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快速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31
中图分类号:R277.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0078-02
脑梗死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快速针刺法对于脑梗死后偏瘫肢体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笔者开展了快速针刺法与传统留针法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研究。
本文共收集了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张力评级为指标,观察快速针刺法与传统留针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2011年8月-2012年7月期间本院针灸二病区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快针组和留针组。快针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1~74岁,平均(62.0±1.43)岁;病程14~66 d,平均(42.5±3.4)d。留快针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3~72岁,平均(62.0±1.27)岁;病程15~63 d,平均(40.0±3.2)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于1996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进行诊断。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④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⑤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1.3 病例选择标准
①符合上述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年龄30~75岁;③发病0.5~6个月;④近1周无合并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支气管肺炎,无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其他脏器疾病而影响恢复者;⑤非孕妇非哺乳期妇女;⑥意识清楚,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者。
1.4 治疗方法
针刺选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的《脑梗死恢复期针刺诊疗方案》[2]。主穴:水沟,患侧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双侧风池、天柱。以上穴位均常规消毒后,采用中研太和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Ф×40 mm,内关用提插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法;三阴交用提插补法;极泉在原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尺泽、委中直刺,予提插泻法;风池、天柱快速进针,施以捻转泻法。肝阳暴亢证,加患侧太冲,捻转泻法;风痰阻络证,加患侧丰隆,提插泻法;痰热腑实证,加行间、丰隆,捻转泻法;气虚血瘀证,加气海、血海,气海施捻转补法,血海施提插泻法;阴虚风动证,加太溪,提插补法。
快针组:进针得气后,行相应手法后,不留针;留针组:进针行相应手法后,留针30 min。2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3次后休息1 d,共治疗21次。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对脑梗死后患者所存留的或新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和评定。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分值越高,病损越重。
1.5.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4]测定脑梗死患者残疾程度或日常生活依赖性,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下者生活完全依赖。
1.5.3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分级参照Ashworth分级[5]标准。
0级:无肌张力增强;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局部屈曲;Ⅱ级:肌张力增加明显,但局部尚易屈;Ⅲ级:肌张力重度增加,被动活动困难;Ⅳ级:肢体屈伸受限,呈屈曲或伸直的强直状态。
1.6 疗效标准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评定临床疗效[3]。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快针组总有效率为90.47%,留针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50),结果见表1。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P=0.06),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
表1 2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快针组 42 0 0 38 4 0
留针组 42 0 0 36 6 0
表2 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