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两次“‘眼神’事件”的所感所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炎是班级新来不久的男孩,语文成绩已经出现领先的势头,并且文字悟性与素养也都比较好,我们之间也初步有了良好的默契,但从小炎的行为举止看,时有一种傲慢或者对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以为然的态度,可能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那天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课文解析后,我布置学生每人拟出一两道阅读方面的习题,要求比较宽泛,可以找现成的题,可以自己编,也可以组合,但呈现出来的方式,必须是把问题和答案变成自己的东西,给大家讲出来,并且负责讲清楚,直到大家全都明白。
明确了任务后,大家积极行动着,小炎第一个示意完成任务,我让他把问题写到黑板上去,然后讲给大家。
第一个问题讲解后,小炎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角度看,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小炎的讲解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结束,这时,女生小慧站起来展示出她设置的问题:
自古以来,有“忠言逆耳”之说,学习本文后,你对此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炎转来之前,小慧的学习成绩经常是班级第一名。在小慧开始讲述她的问题的时候,刚听到“自古以来,有‘忠言逆耳’之说”的时候,我以为她的问题和小炎的第二个问题是重复的,如果是重复的,就说明刚才小炎讲题的时候小慧溜号了,不知怎么,在我冒出这个判断的一瞬间,竟然下意识地看了小炎一眼,没想到小炎也正抬眼看我,我们的目光相碰后一个意味深长的会意就达成了——小慧说出了一个重复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出在其他同学身上是正常的,发生在小慧同学身上就不合适了……
谁知,小慧在说出问题后,马上补充了一句:“这个问题,看似和刚才小炎的问题一样,但问法不同……”
我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和小炎会意的眼神出问题了,这是对小慧同学的不信任与不尊重,尤其是把这种“不良”信息传递给有几分傲气的小炎那里,我简直就是犯错误。
在小慧同学从容地讲解了她的问题以后,我说了下面的话:
同学们,我要为一个眼神向小慧道歉,这是我和小炎的一个默契的眼神,但是事实证明我们错了,我们应该向小慧道歉,刚才小慧回答问题的开始,我以为她的问题和小炎的问题是一样的,小炎也这样认为,所以我俩同时互相对望了一下,其实,这是我们很自以为是的一个眼神……
幸亏我对这个眼神做了这样的理解,后来,晓宇在当天的日记里就写到了这件事,她说从老师对小慧这件事的态度看,给她的启发是对待人和事物应该先观察然后再做结论。
无独有偶,在另一节课上,又出现了“眼神”事件。
那时复习《愚公移山》,小广同学讲解“杂然相许”时,说到“相”为“互相”的意思,小玮同学看了我一眼,我也看了他一眼,但我的眼神没有任何内容,也就是说,小玮同学没有从我的眼神里获取任何对他有用的信息。小广讲解完毕后,大家订正、补充、质疑,但气氛不够热烈,有的学生边翻书边发言,有的在犹豫,到最后,有人小声说:“那个‘杂然相许’的‘相’是互相的意思吗?”终于等到对这个句子的质疑声了,见有人这样说,小玮同学也来劲了:“我也发现这个词讲得不对……”
“发现了,怎么不说呢?”我抢过话头嗔怪他,他却笑着说:“我看老师了,老师没反应。”
“我就是不要让你看出我的反应,学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坚持。该坚持的,不要说是老师,就是在权威面前也要坚持……”
“对!这里的‘相’是一方对另一方,不是‘互相’。”小玮调皮地抢着回答出了自己早就认定但不敢说出的观点。
从这两个运用“眼神”交流的例子看,老师应该利用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眼神的默契是最好的交流,但是,怎样把握眼神,如何发挥好眼神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另外,不能让学生培养成看眼色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那样学生会失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