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巴胺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巴胺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多巴胺 渗漏 原因 预防 治疗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它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物。在静滴或长时间外周静脉泵入过程中,外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早期主要表现在局部皮肤表现为鸡皮样缺血,边界不清,苍白、红、紫,肿胀或小水疱等缺血征象[1]。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影响抢救工作,也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就多巴胺渗漏的机体损伤和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静脉用药渗漏机制

机械因素:发现输液中发生液体轻微渗漏,多数由于穿刺技术不熟练,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静脉太少,输液时间相对较长,而针头斜面向上所致,多次穿刺、拔针不当等对管壁的机械性损伤可加大渗漏发生的可能。

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及其所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

物理因素:环境温度、输入液体量、温度、时间等以及针头的血管的刺激。

血管因素:选择血管不当、局部血管的舒张状态、营养状态差导致渗漏。

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多巴胺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分析

通过微血管壁渗出性损伤分析:由于机体处于休息状态时,持续性低血压,可使末梢循环产生瘀血、缺氧、血流缓慢,此时血液成分通过血管壁外渗至周围组织中,这时静脉注入的多巴胺也随血液成分渗至血管外,从而造成穿刺点近心端静脉血管周围组织中多巴胺浓度增高,使α受体兴奋而造成局部组织微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或坏死。

药液直接输入皮下组织所致的损伤:患者休克早期烦躁不安,对治疗不合作,致使输液针头脱出血管腔而滞留皮下组织中没有及时发现所致。由于局部组织受高浓度多巴胺药物的直接刺激,同样造成组织的缺血或坏死。

多巴胺渗漏的预防

避免机械性损伤,提高静脉穿刺陈功率,力求应用外周静脉套管针及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减少局部渗漏的发生。

合理使用血管:应选择粗大的静脉穿刺,最好深静脉置管,如果是2两条外周静脉应2~4小时将含有升压药的液体交替使用,以减轻药物持续对血管的强力刺激。

密切观察穿刺皮肤的变化,如发生异样,立即更换穿刺部位。

多巴胺渗漏的处理

多巴胺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热敷:如发生多巴胺渗漏和局部皮肤发白,应立即停药,更换注射部位,局部行热敷,一般7~8小时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注意温度

药物湿敷:生理盐水50ml+酚妥拉明40mg湿透4层纱布,直接盖于病变皮肤上,外用保鲜膜敷盖,早期可用酚妥拉明稀释液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2],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病人痛苦,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封闭疗法[3]:以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效果较好。

水疱的处理:局部消毒后用5ml注射器在水疱最底处进行抽吸,吸出渗漏液后,另取一个5ml注射器抽取1%碘伏注入水疱内,注入量填满原水疱,局部无肿胀、无疼痛不适为宜。局部持续干燥,避免表皮擦落,防止抓破感染[4]。

其他疗法:临床应用新鲜萝卜、马铃薯切成2mm薄片敷在渗漏部位,妥善固定,消除水肿和防止组织坏死效果很好。另外还可采用远红外线局部照射,超短波理疗。一旦发生局部坏死,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换药或植皮[5]。

总之,多巴胺的渗出重在预防,渗出的处理越早越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龙海秋,潘宁萍.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性损伤防治近况.杂志,2005,1(22).

2 胡静,张红,等.多巴胺致组织损伤早期处理方法和实验研究.护理研究,2001,15(4).

3 武玲娥,等.50%葡萄糖静脉注射外渗致前臂筋膜间隔综合征1例[J].山西护理杂志,1997,1(24).

4 余元清,李玲,等.多巴胺渗漏的愿意分析及预治对策.西南军医,2008,16(2).

5 肖美英,等.高渗糖与维生素B12外渗治疗静脉炎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88,9(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