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扬育粳2号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扬育粳2号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扬育粳2号系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介绍该品种在苏北沿海地区的主要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扬育粳2号;机插秧;种植表现;栽培技术;苏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40-01

大丰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淮南淮北气候带交汇处南侧,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 700 hm2左右,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步伐的加快及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农民种粮积极性逐年提高。因此,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完善与之配套的种植技术,对于稳定发展水稻生产、提高种植效益具有现实而迫切的意义。

扬育粳2号原名为扬育粳1号,由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以盐稻7号/徐稻3号于2006年育成,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113)。在2013年江苏省种子站、江苏省种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3年度“江苏省好品质”评选活动中,以及在“2013年度最受农民欢迎品种”评选活动中,扬育粳2号名列其中。

1 种植表现

1.1 熟期适中

在苏北沿海地区作麦茬机插稻栽培,播种期、抽穗期分别为5月25日、9月1日,全生育期153 d左右,与淮稻9号相当,比苏北沿海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淮稻5号迟熟1~2 d,全生育期叶片117张,伸长节间5个。

1.2 农艺性状优

扬育粳2号株型集散适中,幼苗叶色浅绿,生长清秀,叶片较挺,长势较强,前中期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好,株高约96 cm,成熟时4~5张功能叶受光姿态好,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穗型中等,谷粒椭圆,粒色黄色。

1.3 丰产性好

产量构成因素协调,2007年在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8 704.5 kg/hm2,分别比武育粳3号、扬辐粳8号增产67.52%、8.02%,在33个品种中排第11位。2008、2009年在江苏省参加迟熟中粳区试,分别较淮稻9号(CK)增产达显著(第6位)、极显著(第3位)水平。平均产量9 243 kg/hm2,比淮稻9号(CK)增产3.7%。201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075 kg/h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5.12%。2013年参加大丰市“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综合科技展示(基地)”水稻新品种展示,在13个水稻品种中名列第2位。扬育粳2号示范表现为分蘖性强,适应性好,在遭遇机插后连续高温晴热天气(7月12日至8月18日连续36 d大于35 ℃高温天气)不利条件下,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丰产性,稳产性均较好,成穗315万~330万穗/hm2,穗长16~17 cm,每穗总粒数130~13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0~27.5 g。该品种易获高产,增产潜力大,适宜苏中地区宁镇扬丘陵地区稻麦两熟种植。

1.4 米质较优

据农业部食品品质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85.0%、74.6%、71.0%,垩白率、垩白度分别为35.0%、2.8%,直链淀粉含量16.7%,胶稠度87.0 mm,食味值61,米饭口感软,富有弹性,外观晶莹,冷而不硬,品质较优。

2 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秧

生产中适宜机插的水稻壮秧:秧龄15~20 d,叶龄、苗高分别为3.5~4.0叶、14~18 cm。秧苗盘根好,有较多的白根,叶色正常,没有发生病虫害,秧苗群体均匀,地上部干物质重超过2 g/百苗。

苏北沿海地区机插秧一般在5月20―25日落谷,大田用种量37.5~45.0 kg/ hm2,播前晒种2~3 d,并进行药剂浸种,用施宝克1支(2 mL)加10%吡虫啉10 g对水6~7 kg浸种5 kg,浸足48 h,防止种传病虫害。露白后播种,采用水稻专用基质,每50 kg基质(2包)加育苗伴侣1袋(1 kg)或育秧绿1袋(0.25 kg)拌匀[1]。为提高播种质量和生产效率,用水稻育秧播种机进行播种,可一次完成播种、装盘、加水、覆盖等各环节。移栽大田备塑盘375张/hm2,播芽谷150 g/盘,播后将塑盘叠放整齐,用塑料薄膜、遮阳网覆盖,以提高土壤的温度、湿度,促进水稻出苗。在水稻苗出齐后,将塑料移到秧田,为防治虫害,提高土壤温度,覆盖宽1.6 m的无纺布,无纺布保持湿润,做到晴天、阴天、雨天分别为平沟水、半沟水、沟无水。采用基质加育秧伴侣,秧田期不施肥。插秧前一天揭布打药,防治病虫害。秧田与大田比1∶100,做秧板,畦宽、沟宽分别为1.2、0.2 m。

2.2 整地机插,保证基本苗

在腾茬后,及时进行翻耕,上水后旋耕1~2遍,精耙验平后沉实1~3 d后机械插秧,行距、株距分别为30、12~13 cm,每穴栽植4~5株苗,插27万穴/hm2,基本苗105万~120万株/hm2,插深1 cm左右为宜,做到不浮、不倒、不漏不重,缺穴率控制在5%以内,并人工补缺[2]。

2.3 肥料施用

水稻机插栽培方式下,采取“适氮、稳磷、增钾”的施肥方法。苏北沿海地区一般施纯N 285~315 kg/hm2,氮∶磷∶钾为1∶0.5∶0.8,其中60%氮肥作基蘖肥(基肥∶分蘖肥为7∶3),40%氮肥作穗肥;50%磷、钾肥作基肥,50%磷、钾肥作促花肥。生产中具体施肥措施如下: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过磷酸钙、尿素分别为375、450、120 kg/hm2作基肥,分蘖肥在机插后5~7 d,秧苗正棵,排尽田间薄水后,施尿素120~150 kg/hm2,对长势差田块,补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150~180 kg/hm2 [3-4]。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5左右时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75 kg/hm2,加尿素45~60 kg/hm2,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5左右施尿素75~90 kg/hm2,一般根据顶3、4叶的叶色确定穗肥施用时间,分别在顶4叶比顶3叶叶色明显浅、稍浅时施促花肥、保花肥。

2.4 水分管理

在机插秧时田间保持薄水,活棵期田间保持寸水,栽后7 d至分蘖期经常查看田间水分状况,保持2~3 cm水层,视苗情露田1~2次。减少秸秆发酵对发苗的影响,当茎蘖数达到既定穗数80%至叶龄余数3.5时进行分次搁田,第1次轻搁田,使田面不陷脚,但未出现裂缝,灌3~4 cm的水层,5~7 d落干后,进行第2次搁田,要搁至田面泛白根,叶姿上举,最高苗控制在450万株/hm2,在幼穗分化前的搁田期若出现阴雨,幼穗分化期土壤还陷脚,可逐次轻搁田至叶龄余数2.5叶时(14.5叶)停止搁田[5]。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养根得叶,收获前7~10 d断水。

2.5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秧田期抓好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插后7~10 d施用分蘖肥,及时化除,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破口扬花期重点防治穗颈瘟、稻曲病[6]。拔节后、抽穗期结合常规用药,施用0.2%~0.5%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用2~3次,间隔7~10 d。对壮秧防病、促进籽粒饱满、预防病虫害有较好的效果。

2.6 适时收获

扬育粳2号,后期灌浆稍慢,适当延迟收获可减少瘪粒,确保高产优质,应在稻谷完熟后及时收获,一般在抽穗后50 d,即10月25日后收获较为适宜。

3 参考文献

[1] 郭晓震,季爱民,沈金凤.“镇麦9号”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6):54.

[2] 季爱民,郭晓震.南粳49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21,23.

[3] 邵风康,张大友,徐殿云,等.水稻新品种扬育粳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2):88-89.

[4] 张大友,王玉龙,徐殿云,等.水稻新品种扬育粳2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109-110.

[5] 陆建康,梅佳,冯俊,等.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苏两优124的选育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6):98-99.

[6] 晏娟,万新军,杨绳岩,等.宁粳3号的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