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国松八十回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国松八十回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论在祖国大陆还是在海外各地,只要谈及水墨画现展这一命题,刘国松的艺术总是一个榜样,一个绕不过去的参照。他的艺术在观念和图式、表达与表现上具有鲜明的体系特征,这为认识他的艺术整体构成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越是把他的艺术放置于宏阔的时代背景与东西方文化交织的情境之中,他的创造性贡献就愈发清晰,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价值也就愈发凸显,他的成就对于今日艺术的启发拥有隽永的力量。”

――范迪安

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刘国松一直在、在中西艺术的天地里,不断穿梭、不断往返、不断反思、不断探索,走过充满艰辛又满怀信心的创新历程。

刘国松193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4岁开始学习传统国画,20岁改习西画。1949年,他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台湾,颠簸流离的生活对刘国松日后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思想可谓影响至深。在回想早年的流徙经历时,刘国松写道:“就是这种生活把我锻炼成一个不怕困苦的坚强个性,也许就是因为这样,让我觉得世上没有什么可怕而大不了的事情。”他现存最早的一件作品《妈妈,您在哪里?》是1949年刚到台湾后不久所画的一张水彩。在小小的明信片背面,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哭泣的男婴。这可以视作刘国松的一张自画像,表达着对海峡对岸母亲的思念之情。

1955年从师大美术系毕业后,刘国松联合同班同学郭东荣、郭豫伦、李芳枝,在1956年秋天成立了“五月画会”,试图结合青年画家的群体力量,为艺坛注入朝气与活力,“五月画会”开创了台湾画坛现代美术运动之先河。1961年,范宽《溪山行旅图》在台北展出,其超乎寻常的魅力给刘国松很大的震撼,促使并坚定了刘国松“浪子回头”的艺术追求。他毅然放弃西画媒介材质,直接用中国传统的纸笔墨进行创作,以墨汁加新的色彩颜料重新与古代名画对话,追求富有变化的肌理与质感,幻化为生生不息、流转不居的意象。他在创作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重拾中国传统国画的水墨媒材,即传统的笔、墨及纸,作为基本的工具材料,用新的绘画技巧与方法,将水墨画进行创造性的革新,融会而成一种新的艺术结晶,也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肯定。1967年,刘国松返台后的艺术创作,继续延续着大笔挥写的风格,随后便开始了“画中有画”的结构探索。刘国松运用方圆的几何造型配置所构成的画面,空间关系更为复杂,成功地把中国“天地方圆”的观念统合于作品中,为此后“太空画”系列创作埋下了契机。

刘国松始终是一面作画、一面教学。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明了许多新的绘画技法,也创造出了多种具有个人独特画风的艺术形式。因此刘国松的艺术成就首推“创新”。其表现就在于一方面,他极力反对元、明、清以来一味模仿的中国水墨画画风:另一方面他极力引进20世纪中叶的抽象表现主义,将传统中国美学思想与现代西洋绘画观念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突破传统文入画的规范,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他秉持“先求异,再求好”的理念,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开拓出现代水墨画的新天地,孕育出中国画的新风貌。他在台湾、香港、澳门乃至国际上大力推动水墨画的革新,最终以“中西合璧”的宋人山水图式与抽象符号融合的改革方案,填补了水墨画革新的一项空白,也使刘国松成为超出台湾本土范畴而具有国际意义的代表性画家。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方面,刘国松写过许多文章,后收入台北文星书店出版的《临摹、写生、创造》。为了开拓画家的胸襟和视野,他全新诠释了传统文入画所标榜的“笔墨’原意,指出“笔就是点和线;墨就是色和面;皴就是肌理”的观点同时更提出“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与“建立20世纪中国绘画的新传统”的口号。此举一度掀起当时文化界的轩然大波。时至今日,刘国松的理论已广为海内外水墨画家甚至美术史论家所接受,并形成一股全新的潮流。

1980年代初,刘国松在大陆各地举办巡回展览,轰动艺坛,同时也结识了国内著名艺术家吴冠中、谷文达等。他的“太空画”系列作品给予画坛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其中一幅作品水墨革新理念造成国内画坛当时的“刘国松现象”。他对传统文人画理论的全新诠释,对国内中青年画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画风格的转变。时下现代水墨画在国内已形成气候且颇具规模,各种实验水墨展等层出不穷,足见刘国松在1980年代对中国水墨画革新的突出贡献,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水墨画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对中国水墨画的变革与创新,刘国松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他把中国水墨画推向新的高峰,而在于他推动了中国水墨画的换型和艺术语言的转换,在艺术图式上确立了新的格式规范。在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探索中,如果说前有林风眠借鉴民间艺术和西方立体主义为代表的“造型方案”和徐悲鸿以西方写实造型为代表的“结构方案”。那么,继后则是赵无极和刘国松立足抽象形态的“墨迹与符号方案”。这三类主要模式的变革,毫不留情地把传统中国水墨画置于世界文化背景中,为中国水墨画的创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方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无疑又为艺术史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刘国松准确地把握了“中西合壁”的艺术方位,使他成为一个超越地域性的国际画家,培养出了不少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艺术家。他个人的艺术探索构成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20余年里,不仅推动了香港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还帮助了许多内地艺术界人士走向国际,成为沟通两岸文化圈及国际艺术交流的一个“中转站”。

观刘国松的画,可以感受到它散发出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感受到他饱满的创作热情和持久的创新精神。年高八旬的刘先生拥有过人的精力,在艺术上崇尚求新求变的精神,一点都不逊色于时下的年轻艺术家,至今他仍在持续创作,不懈的耕坛,并不断地思索着要如何“创造”出新花样。近年来,他大胆尝试与年轻新媒体艺术家合作,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丝毫不见。一切艺术莫不是艺术家与生活自然碰撞交流后的呈现,它没有必然要遵守的金科玉律。如果有,那便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刘同松于艺术上不懈求索磨砺且业已大成。

刘国松一生都提倡艺术的创新并付诸艺术实践,创作颇丰。仅从他的作品为水墨画赢得世界性关注和赞誉的影响来看,足以让人理解现代意识对于水墨画的发展具有生发性的价值,其人其艺在中国美术史堪书已无疑,他的贡献也是历史性的。至于书之多寡、历史当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