论是粗线条的、定性的,按照科学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必然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解决定量问题。比如补泻,它最终要回答具体补多少适宜,泻多少得当。给出明确安全的数值,而不是现在这种笼统只给出大体方向的补法或泻法。②防止不良反应的出现。虽然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看,不良反应所持续的时间与程度远不及药物引起的那样长久与严重,多表现为一过性,停止刺激后数小时至数日内消失,一般不会遗留永久后遗症。但是只要不是治疗中我们预期希望出现的现象,就应该尽量避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况且极少数后果委实严重,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③探索新的治疗途径。临床上有这样的现象:当患者晕针后有些痼疾豁然而愈或明显好转,收到常规治疗很难见到的效果[3],那么,寻找出其中的规律,显然就很有意义。如果能通过诱发一过性的不适,达到治疗另一种顽疾的目的,不失为一种治疗思路。又如有资料显示在特定的时间针刺某些穴位可以抑制卵泡生成,达到避孕的目的(干扰了正常生理过程,也是不良反应的一个方面),但在其它时间则没有这种效果。如果换一个角度对待现有的结论:治疗排卵异常的不孕是否也只要在这一特定很短暂的时间内治疗即可?而不必接受现在一个疗程接一个疗程漫长的方式治疗?如果真如此则是不孕患者之大幸。④增强针灸医师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手段。如前已述,涉讼事件有增多的趋势,而很多的不良反应又是不可预见的,所以针灸业者必须知其常,防其变,出现问题才能及时妥善解决。

4 造成针灸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可能的原因

①刺激量值与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针灸刺激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已为大量循经感传研究所证实,所以,即使使用常规量值的刺激也有可能使部分阈值特别低下者产生不适或其它不良反应。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泻法引起的几率远大于补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临床强刺激的"泻法"似当慎用,或在密切观察下应用。②病情差异。病情的轻重、兼夹症的有无,往往会影响疾病的转归。例如醒脑开窍法是目前治疗中风较理想的方法,习用者众,但其中的水沟有明显的升压作用,不少患者治疗中血压骤升,这对伴有高血压者是非常不利的。③时机把握。中医治疗的对象主要是"证"而非"病","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证",例如胃炎多早期表现为"湿热证",宜泻不宜灸,灸之令湿热内蕴;后期可呈现"虚寒证",宜灸不宜泻,清利则患虚虚之戒,前后截然不同。④腧穴拮抗。这是近年针灸研究的新进展。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拮抗作用,有些腧穴配伍后亦然。虽然它只是抵消了腧穴的治疗作用,并没有特别的不良后果,但对患者而言,却是接受了没有意义的治疗,徒增痛苦。

5 当前开展本研究的可能性

首先,正规院校毕业的既有中医知识又有西医知识的针灸师,已活跃在临床一线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他们只要通过并不复杂的培训就可以达到具备进行本项研究条件的意识与水平。其次,针灸已初步走向世界,大量的西医正在学习应用针灸,他们从另一角度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审视针灸。就西药而言,在短短的治疗作用之后是一长串的副作用,这种从多角度全面看待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可能更容易从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第三,针灸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疾病的诊断更具有权威性与可比性,针灸治疗机理逐渐明了,疾病的转归程序逐渐解密,我们因此可以知道什么是主,什么是客,什么是常,什么是变,不致于像现在这样"视而不见",让很多有价值的线索从眼皮下溜走。第四,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提高,原来很普通的事可能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迫使针灸界必须详细深入研究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出现各种反应现象的来龙去脉。

对针灸所产生不良反应的研究刚刚起步,不可能像对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那样规范与深入,所以目前谈论比较多的主要是属"意外"的针刺损伤组织、器官[4,5]及感染[6,7],但干扰正常生理功能[8~10]、加重病情[11,12]、诱发宿疾[13,14]、疼痛[15]、腧穴拮抗[16]等相对表面、速发的不良反应现象已有散在报道,而像药物那样可能出现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深层次的研究,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有明确的结论。

目前有关针灸不良反应的报道基本上局限于个案,个案报道难免以偏盖全,但它能提供线索与思路,特别是在目前这种大家都视而不见的情况下,有其特殊的意义。研究针灸不良反应不是外扬家丑,更不是数典忘祖,而是希望针灸事业能够不讳疾忌医,而是趋利避害,健康发展。

6 参考文献

1 WHO.对针灸临床研究的建议.全日本针灸学会杂志,2000;50(5):518

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针灸的一致声明.http//nccam.nih.gov

3 刘锋.常见针灸意外与疗效关系之我见.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0):42

4 王克非.关于针灸意外的几点思考.针灸临床杂志,1999;15(5):57

5 刘信基.取风府损伤右小脑半球致死案.神经精神病杂志,1984;7(5):317

6 田香奈,铃木贵博,铃木厚ら.治疗を契机として症したToxieshocklikesyndyomeの一例.感染症学,1997;71(10):1066

7 一幡良利.感染を知る.全日本针灸学会杂志,1998;48(3):355

8 蔡国弘.取三阴交等引起经期紊乱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8(5):31

9 李继书.针刺致发热1例.中国针灸,2000;20(10):639

10 霍国庆,周雪云,肖长泉.耳穴贴压致嗜睡案.中国针灸,2000;20(1):63

11 秦玉龙.刺激内关穴有催吐作用.中国针灸,1997;17(3):191

12 曹文钟,徐惠卿.对醒脑开窍法的临床再认识.中国针灸,1997;17(4):245

13 高潮.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引起颈动脉搏动增强1例.中国针灸,1998;18(10):612

14 冯禾昌.针刺治疗中突发癔病2例报告.针灸临床杂志,1995;11(2):43

15 野直哉.灸に对する意调查.全日本针灸学会杂志,2000;50(2):125

16 徐放明.腧穴间拮抗效应.上海针灸杂志,1999;18(5):38

(收稿日期:20010606,马兰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