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开展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开展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实施反例教学,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激活思维,培养发现意识,这样课堂会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关键词: 错误反例教育契机

学生的错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教师要学会捕捉教学中形形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合理利用其“闪光点”,适时进行反例教学,使之成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发现“错误”——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是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回答题目或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即予以纠正,而是巧妙利用“错误”,灵活地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学生的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常常可以把平淡无味的认知过程扭转成自主发现学习的新局面,这可能就是一个把握重点、突出难点的“亮点”。所以我们要善于把“错误”看做一种教学契机,使之为教学服务。

例如《简单分数大小比较》,在教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环节时,我让同学们猜测1/2与1/4大小。生1:“我认为1/2等于1/4,假如把2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二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2,这里的一份就是一个正方形,我再把4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4,这里的一份就是一个正方形,所以1/2就是1/4。”师问:“你们认为1/4与3/4谁大?”生2:“3/4大于1/4。”师拿出两个大小相差很大的正方形,把小的折出3/4,把大的折出1/4,并涂上颜色,结果很明显这里的3/4小于1/4。生3:“老师,你错了。”师问:“怎么就错了呢?”生4立即反驳道:“不能用一大一小的正方形,这样不公平。”生5补充道:“要用一样大的正方形。”一语点醒梦中人,学生议论纷纷。这样一次“错误”资源的利用,既改变了个别同学的错误认知,又使全班同学都明确了比较分数大小的前提条件,突出了重难点,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分数大小。

二、捕捉“错误”——引导评错

在频繁的高强度的解题练习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太多的“错误”,甚至害怕“错误”,不敢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想“错误”既然来之于学生,就索性让学生自己捕捉这种“错误”,思考、评价这种“错误”的形成,以及纠正。而我们只要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将学生的阐述进行总结归纳,使之通过改错、被改错的形式掌握技能,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提供给学生“一周的课程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各科每周的节数。学生在空白的统计图中表示时,出现了很多种错误情况,其中较典型的有两种。当我展示这两种情况时,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纷纷指出错误,表一的数据应该写在每条线对准的地方,不能写在每一格的中间。表二要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你选择了1小格表示一个单位,就不能在这张统计图里表示两个单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认识得很透彻,表达得很完整。可见错误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挖掘“错误”——巧用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有很多潜在的“错误”是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无法发现的,因为真正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所以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想法。特别是在操作活动中,我们可以走下去观察、挖掘其中潜藏着的一些“错误”,这可能又是一次教育的契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如果你不深入挖掘这些精彩的“错误”,可能就失去了一次出彩的机会。

四、设计“错误”——主动诱错

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正误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记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时,分别一一出示三组排列的图案,猜一猜下面老师会放什么?

逐步出示:“帽子鞋子帽子鞋子帽子鞋子帽子鞋子”

“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

“足球篮球足球篮球”

怎么猜得那么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有规律。

学生:一一间隔排列的。

师提问:有几顶帽子几只鞋?几个正方形几个圆?几个足球几个篮球?

学生:4顶帽子4只鞋子。3个正方形3个圆。2个足球2个篮球。

随后出示“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如果老师告诉你现在有20个足球,那有几个圆,50个正方形呢?1000个正方形呢?

学生:20个篮球、50个正方形、1000个正方形。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

出示: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苹果。

提问:老师告诉你们这里有5个香蕉,那有几个苹果?

学生:5个苹果。

出示: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苹果。

师:怎么会是6个苹果呢?

学生恍然大悟:苹果和香蕉一一间隔排列最后多一个苹果。

明确: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后,存在着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两种情况。

那两端不同这种情况又存在哪些规律呢?

通过刚才的对比认识后,学生很容易想到了个数上的规律,而且由于是学生自主发现的规律,因而有益于学生记忆,更有利于今后的灵活运用。

五、反思“错误”——错中求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真实的教学内容,面对这些教学内容,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夸大的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

例如一些对于常犯的错误,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过程,如“有余数除法”一课,可以把学生的错误逐一列举在黑板上:49÷8=5……9,700÷400=1……3。在“除法”中,列举242÷(22÷2)=242÷22÷4,0.048÷0.2=0.024等错误。让学生做数学小医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了错误产生的原因、过程及今后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些从学生中来的“错误”资源,寻找到了一些以后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纠正,更学会了如何防微杜渐。

有位教育家说:“没有错误的课堂是失败的,学生出错之际就是教师出彩之时。”合理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可以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共生的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