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碁古祠寻宗之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碁古祠寻宗之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祠堂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祠”指的是祭祀,“堂”指的是高大宽敞的房屋。祠堂文化与祠堂建筑的兴盛,与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祠堂这种古老的建筑以及古祠堂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唤醒学生传承历史文化、发扬民族传统的责任意识,2010年9月,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历史民俗研究小组的学生卓楚洁、李晓诗、张诗雨、梁小梅、何颖桃、曹海曼、黄艺、胡泓静在本人带领下开展“古祠寻宗之旅”实践活动,对石碁地区(石碁地区包括现在的石碁镇和大龙街,下文同)古祠堂建筑与宗族制度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究。

一、石碁地区各村落古祠堂的分布状况

石碁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民田区的每一条村落都有祠堂,村落里每一个姓氏,往往有一间宗祠或多间支祠。据初步统计,番禺现存比较完整的祠堂四百九十座,其中石碁保存完好的祠堂有八十多座。历史民俗研究小组的学生走访得知,石碁地区的祠堂分布在民田区各条村落,包括:石碁村的同安社学;大龙村的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谭氏大宗祠、性存谭公祠;小龙村的黄氏祠堂、南宾黄公祠、黄氏大宗祠;塱边村的梁氏宗祠、容庵梁公祠;官涌村的延吉郭公祠、华源郭公祠、雪松麦公祠、二世麦公祠、姚氏公祠 、高氏宗祠;永善村的张氏宗祠、贵兴张公祠;南浦村的杨氏祠堂;沙涌村的广琚江公氏、旭东江公祠、江氏宗祠、南潮江公祠、隐耕幸公祠、幸氏祠堂;新桥村的九成书院、观澜周公祠、周氏宗祠、胡氏宗祠、恩复祠;茶东村的曹氏宗祠、达斋曹公祠、裔庵曹公祠、桂林劳公祠;凌边村的从志凌公祠、梅隐凌公祠、耕隐凌公祠、恒台凌公祠、凌氏宗祠、松谷凌公祠、简山凌公祠;金山村的陈氏宗祠、华裔朱公祠、肇仪苏公祠;桥山村的曾氏祠堂;文边村的劳氏宗祠;新水坑的广誉陈公祠;旧水坑村有陈尚书祠、广声陈公祠、雨山陈公祠;竹山村的梁氏宗祠;罗家村的龚氏(远庆堂)祠堂、苏氏祠堂、龚十世抱川祖祠、潮溪祖祠、龚若轩祖祠、招氏宗祠、龚洁波祖祠;石岗东村有张氏宗祠、南石张公祠、张氏五世祠、粤峰张公祠;石岗西村的胡氏宗祠;傍西村的罗氏宗祠;傍东村的古氏大宗祠、陈氏祖祠、绍宗古宗祠、古公祠、文遂古公祠、震东古公祠、承务郎古公祠、友诚古公祠、逸庵古公祠、易安陈公祠、宏勋古公祠。

二、石碁地区古祠堂随着宗族文化的衰落而凋零

虽然祠堂在宗族制度发展的过程演绎着重要的角色,是宗族的象征与荣耀,也是巩固血缘关系、强化族权、处理族内事务的重要场所,但是石碁地区的祠堂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减少的趋势。根据1987年石碁镇《社会调查表》记载,建国前的石碁地区有祠堂285座,当时存125座,其中大型(三进深)50座,当时存32座,中型(两进深)175座,当时存75座,小型(一进深)60座,当时存18座。而今天,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今天的石碁地区现存完好的祠堂约八十多座,保存最好的要数傍江东村古氏大宗祠(流芳堂)、大龙村孔氏大宗祠(玉书堂)、小龙村曾氏大宗祠等。

祠堂减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经历史民俗研究小组的学生研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祠堂建筑随着时间推移自然破落。由于岁月的洗礼、风雨侵蚀,祠堂建筑得不到修缮而破旧。二是人为破坏的因素。建国后,随着宗族制度的衰落,祠堂遭到人为破坏,特别是“”和“”期间,借扫“四旧”之风,很多祠堂被强行拆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不少祠堂改作工厂或拆建为其他用途的建筑,比如:新桥村九成书院改为幼儿园、石碁村同安社学改为工厂仓库等,因此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祠堂便成了凤毛麟角。

三、石碁地区部分祠堂依然保留着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家族荣誉遗存

石碁地区的祠堂虽然在今天逐渐减少,但无论时代怎么变,祠堂作为宗族存在与发展的象征,使宗族成员产生家族与血缘的认同感的角色没有改变。石碁地区部分祠堂中依然保留着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家族荣誉遗存。

