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系“蓝土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系“蓝土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眼前的他,五十出头,皮肤黢黑,但一脸的刚毅。嵊泗县十四届人大代表陈利宽,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为转产转业渔民代言,率领村民发展休闲渔业旅游,成为岛上远近闻名的渔民代言人和致富带头人。

心挂转产转业渔民生计

嵊泗县五龙乡边礁村是位于嵊泗本岛东南角的一个小渔村。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休渔期的延长,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以及燃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渔民的捕捞时间和空间大大缩小,生产成本也不断增加,渔民纯收入日趋下降。

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愁!陈利宽心里急!

“看来,渔村渔民转产转业势在必行。”陈利宽心想,让渔民完全放弃本行去寻找新的营生,风险较高,渔民还是要“靠海吃海”。发展海上运输业,既优化产业结构,又增加渔民收入。但这些下海渔民大都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还是较难适应转行的要求。从长远考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政府应该为渔民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搞好渔业“双转”工作,加快海运“四小证”培训的建议》。建议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市海事局的大力支持。市海事局打破惯例,直接到嵊泗举办海运业技能培训班,这大大方便了渔民,减少了他们去异地培训的开销费用。看到渔民们勤奋学习的情景,陈利宽深感人大代表的作用和责任重大。

近些年,嵊泗海岛旅游发展很快,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十分迫切。陈利宽立足渔村,放眼大海,思考着开拓渔村致富路。近年来,在县人代会、乡人代会上,他和代表们共联名提出了三十多件建议和意见,其内容涉及旅游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渔港码头修建等。通过他和代表们的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些建议和意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给予处理和落实。同时,有关部门还多次专门请来省里、市里的专家论证渔港改造方案。一件件建议、意见得到落实,一项项实事、好事、民心事成为现实,陈利宽满心欢喜。

在发展村级经济上,陈利宽也动足了脑筋。他是边礁村的把舵人,也是探路人。

渔民想致富,但心里没底,谁也不敢打头炮。陈利宽心里清楚:若是没有一个带路人,观望等待中的渔民兄弟将会越来越穷,甚至会错失发展良机。经过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他把目光瞄准了休闲渔业旅游这块新天地。他敏锐地意识到休闲渔业旅游正成为都市人的旅游新热点,也正成为渔民实行转产转业的一个新产业。于是,他联系县旅游局,了解外地和本县休闲渔业旅游发展情况,2002年8月,大胆提出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巩固壮大村级经济”的思路。

不久,村里就推出了“当一天捕鱼人,过一天渔家生活”的“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开辟了一条“东海探奇”旅游线路。全村10多只小型流网船被编入旅游用船,一百多渔民投身休闲旅游业。

接着,又着手投资打造游览船。

经过两个月的奋斗,一批改装后的渔船和由村里投资8万元建造的“绿眉毛”游船正式运营。

“渔家乐”在第一个旅游季节招徕了上海、嘉兴等周边城市的游客3000多人,一次性收回了投资,殷实的收获着实让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

陈利宽又建议打造舟山市第一艘豪华游艇――“浙嵊游钓一号”。

陈利宽忙着组织人员到江苏等地考察,又千方百计请省里、市里的专家来设计、评估。

一个小渔村要请省、市专家谈何容易。“只要肯做,没有办不成的事”,陈利宽却相信事在人为。

一位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基层人大代表,凭着他的真诚和魄力,居然真的把省、市海洋局的专家请来了。

2004年10月,村里投资45万元、有15个座位、6个钓位、328马力的“浙嵊游钓一号”正式下海了。

至此,边礁村休闲渔业旅游业的品位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情系渔村群众的冷暖

海难事故对于海岛渔民来说是难以避免的。每每面对罹难家属,陈利宽感到很为难很无力。他看到,渔村至今尚无起码的社会保障安排,除民政部门对渔村“五保户”有一定供养外,渔区最低生活保障比例较低,不少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渔民尚未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渔民医疗尚无相应的制度保障。

渔民大多单纯从事捕捞业,收入也主要依靠捕捞。渔民家庭其他成员很少在除捕捞之外的行业就业,尤其是渔村妇女,多数以单纯从事家务劳动为主,经济结构非常单一。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强有力的渔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没有切实的保障,就不会有稳定的渔业生产队伍,就不会有渔业的健康发展,就不会有渔农村与城乡的和谐发展。”为了使渔民老有所靠、老有所养,在县历次人代会上,他先后领衔提出了关于要求把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展到渔村、要求加快建立渔农村群众的养老保险等建议。他的建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认真办理。

陈利宽看着村民们每天顶风冒雨在马路边、弄堂口做买卖时,产生了要在村子里建造一个集贸市场的念头。在乡人代会上,他和代表们联名提出了有关建议。在他和代表们的努力下,乡政府从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加之村民们筹集的8.8万元,边礁村建成了集贸市场。这样,既方便了边礁村村民,又吸引了邻村人来此做买卖。村民夸赞:“人大代表提建议,乡里办了大实事”。

与此同时,当他看到村里妇女在家赋闲,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时,他就多方打听,帮她们联系到了宁波一家工艺厂的手织帽、收编袋等编织业务。这一业务的引进,不仅使本村的100多妇女受益,就连全乡及周边乡镇的渔家妇女也干上了。村里的妇女说:“我们大门不出能致富,多亏你们陈代表为我们引路。”

陈利宽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的冷暖会时刻牵动着他的心。2004年,当他被评为“浙江省为民好书记”,得到2000元奖金时,他是这样分的:500元捐给了村里的周增、周燕两位在读大学生,1500元分成几份捐给村里的困难户,自己一分不留。被资助的一位大嫂过意不去,说:“你们家也不宽裕,留着自家用吧。”了解他的妻子说:“你们还是收了吧,这样让他舒心些。”

为村民办实事他是大手笔的,但对自己总是很抠。他把群众利益看得很重,总把个人利益放在一边。有一次,他到市里(要乘船两三个小时)做游艇验收合格证书,由于办证人刚巧出差,得等两天才能办妥,他毅然决定当天返回,择日再去。有人说你何苦那么折腾自己啊,他却说:“这样一来虽然需多买两张船票,但和两天吃住的开销比起来还是划得来的,村里的钱来得不易,能省则省,把钱用在刀口上才对得起群众。

活到老、学到老

渔民出身、初中文化程度的陈利宽,深知学习的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学习历程:

1968年初中毕业;

1991年―1993年,县成人学校高中班毕业(38岁);

1995年―1998年,县委党校省农村经济管理中专班毕业(43岁);

2002年,考出浙江省旅行社总经理职务证书(47岁);

2006年,就读县委党校大专班(51岁)。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陈利宽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他认为,人大代表除了要有为选民仗义执言、办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应该具备准确表达群众的心声和意愿,为群众办好事的能力。为此,他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代表学习培训。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向书刊学习,向老代表学习,向专业人员学习。

走近陈利宽,你会发现,他对媒体的关注,对信息的敏感,对学习的热衷,一点儿都不亚于年轻人。

交谈中,陈利宽时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窗外的那片海,他不轻松,他心里装着很多事,他心里系着这片“蓝土地”。

与陈利宽交谈,我能感受到他丰富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我真切地体味到,这位“村官”人大代表身上不仅有鱼腥味,还有一股现代气息。

陈利宽小档案

陈利宽,1956年出生,1979年入党,现在为嵊泗县十四届人大代表,嵊泗县五龙乡朝阳社区党总支书记,五龙乡边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4年,他被评为“浙江省为民好书记”。2005年,被评为嵊泗县人大代表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