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及时治疗抑郁,重获快乐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及时治疗抑郁,重获快乐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现有三亿四千万抑郁症患者,时点患病率约为5%,即在某一时刻总人口每100人中有5个人患抑郁症。因为抑郁症如此常见,故曾被喻为“心理疾病中的感冒”,但抑郁症让社会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一般感冒。

抑郁症的危害

抑郁症所造成的绝望感、无助感和极度的痛苦,远非一般身体疾病所能比拟,有65%~80%的病人出现自杀意念,15%患严重抑郁症的人死于自杀。而且抑郁还是酗酒、吸毒、暴力和自我伤害的重要原因。抑郁症还带来更多的身体疾病和更低的生命质量。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冠心病发病率可成倍增加。同人类常见的数十种疾病相比,抑郁症对病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料理能力的损害是最为严重的。

哪些因素可引发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难准确说明,涉及多种不同因素。有些病人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另一些病人可能在一系列职业、婚姻、人际关系的挫折后发病。大部分病人的发病应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近20年来脑科学发展逐步揭开了抑郁症之谜,研究发现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系统和激素系统功能失调有密切关联,其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抑郁、焦虑的情绪体验关系密切。已经证实,5-羟色胺水平低下与抑郁症及相关障碍有关。

抑郁症不同于精神病和躯体疾病

一位因抑郁发作多次的少女,因厌食且并发呕吐,被某医院当成胃病,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症状依旧,频繁呕吐,身体状况愈来愈坏。后经会诊发现是抑郁症,经抗抑郁药和心理支持治疗,一个月症状消失,脱离了危险。

抑郁症是可治的,及时治疗效果很好。不幸的是,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仍然极端不足,并有许多误解。尽管抑郁症多数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但他们还是怕被人视为“神经病”而不愿就医。抑郁症通常伴有一些身体症状如厌食、疲乏无力、体重下降、疼痛等,常被病人误解为患了身体疾病,他们反复向内外各科求诊,被误诊误治者不在少数。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新型抗抑郁药问世,称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现有5种: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西酞普兰,都能改善5-羟色胺神经回路的功能,其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相近,而安全性更好,毒副作用更少。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反应,原因是不抑制心脏钙离子通道,没有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因此,已经公认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为临床医生广泛采用。

关于药物治疗的误区

很不幸,目前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很多抑郁症患者既未诊断出来,也未得到适当治疗。

1.有些抑郁症患者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以为靠自己的意志可以使之好转。

2.有些患者对用药存在种种疑虑而不敢接受治疗。如:担心长期服抗抑郁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诚然三环类抗抑郁药确有抗胆碱的不良反应,常有口干、便秘、尿潴留等症状,剂量过高还会抑制心脏传导。但新型SSRI类抗抑郁药如百优解、赛乐特、左洛复等,不但疗效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同,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好,长期服用未发现对心脏和肝肾功能有不良影响。

3.有的抑郁症患者或其家属听说“国外有文献报告某种SSRI类抗抑郁药增加了抑郁症病人的自杀风险”,因此害怕服用抗抑郁药。

其中有些误解需要澄清:首先,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是抑郁症引起的,只要抑郁症尚未缓解,自杀的风险总也存在,即使已经采用了有效的抗抑郁药也是如此。第二,所谓“SSRI类抗抑郁药增加自杀风险”是指治疗初期少数病人出现失眠、焦虑或激越的毒副作用,而此时药物尚未起效(通常在两周后才逐渐出现疗效),因而存在自杀风险,抑郁缓解后自杀风险自然消除。绝不是在整个用药过程中都增加自杀风险。

在治疗初期为了预防失眠、焦虑,通常短期联用有抗焦虑作用、能安眠的药物如曲唑酮、阿普唑仑等。由于焦虑、激越等毒副作用只在很少的病人治疗初期发生,我们在第一周使用较小剂量进行观察。如赛乐特常常只用10毫克/天,经一周至10天无不良反应再加至20毫克/天。如果经过10天观察无明显不适反应,一般以后就不会出现;如果出现明显不适,可及时和医生联系处理。

4.有些病人担心服抗抑郁药会成瘾,也是不必要的。抗抑郁药并无依赖性,不会成瘾。但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停药反应”,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恶心、焦虑等症。不同的抗抑郁药,停药反应发生率不同。一般地说,只要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坚持足量治疗4~6个月,然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并逐渐减量,经3~4个月后停药,完全能避免“停药反应”。

5.少数病人害怕抗抑郁药会伤害大脑、降低智力。在门诊,有时病人会问医生:“吃抗抑郁药会使人变呆吗?”其实,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情绪抑郁和焦虑,使抑郁症病人的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好转。所以,大部分抗抑郁药对智力影响不大,有些新型抗抑郁药还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

抑郁症的联合治疗

及时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疾病,常常反复发作,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疾病可能演变为慢性,不但痛苦延长,而且治疗也更加困难。因此,患了抑郁症应及时就医。

联合治疗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应选用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联用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作为近20年来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方式,对有认知歪曲的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许多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适当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因此,抑郁症治疗前景十分乐观,充满希望。

维持治疗 抑郁症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病人的配合、耐心和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治疗如果仅仅满足于部分症状改善,症状“复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即使症状缓解、康复之后,有些病人还会“复发”。因此,现在主张对抑郁症应坚持全程治疗。就是说在开始治疗的前2~3个月(急性治疗期)应找到适宜的有效药量,目标应是症状缓解而不仅是有效。其后4~6个月是巩固治疗,保持无症状的状态,防止“复燃”。经过巩固期之后病人进入康复阶段,此时可以适当减少药量进行维持治疗,防止“复发”。维持治疗时间依据病人情况而定,有过多次复发的病人应注意充分的维持治疗。所以,抑郁症虽然可以治愈,但要达到痊愈则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徐俊冕,男,69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中山医院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2000年获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授予“紫荆花杰出医学成就奖”,2004年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授予“医学心理学科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