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反思“退休金双轨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反思“退休金双轨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遵照国务院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六年内第七次被提高,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

不过,此举并没有赢来一片喝彩,反而出现了“吃了肉还骂娘”的不应有现象。这其中最大的质疑是,与“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越来越大。

事起“退休金双轨制

之所以会出现“年年涨,差距年年增加”的状况,就是因为现行的退休金制度一“退休金双轨制”。

“退休金双轨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具体表现为:统筹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分别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由财政统一筹资;支付渠道不一样一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享受标准不一样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大部分人认为,按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分,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工资分配等方面实行的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差距过大。“退休金双轨制”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它在无形中造成了贫富差别,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部分企业的退休职工已到贫困底线。据相关调查显示,73%的被调查人认为“退休金双轨制”非常不合理。与公务员有着一样学历、一样职称,甚至有职级的企业职工,为企业贡献了一辈子,退下来却只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几分之一的养老金。上海、江苏徐州、河北邯郸等地的退休高工还曾为此发出公开信,呼吁解决“企业高工的退休待遇,不如机关司机和门卫”的问题。有网友发帖表示,“退休、医疗等等方面的双轨制伤透了几千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心,我们强烈要求取消双轨制,还公正、公平于民。”

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不能只看退休金的多少来衡量是否公平,也要考虑退休前领取工资的情况。据统计,在沿海地区,在职的正厅级干部每年工资、福利等加在一起有10万元左右,而同级别的在位的国企老总平均年收入有60万元左右。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刘富才感慨地说,有人告诉他。假如他一直在企业工作,现在工资加起来就有上千万了。他还打了个比方:“假如有两个人同时在50岁当上国资委主任和国有企业老总,到60岁时一起退休,国资委主任只有100万元。国企老总则有600万元。退休后,假如同时在80岁死掉,国资委主任的工资、退休金共拿到300万元;而国企老总退休后一分钱不拿也有600万元了。”

“退休金双轨制”的形成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人均月收入远远高出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月收入,不是“本来如此”、“古已有之”,而是由不同的体制造成的。

改革开放前,所有全民制身份人员的工资,包括退休人员的工资都是统一由国家包揽、银行发放的,即全民吃财政。但所有全民企业盈利也要统一上交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退休金制度开始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其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依据退休人员的工龄和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计发,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则逐步改为了企业和个人共同上交,退休金按照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由国家劳动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发放。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在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上,要“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由此,出现了“退休金双轨制”。

在退休金改革之初,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退休金几无差距。据资料显示,1990年的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分别为134元/月。148元,月和143元/月。后来,由于工资增长制度的差异,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开始逐年拉开。从1989年开始,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了多次调整,由于工资福利刚性的存在,待遇水平只可能继续提高而不会降低,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不断提高。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末公务员队伍裁减30%,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开始大幅提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需要考虑成本核算,不可能无限制地给退休人员增加待遇。因此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增幅有所下降。而退休金的计发又与职工在职时的工资或社会平均工资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在职时工资的差距也必然会反映在退休后所享受的养老待遇上。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差距开始显现,随着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为适应改革需要,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曾在1993年5月向全国推广取消企业干部编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当时企业中建国创业的一批已退休的老干部和老科技人员全部按一般工人待遇处理。在此期间,由于已退休但没参加缴费建立个人账户的企业人员已与原企业脱钩,通通捆在劳动保障部门,养老金来源成了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国家拿出更多资金向参加工作早、退休早的企业老干部按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标准执行。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重点放在社会统筹和建立个人账户方面,1995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案。

实际上,企业职工也曾是“退休金双轨制”的受益者,在市场机制引入之初,企业的工资奖金以及退休金直接与效益挂钩,效益好自然奖金高,而当时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则相对固定。这也是当时不少公务员流行“下海”的一大原因。建立全民参保的退休养老体系

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关注低收入群众的利益问题,2006年,国家做了历年来对企业退休人员力度最大的一次养老金调整,人均月养老金水平从过去的924元增加到1172元。但要让企业退休职工群体持续收益,切实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应在不降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完善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待遇,缩小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一年前启动的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事业单位养老金试点改革近日被指再次无果而终。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一旦改革,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将被拉到和企业退休职工一样的标准。如果保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退休金不变。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效果将大不一样。

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还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特征――碎片化,即不同的群体享受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活跃,建立新的全民参保的退休养老体系显得非常迫切了。将缴费确定型的基金积累制度,即企业人员现行的退休金统筹制度引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建立自愿的职业年金制度,为公务员建立相应的个人账户,对于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可以借鉴企业年金的相应模式。公务员的退休金同样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可以弥补由于社会统筹部分退休金计发标准的改变造成的待遇下降的缺口,保证待遇的总体水平不下降。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退休金改革中,由于不同单位有着不同的收入来源,需要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归类处理。总之,要从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出发,科学地逐步拉近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收入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