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优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汇率波动对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机制,人民币汇率波动下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针对汇率波动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效应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通过数学推理,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波动 外贸商品结构 优化
理论分析
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是由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的,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表现为各种贸易性产品的产出结构的变化,而决定该国贸易性产品产出结构的关键因素在于该贸易性产品的贸易价格竞争力,贸易性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主要反映在贸易性产品的价格上,价格的高低取决于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又受到该国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汇率波动对外贸商品结构影响的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本币贬值,以外币表示本国的贸易性产品的价格就会降低,从而扩大出口量,以外币表示他国的贸易性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减少进口量;本币升值,以外币表示本国的贸易性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减少出口量,以外币表示他国的贸易性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增加进口量。另一方面,贸易性产品的价格主要由贸易性产品的生产成本决定,一国贸易性产品由国产投入品和贸易性投入品生产构成,汇率波动对贸易性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实际影响,与各种贸易性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国产投入品和进口的贸易性投入品的使用比例是相关的。一般来说,国产投入品的成本和该国的汇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本币升值,则国产投入品的成本上升,本币贬值,则国产投入品的成本下降;贸易性投入品的成本和该国的汇率呈负相关关系,即本币升值,则贸易性投入品的成本下降,本币贬值,则贸易性投入品的成本上升。
本文从贸易性投入品的投入比例对贸易性产品价格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在贸易性产品生产中使用进口的贸易投入品的比例越高,其贸易性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越小,反之则影响越大。因为进口的贸易投入品的价格(成本)已经随汇率的波动而变动,相应的反映在贸易性产品的价格(成本)上;反之,在生产中使用进口的贸易投入品的比例越低,其贸易性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越大,因为完全或大部分使用国产投入品,国产投入品成本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会更大。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贸易性产品生产中贸易性投入品的使用比例与其价格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按照以上结论,由于工业制成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进口贸易性投入品使用率往往高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必然大于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从短期来看,汇率波动对一国外贸商品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表现并不明显。因为短期内,进口的贸易性投入品的价格往往不能随汇率波动而随时调整,在外贸实践中,买卖双方更多的是现货交易和固定价格,较少采用期货交易和暂定价格,这就使得汇率波动只能对新签订的合同产生影响,短期内对以往签订的合同的贸易性产品进出口影响较小。另外,短期内还可能出现一些突发的经济事件和受到他国临时政策调整等因素和风险的影响,因此,从短期来看,汇率波动对一国外贸商品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表现并不明显。
从长期来看,汇率波动对一国外贸商品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则相对稳定。因为贸易性产品的进出口根源在于利润的驱动,贸易性产品的生产最终也是为了赢利,由于汇率波动引起贸易性产品价格发生变化,价格变化对产品盈利产生影响,追逐高利润使生产投入品重新配置,国产投入品和贸易性投入品的投入组合发生变化,导致贸易性产品产出结构变化,并最终引起该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通常来讲,生产投入品的重新配置和贸易性产品产出结构的变化不是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行为。因此,分析汇率波动对外贸商品结构调整的影响时,应更多的放在其长期影响方面,还要排除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
数学推理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可以建立一个数理模型分析汇率波动对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机制。首先,模型假设一国生产并同时出口贸易性产品a和b,其中,分别以Ca和Cb表示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以Fa和Fb表示两种产品的每单位产品以外币计价的进口投入额,以Da和Db表示两种产品以本币计价的每单位产品的国内投入额,p和p`分别代表两种产品以外币计价的贸易性投入品的平均价格和以本币计价的国内投入品的平均价格,Qa和Qb分别代表两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总投入数量,即单位产品进口投入量和本国投入量之和,并假设a产品的单位产品进口投入数量比例(α)大于b产品(β),且两种产品的单位产品进口投入与国内投入比例保持不变,即α>β,同时,e则表示以直接标价法下的本币汇率。
根据上述假设,可以计算出以本币计价的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
Ca=e×Fa+Da=e×p×Qa×α+p`×Qa×(1-α)(1)
Cb=e×Fb+Db=e×p×Qb×β+p`×Qb×(1-β) (2)
但是,一国贸易性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出口商品应以外币计价的单位成本作为衡量其价格竞争力的工具,因而,文中a、b两种商品的单位成本以外币计价表示为:
Ca=Fa+Da /e=p×Qa×α+p`×Qa×(1-α) /e (3)
Cb=Fa+Db /e=p×Qb×β+p`×Qb×(1-β) /e (4)
根据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一国两种贸易性产品的出口结构主要取决于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且“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可以用如下公式阐释:
EXa / EXb=f(Ca / Cb)(5)
其中,EXa 和EXb分别表示a、b两种产品的出口量, Ca / Cb表示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价格,而(5)式则表示a产品和b产品的出口量之比与两种产品的成本之比成函数关系。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得出,两种产品各自的国际价格竞争力与其成本成反比,所以它们的出口量之比与其相对成本呈反方向变动关系。通过对以上假设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一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变化根本在于两种贸易性产品的相对成本的变动。所以,接下来文章探讨汇率变动对a、b两种产品相对成本的影响,进而分析由此引起的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
