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寰枢关节的功能性CT解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寰枢关节的功能性CT解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观察寰枢关节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影像学解剖,了解寰枢关节的功能特点,为异常病变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选取6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螺旋CT扫描,选择为中立位、最大限度的左旋转位、最大限度的右旋转位,然后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VR重建,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正常中立位,寰枢关节上下关节面基本对齐。轴位53例枢椎齿状突位于寰椎前弓后方的中间位置,两侧距离对称。7例寰齿侧间隙不对称。左旋位寰枢关节吻合面分离2/3。右旋位寰枢关节吻合面分离2/3。结论:颈椎在不同的旋转功能状态下,以寰枢侧关节移动为主,以寰齿关节移动为辅,正常情况下,寰齿侧关节间隙可以是不对称的。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影像解剖; CT

寰枢关节属于微动关节,人体的头部转动,寰枢关节起主要作用[1]。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是针灸科、骨伤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由于寰枢关节紊乱而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在一定病因影响下引起椎-基底动脉系对脑干或迷路供血不全的疾病,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基底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眩晕、头疼、恶心及一系列综合征为主要特征。寰椎的两个侧块与枢椎所形成的关节叫寰枢关节,而寰椎与枢椎齿突所形成的关节叫寰齿关节。由于CT多方位的后处理功能,因此它取代X线成为诊断寰枢关节区的首选检查方法[2]。同时CT还能很清楚地了解寰椎有无解剖变异,这对于寰枢椎解剖复位是非常重要的[3]。本研究主要是观察头部不同的旋转状态下寰枢关节、寰齿关节的CT解剖变化,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寰枢、寰齿关节相关症状时,首先确定寰枢、寰齿关节的功能解剖变化,能够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针灸推拿科、脊柱外科具有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成人志愿者,男女不限。颈部活动自如,无外伤及手术史。

1.2 检查设备 日本Toshiba-Aquilion64层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kV、350 mA、层厚0.5 mm、骨重建。

1.3 检查方法 正常中立位,受检者仰卧位躺在床面上,保持头颅呈正中矢状面,不要过屈和过伸。左旋位,受检者最大限度自主地让头左旋。右旋位,受检者最大限度自主地让头右旋。扫颈椎侧位定位相,扫描范围从枕骨大孔到第3颈椎即可,螺旋扫描,利用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

1.4 图像处理 利用VITER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行MPR冠状、矢状及VR重建,还可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方位重建。着重观察寰枢前关节间隙的距离,寰枢侧关节间隙的对称性,寰枢左右关节吻合面及移位情况。

2 结果

2.1 中立位三维重建 53例枢椎齿状突是居于寰椎前弓后方的中间位置的。图1示颈椎矢状位,寰齿关节间隙下方最窄。图2示寰枢关节三维重建侧位像,侧位像示寰枢关节两侧关节面上下对齐,关节面吻合完整、自然。图3示寰枢关节冠状位像,寰枢两侧关节间隙内宽外窄,枢椎齿状突局中间。7例枢椎齿状突不位于寰椎前弓后方的中间位置。寰齿关节侧间隙不对称,表现为左窄右宽或右宽左窄。但是受检者颈部是活动自如的,没有出现颈部旋转固定的情况,关于颈部旋转固定,后面还有详细的解释。

2.2 右旋位三维重建 寰椎棘突向左旋转。寰椎右侧关节面向后滑动2/3关节面。寰椎左侧关节面向前滑动2/3关节面。寰齿侧关节间隙左宽右窄,见图2。

2.3 左旋位三维重建 寰椎棘突向右旋转。寰椎左侧关节面向后滑动2/3关节面,寰椎右侧关节面向前滑动2/3关节面。寰齿侧关节间隙左窄右宽,见图3。

2.4 寰齿前关节间隙测量(atlanto and dental interval,ADI) 关于寰枢关节的解剖,笔者主要研究寰齿关节的前间隙和侧间隙。前间隙已测量间距为主,侧间隙只观察它的对称性,不做测量。寰椎和枢椎齿状突前间隙的距离(ADI)。在60例受检者中,测量ADI的结果是:屈曲位1.2~1.9 mm、中立位1.6~2.1 mm、伸展位1.4~2.0 mm。左旋位1.3~1.8 mm、右旋位1.1~1.8 mm。

3 讨论

3.1 寰齿前间隙(ADI)的研究 ADI的概念由Coutts[4]于1934年提出,认为ADI超过2.0 mm时,即可诊断寰枢椎半脱位,这一标准被很多医院所沿用。1960年Hinck等[5]对成人的DAI作了较为系统的测量,证实成人ADI在屈曲位、中立位、伸展位的正常值分别为:0.3~1.8 mm、0.4~2.0 mm、0.3~2.2 mm。据此许多研究者以ADI超过3.0 mm作为诊断寰枢椎不稳的标准。国内戴力杨[6]提出成人ADI≥2 mm、儿童≥3 mm为半脱位,此时寰椎横韧带损伤但完整;成人ADI≥3 mm、儿童≥5 mm为完全脱位,寰椎横韧带断裂、撕脱。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成人ADI≥3 mm时,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比较合理,但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