功名匾:明清时期,番禺的家族都将功名匾视为家族的荣誉,把它悬挂在祠堂中座外檐、内檐和祠堂后座寝室厅堂之上。在石碁地区的祠堂中,依然保留着功名匾的有:阙里南宗祠郕国公匾、滋德堂功名匾等。

圣旨匾:历代皇帝和朝廷赐封官员的木刻圣旨或圣旨匾,如:曾氏大宗祠圣旨匾。

旗杆夹:每一个家族,凡族内有人科举考试中了功名,功名人物都会在祖先祠堂树立旗杆夹以光宗耀祖。在石碁地区的祠堂中,依然保留着旗杆夹的有:流芳堂光绪十五年举人旗杆夹、桂林劳公祠举人旗杆夹、唐氏宗祠旗杆夹群、张氏宗祠旗杆夹、胡氏宗祠进士旗杆夹等。

名人墨宝:由著名官员或有身份地位的人题字的牌匾,如:流芳堂海瑞墨宝。

四、石碁地区古祠堂的功能随着宗族文化发展而逐渐演变

首先,石碁地区祠堂作为宗族的重要象征,最主要的功能是祭祀。祠堂的祭祀功能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依然得到延续。一般来说,各村落的祠堂都会在清明节组织全族人在祠堂祭祀宗族的祖先,而个别的村落则会在某些特殊的节日祭祖,如永善村的张天师诞、大龙村孔夫子诞、凌边村的乞巧节等。

其次,祠堂作为宗族制度最重要的载体,过去是家族中的议事场所和司法公堂。祠堂处理事务依据是传统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族权”在议事和司法审判过程显得特别重要。过去家族中出现不肖子,均由族长主持会议痛责之,务必使其悔改。今天,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法制社会的日渐成熟,祠堂的司法功能逐渐被娱乐功能取代。祠堂从家族中的议事场所和司法公堂逐渐演变成族人聚会的场所。一般族人的婚礼、寿宴、开灯、演戏等都在祠堂举行。此外,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新桥村石岗村傍江村的端午节、凌边村乞巧节、永善村的张天师诞、大龙村孔夫子诞等,祠堂便成为族人聚会过节的重要场所。在历史民俗研究小组走访调查过程中,小龙村的阙里南宗祠迎来了孔子诞辰2561周年庆典,数千孔氏族人云集阙里南宗祠欢聚庆祝,热闹非凡。

最后,作为宗族延续发展的象征,石碁地区的祠堂有着文化教育的功能。在过去,祠堂是对族人进行封建传统教育的场所。祠堂通过族规、家训等条文来对族人进行正俗教化。祠堂利用田产资源兴办学堂、书塾,请个先生来“坐馆”,供本族的孩子上学;同时也为族人科举考试提供温习歇宿的场所。今天,祠堂传承的不再是封建传统思想,而是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沙涌村鳌鱼舞、凌边村乞巧工艺、新桥村傍江村石岗村的龙舟竞技、粤剧艺术(傍江东村的琼花艺苑、沙涌村的金鳌乐社)、楹联艺术等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通过祠堂这一平台得以交流、发展和传承。

五、对石碁地区古祠堂正确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古祠堂建筑,作为家族的象征,是一个宗族、一个村落历史、文化、民俗的重要体现,其特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文化传承作用不容忽视。因此,石碁地区祠堂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迫在眉睫且任重而道远。

法律的陆续出台及在政府的倡导下,人们开始改变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逐步重视文物保护,使得石碁地区大部分的古祠堂得到一定程度的维修和保护。然而,由于缺乏文物修缮保护工作的专业指导,部分古祠堂的修缮保护出现了一些失误:一是改变了祠堂的自然环境,把原有祠堂前面的池塘填埋,建成道路,拆除祠堂周围的房屋、民居,修建新广场等,破坏了生态和自然环境;二是用现代建筑材料来改建祠堂,改变了祠堂的原有风格,用瓷砖贴祠堂的外墙,用大理石重铺祠堂地面等,违反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三是拆掉原有祠堂,新建一个祠堂,改变了祠堂的原状。

鉴于以上失误,我们历史民俗研究小组的学生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石碁地区古祠堂建筑的一些建议:一是开展普查工作,收集原始资料,建立每一所祠堂的档案,规划该祠堂保护、利用、发展制度。二是由政府牵头,制定祠堂保护级别,建立祠堂保护与使用制度,设立专项经费,完善祠堂管理机构。正确指导宗族对本族祠堂管理工作,发挥宗族在祠堂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三是合理发挥和利用祠堂的历史、文物、文化传播价值,使古建筑有良性循环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