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西学东渐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人在西学东渐的探索中经历了曲折发展,曾经一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西化的过程。所以在研究西学东渐的影响方面也曾经侧重于西学东渐的正面影响,而忽视了这种盲从带来的消极后果。本文在探讨西学东渐的影响时,希望通过相关的资料收集,全面地看待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今天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影响 思考 启示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1西学东渐的概述

明清以来,西学东渐主要经历三次高潮:第一,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主要限于中国封建统治者和部分学者中间。第二,清末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随着幼童留学生的派遣和国内教育的“西化”风潮,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第三,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现现代化,全方位与世界接轨。

我们所谈的西学东渐,指明清以来,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仁人志士作为传播者下,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过程。正如徐衍论述的“文化传播模式是先物质形态的文化,再制度形态的文化,最后才是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国人的西学东渐早期由个别、零散的学习到后来逐渐系统化的从器用物质、技术、科学再到制度、最后人文思想。正如所分析的,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驱动下,那时的国人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只有学外国”。

2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首先,近代的仁人志士对国情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中国人的视野没有停在被动挨打的范围,而是积极地反思原因。例如,王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 中西同有舟, 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 而彼则以电音; 中西同有火器, 而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 而彼之炮台水雷独擅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 而彼之兵法独长。其他则彼之所考察, 为我之所未知;彼之所讲求, 为我之所不及。如是者直不可以偻指数。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呼吁与动员,使得社会面貌逐渐发生了改观。比如,据统计, 从鸦片战争结束到19世纪90年代, 中国先后创办了中外文报刊250种左右, 其中西人创办的有200多种, 大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

其次,中国逐渐地融入世界的发展潮流。尽管中国的融入显得非常被动,但在接受方面却并不被动,这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例如,在对待国外的消息方面,据统计,1872年5月至12月,《申报》共编发消息892条,其中本埠消息374条,占总数的41. 9%;国内其他地区消息266条,占总数的29. 9%;国外消息252条, 占总数的28. 2%。国内其他地区的266条消息来自16个省份和香港、澳门。国外的252条消息来自亚、欧、非、澳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日本的消息最多,为79条,占国外消息的31. 3%;其次是英国, 为52 条, 占20. 6% ; 欧美各国消息共139条, 占55. 1%。这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对待西学方面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探究其本来面目,也是学习的前提。

再比如,据对上海已知课程门类的38所新式学堂的研究, 有37所学堂的西学课程门类超过了中学课程门类。这些西学课程的教材, 或取自西方, 直接采用西方原版书或翻译的书, 或由任课的西人教习自编。不仅如此,在中西学的认识上国人不仅仅停留在认识,还在于对比和学习。据统计, 甲午战争前,仅《申报》发表的中西比较的文章就有二三十篇之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以郑观应的三部著作为例, 19 世纪70年代出版的《救时揭要》进行中西比较的文章有8篇, 占全书篇数的32%, 比较的范围有7个方面; 80 年代出版的《易言》进行中西比较的文章有30篇, 占总篇数的83. 3%, 比较的范围有30个方面; 90年代出版的《盛世危言》进行中西比较的文章有106篇, 占总篇数的93. 8% , 比较的范围多达73个方面,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为中国历次寻求救国提供了思想基础。

最后,西学东渐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西学东渐的过程有意无意中摧毁了古代社会优良传统,而又未树立新的、系统的资产阶级文化,使中国文化在这种“西方化”思潮的冲击下,导致人们深刻的“认同危机”。西学东渐在历史的层面逐渐畸变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缴械投降。原因:“选择的失范,意味着价值的迷失和价值坐标的消解。选择的危机,说到底就是价值的危机、人的文化存在本身的危机”。同时,也有对立的观点。比如,张志扬先生所警示的:“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面前的衰败,使我们被西方的强盛所震慑,开始信奉西方的‘斗争哲学’与‘强权哲学’,于是将我们自身天道所含有的‘主从双修的中庸德性’当作软弱丢弃了,完全走上‘知其白而不守其黑’的独大之路。或许我们能够强大了,但这是西方式的强大,其结果必将与西方与美国争一日之短长,或‘你死我活’,或‘同归于尽’”。

3 西学东渐启示

首先,学习中的“急功近利”思想是造成西学东渐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从开始学习起,中国人的标准就是实用、急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效果不够理想。一腔热情换来两行清泪,痛定思痛后,却仍不忘以“实用”为第一标准。

其次,学习中盲目否定和照搬现象也使中国的西学东渐走了许多弯路。如果学习时,能把不同国家的文化放在一起比较、鉴定,吸取同时又取舍有度,尤其是要避免片面化,化西为中用、化洋为我用,才能构建起民族的、现代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与国情的实际相结合,既不盲目也不超前,才能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最后,近代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也启示我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学习, 都需要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4 小结

西学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作为特殊文化形态的中学与西学,二者独立又互补。在中西交流中,愿我们铭记:欲求超胜,必先会通。

参考文献

[1] 刘登阁.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

[2] .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 郑大华.西学东渐: 晚清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J].河北学刊,2006.

[4] 王韬.园文录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