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训练系统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训练系统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巴塞罗那第十五届游泳世锦赛赛前,媒体曾多次报道,孙杨自己也说,训练不系统,却获得了三项冠军。同时,有些被认为训练系统性良好的运动员,却没有表现出好成绩。这是什么问题?值得研究。说明:在“训练系统性良好”的认识中,包含了某些“累赘”;而孙杨的“训练不系统”,恰恰是趋近了“训练系统性”。“训练系统性”应该是追寻“熵减少”,避免“熵增加”。

关键词:训练系统性;整体设置;机运观察

中图分类号:G8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2-0001-05

Abstract:Before the Fifteenth World Swimming Championships in Barcelona, the media have repeatedly reported, and Sun Yang also said that his training was not systematic, but he won three champions in that Game; while some other athletes with good systematic training did not performed well. This is a problem worth studying.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ood systematic training” may include some “encumbrance”; and Sun Yang’s “nonsystematic training” was precisely approached the “systematic training”.“Systematic training” should be pursuing “entropy decrease”, avoiding “entropy increases”.

Key words: systematic training; overall settings; opportunity observation

2013年7、8月间,孙杨在巴塞罗那第十五届游泳世锦赛上,夺得男子自由泳400米、800米、1500米三项冠军,9月初在沈阳十二届全运会上,夺得5个项目的冠军,成为唯一的五冠王。

然而在巴塞罗那赛前,媒体曾多次报道,孙杨自己也说,训练不系统,比赛无把握。同时,有些被认为训练系统性良好的运动员,却没有表现出好成绩。这是什么问题值得研究。有可能“训练系统性良好”的认识中,包括了某些“累赘”;而孙杨的“训练不系统”,恰恰是趋近了“训练系统性”。“训练系统性”应该是追寻“熵减少”,避免“熵增加”。

1“训练系统性”认识中可能包含的“累赘”

1.1打好“全面身体素质”基础

20世纪40年代,苏联生发出一整套体育运动训练的“元理论”。在根本上,认为运动能力由“体能”和“技术”两个“元因素”构成。体能是动力学元因素,技术是运动学元因素,两者相较,体能更为根本。体能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等“全面身体素质”体系。

“全面身体素质”体系发育良好,这是“训练系统性”的基础。这个观念被全世界普遍接受,普遍流行,似乎很有效。然而在实践检验中,逐渐发现问题。例如:在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布鲁梅尔在男子跳高项目上创造世界纪录,布鲁梅尔的“全面身体素质”表现非常出色。其后,中国的倪志钦跳高超越布鲁梅尔,而倪志钦的“全面身体素质”指标,却全部都落后于布鲁梅尔。这样的事例,越积越多。“全面身体素质”体系作为“训练系统性”的标志,濒临瓦解,但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笔者经过研究,在50年代末得出结论: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等等“全面身体素质”体系,实属主观臆测,在生命躯体的客观实际中是不存在的①。人体不是机器:机器是单纯的机械固态装置,人体是复杂适应系统。作为机器,其动力与技术是分离的,如汽车以汽油为动力,以内燃机为主要技术。而人体运动,动力与技术是“一体”的:“生命有序状态”。首先是其大脑皮层神经回路结构,既决定人体运动的动力,同时又决定人体运动的技术。启动训练,必然同时启动体能和技术这――“同一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对于人体的运动能力来说,“体能”与“技术”,是同一本质的不同指称,是一回事。它们统一存在于具体的运动项目中。对于迎赛训练来说,在运动提高过程中,需要促进“熵减少”,避免“熵增加”。对于专项来说,“全面身体素质”就是“杂项”;它对专项的“训练系统性”,恰恰形成“干扰”,而非“基础”;形成“熵增加”,而非“熵减少”。

1.2“体能储备”充分

认为“体能储备”充分,是“训练系统性”的基础。例如:“冬训中若干千公里耐力素质储备”,这样的说法,好像很动人,其实这样的说法,同样是误解。

“体能储备”意味着,机体内可以有种种“功能储备物质”的“独立存在”。对“有机体”而言,这是虚假的、臆设的。如前所述,“耐力素质”等等“功能体”,原本就不存在,何谈储备?(它同有机体内部“代谢过程”中的弹性储备机制,如肌糖元、肝糖元等等,是性质不同的,不可混淆。即使是代谢过程中的这些储备机制,也不过是一天或更略多些的“极有限的量”,绝无供全年之需的巨量储备的可能性。)长跑对于“有机体”,是会产生一些“影响”的,但这种“影响”是“过程性”的,并不能形成“储备”(犹如四季凉热不能形成“储备”一样)。长跑一开始的“数十公里”训练,对机体就已经产生了“影响”;其后续的“若干千公里”的训练,主要是重复,并没有多少“增、减”这种“影响”的成分,何谈“储备”?而且在冬训过后,接下去的后续训练中,机体所接受的“影响状况”,随即随同着而产生相应转变;“冬训”中曾经有过的“长跑影响”,又如何能继续保留?[这都说明:“体能储备”观念,是“机械思维方式”(简单固态系统)的产物,它同“生命有机体”(复杂适应系统)的本质是不符合的。它是臆想。]“体能”根本不能“储备”(是不能使用“储备”这样的概念来处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