依据上述假定条件,初始状态下该国(地区)a、b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为:
Ca / Cb=[p×Qa×α+p`×Qa×(1-α) /e]/[p×Qb×β+p`×Qb×(1-β) /e] (6)
由于某些原因,该国汇率由e变为e`, Ca`和Cb`分别表示汇率变动后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则此时a、b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为:
Ca` / Cb`=[p×Qa×α+p`×Qa×(1-α) /e`]/[p×Qb×β+p`×Qb×(1-β) /e`] (7)
则在汇率变动前后,a、b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变化量为:
Ca` / Cb`-Ca / Cb=[(β-α)×(1/e`-1/e)×p×p`×Qa×Qb] / {[β×p×Qb+(1-β)×p`×Qb /e][β×p×Qb+(1-β)×p`×Qb /e`]}(8)
由(8)式可以看出,当本币升值,即e`<e时,Ca` / Cb`-Ca / Cb<0,此时,根据(5)式得出的结论可知产品a的出口量与产品b的出口量之比较初始状态有了提高,即EXa`/EXb`>EXa /EXb。反之,当本币贬值时,则有EXa`/EXb`<EXa /EXb。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本币升值可以降低该国使用进口投入品的成本,该效应也可以部分抵消本币升值带来的该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因此,本币升值将有利于在生产中使用更多的进口投入品的贸易性产品提升价格竞争力,从而刺激该种产品的出口,增加该种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例,同时,使用更少的或不使用进口投入品的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降低。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该国出口商品使用的进口投入品的数量势必增多,同时,本币升值会使企业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增加对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进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会相对减少。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拥有资源和劳动力禀赋的优势,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需要的更多的是国产投入品而不是进口的贸易性投入品,所以,汇率波动对我国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变化影响更为显著,而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进口的贸易性投入品的依赖一般要强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汇率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影响相对要小很多。
通过上面的分析,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币升值虽然导致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相应上涨,但由于生产中使用了较多的贸易性投入品,该投入品的进口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抵消了价格上涨的压力,使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减少出口利润和出口数量,迫使出口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产品进行创新。人民币升值在增加进口初级投入品的同时,必然带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从以上三个层面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
汇率波动下外贸商品结构优化对策
(一)政府层面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波动机制,将人民币汇率在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稳步升值,避免人民币汇率急剧波动对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必然会造成外贸商品结构的改变。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禁止、限制、自由”的方式,鼓励贸易性投入品(初级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通过许可证件管理限制和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优势产品的出口。适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那些初级产品(生产资源)的出口,调低退税率或不予退税,对那些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采取高退税率。
(二)金融机构层面
建立一个竞争性的、高流动性的市场,创造和开发新的市场交易品种与工具,促进企业加速贸易产品的结构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并自主地利用避险工具化解和转移汇率风险。为推动贸易结构升级,应根据各种产业的成长状况,运用有效措施来弥补名义汇率的不足,进而实现对不同产业的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特别是应采用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措施。向企业管理人员传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方法和技巧,并建立特定的汇率波动预警系统,将可能的汇率波动风险及时的传达给相关企业,帮助企业避险。向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和结算币种选择,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进出口的影响。
(三)企业层面
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企业短期内可以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也可以利用提前(推迟)收款或推迟(提前)付款的方式减小风险。从长期来看,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以价取胜的做法,加大对产品的深加工力度,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积极引进有利于自身改造升级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弥补自身的不足,把高新技术同我国的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单位结成联合体,加快技术研究与创新的步伐,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力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其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和含量。三是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培育和树立自己的品牌,尽快走出贴牌加工的低效益循环,创建世界名牌,使更多的产品形成品牌优势。企业还应该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并积极发掘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四是加大生产过程中贸易性投入品的比重,适当减少国产投入品的比重,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增强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外贸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
2.曾铮,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J].世界经济,2007(5)
3.邓水兰,温诒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国际贸易,2008(9)
4.冯正强,杨晓霞.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J].经济经纬,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