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论中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与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的出现给传统师生关系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新型师生关系重塑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使师生之间的角色和地位均发生变化。

关键词: 思政课;实践教学;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40-02

1 传统思政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理论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的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虽然在教学计划的统一、教学资源的节约等方面有优势,但在师生关系方面却有明显的不足。

1.1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往往只注重自身的影响和喜好,以及单向的信息传输,不注重学生的喜好和感受,及与学生的互动。结果是,一方面教师基于年龄、知识的优势而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成了被教师塑造的客体,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性的;另一方面,教师宣讲式传授知识和信息,而懒于对知识信息进行反思,学生则只能认同和记忆,没有自主的话语空间。这种“教师传播——学生接受”的单向被动信息传输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理论教学水平的提升,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它与自由、开放的现代精神理念是相悖的。

1.2 教师权威下的不平等关系 由于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中心,是指挥棒,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再加上教学空间的限制和内容的固定化特点,教师成了课堂教学中实质控制者,是不可挑战的权威。结果一是学生对教师的讲授不敢提出自己的异议和质疑,没有互动学习,形成“一言堂”的教学氛围;二是在程式化教学方式下的不平等关系,还使师生情感关系僵硬,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矛盾冲突。

基于不平等关系的影响,教师不能真正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则对思政课教师及课程本身产生冷漠、厌倦等不良情绪,出现“上课睡觉”、“做无关的事”等情况,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与平等、民主的现代教育理念是相悖的。

2 师生关系的现代教育观定位

作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同和发展。建构主义者主张,知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它是以人的原有认知结构为中介而发生的内部生成;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而是通过新旧经验的反复双向作用来完成。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可见,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对学生的主体价值给予充分尊重的教学观,是打破传统的不平等师生关系,重塑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观。

3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师生关系的重塑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念要求,已经成为加强学生知行统一,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内容和要求,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主要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使主观世界得以改造,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教学环节。它从形式上包括了课堂讨论、任务驱动等课堂实践,也包括社团活动、主题调研、志愿者活动等课外实践活动。以上实践形式从教学模式上均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师生关系理念,即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帮助、支持,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团队合作及与教师的互动,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具体表现为:

3.1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师生角色的重塑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它打破了教师支配,学生受支配的单向信息传输模式,走向了双向互动的自由开放的信息传导模式。

首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中心和主体。从实践活动的主题、到活动组织、实施和评价,学生都参与其中,起到主体作用。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变迁的课外专题调研为例,教师通过一个新闻或者身边小事作为背景,提供一种情境,引出话题,让学生去探究和分析。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中介,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变迁的某个角度进行深入的信息检索和分析,最终得出三十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提升的结论,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却不能替学生做,也不能教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学生借助各种信息,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完成信息的检索和成果的制作。总之,学生成了知识建构的主体,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师生关系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师生成为了具有互动关系的合作者。在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参观考察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成为活动中的一份子,在某种程度上,二者是具有共同目标的合作者。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活动计划,要参考学生的意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条件选择活动范围和角度并自由支配时间,甚至活动本身就由学生来组织;教师也以“未知者”的心态进行体验,与学生相互探讨,相互汲取对方有价值的思想。总之,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自由开放的体系,为师生关系从僵化保守走向互动互促提供了平台。

3.2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师生地位的重塑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它打破了“教师权威——学生依存”的压制模式,走向了民主平等的交互式人际模式。首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格的学习主体。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在理解特定问题上是有差异的,但是由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因此每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及其观点都可以得到尊重和理解。比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专题研讨中,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进行充分交流,基于个人认知能力的差异,提出的观点层次有高有低,举例质量有好有差,但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真实而深刻的,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建构都是有启发意义的。正因如此,学生在实践环节中不再受教师权威的制约,而作为独特而平等的个体,在与教师相互对话与理解中,共同成长。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民主的氛围贯穿始终。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其平等意识、批判意识强,因此一种实话实说,畅所欲言的民主气氛,对化解学生对社会现实的“疑难点”有重要意义。而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与形式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征,这就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信息、感情上的沟通。比如在问题驱动的实践环节中,允许学生对真实的社会现象以不同角度和方法进行思辨,对已有观点进行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成果评价阶段也发扬民主,使学生自身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总之,实践教学中的民主氛围使师生关系从传统课堂中的“剑拔弩张”或“冷漠对待”转向了踊跃参与、积极乐观和互相学习,加强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谢俊.高校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设计及价值取向[J].教育评论,2011,(4).

[2]袁玖根,邢若南,张翌鸣.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取向及其教育启示—基于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12,(11).

[3]杨鲜兰、李太平.交往教学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

[4]陈连生等著.高职院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