3.2 寰齿侧间隙(lateral Atlanta anddental space,LADS)的研究 在寰齿侧间隙的研究中不做距离测量,只观察它的对称性。在60例受检者中,中立位LADS有7例是不对称的。其余53例是左右对称的。国内张佐伦[7]的X线研究,正常成人齿突轴线和寰椎轴线完全重合者占63%,不完全重合者占37%。旋转位LADS的变化,Wortzman等[8]在X线的研究中,头转向右侧时,左侧LADS变窄而右侧LADS增宽;头转向左侧时,出现相反的变化。而笔者的研究,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LADS变窄,左侧增宽。反之亦然。这和Wortzman等[8]的研究相反。

3.3 两侧LADS的不对称性的临床意义 最初的观点,中立位LADS在影像上应该是左右对称的。一旦齿突偏离中线,则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但在笔者的研究中,60例受检者中,有7例是不对称的,这7例受检者是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的。因此根据研究结果所得:双侧LADS不对称不能作为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标准,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这和何灿熙[9]的观点一致。国外Wortzman等[8]提出了寰枢关节旋转固定(atlanto and axial rotatory fixation,AARF)的诊断标准:双侧LADS不对称,且不对称不能通过向左或向右旋转15°来矫正,并除外骨折、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尤其是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时,有必要做寰枢关节的功能性ct扫描,以明确LADS的不对称性,正确施以治疗。

3.4 关于寰枢关节的旋转 寰枢关节的旋转功能是寰枢关节的研究重点,根据笔者的研究,寰枢关节在整个头颈部旋转过程中,它是有不同的时相的,这和Tucker等[10]的研究基本是一致的。当寰椎轻微转动(约20°左右)时,寰椎独立旋转,枢椎相对静止。当旋转50°左右时,寰枢椎一起旋转,寰椎旋转的幅度更大一些。当大于70°时,寰枢椎伴随其他颈椎一起旋转。

了解了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的运动规律,在日常工作中,医务工作者有目的地建议患者做寰枢关节的功能性CT扫描,特别是碰到寰枢关节旋转固定的患者,要给临床大夫一个明确的诊断结论。在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中,国内外多采用口服中西医药品、牵引、输液、及单纯针灸,但效果轻微或无疗效,且费时、费力。本院针灸科和大医院相关专科一样,采取按、提、旋转归位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只要手法运用得当,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前提是依据本院所做出的寰枢关节的功能性影像学诊断[11]。针灸科大夫根据所提供的影像信息,经分析确定按提旋转的最佳部位,选择最佳手法,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以解除患者的痛苦。尤其是在落枕的患者中,治疗前,行功能性寰枢关节CT扫描,患者不能旋转或只能单侧旋转,枢椎齿状突半脱位。由针灸科大夫按照按、提、旋转归位法施以治疗后,患者症状马上得到缓解,然后再进行治疗后的功能性寰枢关节CT扫描,患者颈部活动自如,枢椎齿状突居中。所以,从影像学上也验证了治疗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一个人,从儿童期,保持良好的坐姿、良好的睡姿、合适的枕头是非常必要的[12]。

总之,颈部的旋转运动主要是依靠寰枢关节和寰齿关节的运动而完成的,在笔者的研究中,正常的寰齿侧关节是可以不对称的,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碰到寰齿侧关节不对称的病例,诊断报告写不写寰枢关节半脱位,一定要仔细斟酌,同时一定要结合临床。在急诊检查中,碰到不合作的患者,做颈椎检查,出现了寰齿侧关节不对称,是否寰枢关节半脱位,医务工作者要仔细分析,以免误诊,造成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刘方.人体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8.

[2]陈育春,庄泽锐,陈玉珍,等.64排CT多平面重建对正常人群寰枢关节间隙的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2):103-104.

[3]付小勇,梅凌,张英琦,等.寰椎不对称性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5):426-427.

[4] Coutts M B.Atlanto-epistropheal subluxations[J].Archives of Surgery,1934,29(2):297.

[5] Hinck V C,Hopkins C E.Measurement of the atlanto-dental interval in the adult[J].Am J Roentgenol,1960,84(25):945.

[6]戴力扬.寰齿间距的放射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3):212-213.

[7]张佐伦,赵安仁,肖子范.寰枢椎侧方半脱位的X线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7,21(2):86-87.

[8] Wortzman G,Dewar F P.Rotary fixation of the atlantoaxial joint:rotational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J].Radiology,1968,90(3):479-487.

[9]何灿熙.关于颈枢椎齿突偏移是否为脱位的再认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82-883.

[10] Tucker S K,Taylor B A.Spinal canal capacity in simulated displacements of the atlantoaxial segment[J].J Bone Joint Surg,1998,80(6):1073-1078.

[11]纪君时.按提旋转归位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41-242.

[12]林素蕊.颈椎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87-188.

(收稿日期:2013-12-25) (本文编辑: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