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的迎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的迎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远到贵州铜仁县参加一位远房亲戚的婚礼。没想到,亲戚的这次婚礼却给我这个异乡客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亲戚的家在铜仁的一个乡场上,本来只有星期天赶场时才显得热闹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街,这天显得特别的热闹:沿街的道路上放着一长溜桌椅板凳,许多客人坐在那里边喝茶水边摆龙门阵(闲谈),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小街立即呈现出生动的风采。

我一到亲戚家,猛抬头发现亲戚家已是“旧貌换新颜”:门上火红“喜”字格外醒目,屋内粉刷一新。新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穿着时装,殷勤地忙着招待客人。

新郎见了我,显得格外高兴,把我引到新房内。我俩亲亲热热地寒喧了起来。当我提出想看一看新嫂嫂时,新郎不慌不忙地告诉我“新娘还没来。”我一听,真有点摸不着头脑,忙道:“开什么国际玩笑,今天你结婚,新娘不来结哪样的婚?”在场的人听到我俩的对话,不禁失声大笑。我不知其理,反而诧异地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笑“我并没说错话,本来嘛,结婚哪能只有新郎一个人的?”新郎知道我还不懂当地的风俗,忙向众人说:“各位,各位不要见笑,他是川东人不晓得这边的规矩。常言说得好,不知者不为怪嘛,有哪样好笑的。”新郎又担心我会产生什么误解,忙对我解释道:“老表(对表兄弟的称呼),不要生气,你不懂这边的风俗,新娘要到后半夜才去接,我们这边叫接亲,接亲很好玩的。你看屋里头这些东西,到时要全部送到新娘家的,你不妨也跟着去看看,好热闹的。”

不知不觉天已黑下来,新郎带我到一个中年人面前告诉我:“你如果跟着去接亲,让他陪你,他是总管(操办婚事的负责人)。”然后又和总管说:“王老表是川东人,你晚上代我照顾一下。”总管忙道:“不碍事,没得关系,时间差不多了,该装礼品了。老表哥你跟着我。”说着总管就叫来一帮年轻人,开始装礼品。我怕闹出笑话来,不敢上前帮忙,闲在一旁看他们操作。边上放着一大堆的木盘和礼品,每一个木盘中放一两样礼品:有猪后腿,糖烟酒,新娘的新衣鞋等等,放满了一屋子,足有二十来个木盘。收拾停当,就准备去接亲了。

子时刚过,在总管的号召下,每人拿起一个木盘,跟着新郎和总管出门接亲去了。我空着手跟着总管,夜幕中我们这一行人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到了新娘家的大门外。

在新娘家大门外,接亲人中有人燃起了鞭炮。乒乓乒乓惊动了一些街坊邻居,不少人披着衣服开门来看热闹。再看新娘家却不开门,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她家不知道自己的姑娘今天要出嫁?接亲的人都来了,为何又不开门7我正在纳闷,只听新郎在喊开门,连喊几声也不见动静。我好奇地问总管:“总管哥。这是为哪样,为哪样她家不开门,是不是有变故了?总管回答是”老表哥,没得事,戏刚刚开场,等等吧,会开的。新郎这时仍在喊门。

好半天总算听到屋内有回话声传了出来,语言极不友好,像吵架一样:“是哪个,深更半夜的喊哪样门,不让人睡觉了。讨厌!”我此时真的为我的亲戚新郎担忧了。只听新郎忙赔礼说:“对不起,深更半夜来打扰你们了,我是来接亲的,还望大姐把门打开,让我们进来。”“进来没得这样便宜,我问你,你喝过董(懂)酒没得,连开门的规矩都不懂。”难道开个门还得有规矩?不是讲得明明白白是来接亲的嘛!我还在纳闷,总管告诉我:“这是第一关,这叫开门封,只要把红包塞进去,门自然会开的,这是新娘家摆架子,人家把姑娘养这么大,会让你轻轻松松地接走?”听来似乎也在理,可为什么要搞这样复杂,我真不明白。

再看新郎,此时他将早已准备好的红包从门缝中塞了进去,大约有好几个。隔了一会,只听门内传出话来:“看来还懂规矩,等我来开门。”只听吱呀一声,大门总算被“喊”开了。门开了,我们接亲的人正准备将礼品送进屋,不料,麻烦又来了。只听“慢点进屋头,等看了礼品再说。”我忙问总管:“怎么回事,送礼给她家还不高兴,还得看了再说。“总管回答道”这个你又不懂了吧,这是第二关叫过礼。礼品不多或者不齐她家不会收的,要重新准备。不过,今天问题不大,都准备全的,让她们过好了,过礼的是她家老人。“说着只见几位上了岁数的老人,用手电筒的光对礼品逐一过目,然后围拢在一起商量,大概是收还是不收,或者还有什么要求。大约十来分钟,其中一位老人说话了:“可以了,真是麻烦大家了,请到屋头坐。”直到此时,我们才算真正跨进了新娘的家。我看了一下表,前后有两个小时左右。

进了屋,新娘的家人忙着给我们搬凳、递烟、倒茶水,忙得不亦乐乎,和刚才喊开门和过礼的情形,完全不同。

落坐后,再看新郎此时却被一帮女子将他围在中间:你推来我推去。更好笑的’是,不知哪个女子把新娘也拖了进去,把他们两位新人搞得晕头转向,不断求饶。新婚的喜气给新娘家增添了不少光彩,热闹非凡。欢快的笑声似乎要将屋墙冲破。直到新娘的母亲过来为新郎新娘求情,他俩才得以解脱。

新郎看我坐在一旁,忙过来和我打招呼:“王老表,怎么样,感觉如何?”我此时正沉浸在他们的欢乐之中,忙答道:“好热闹呵,有趣的很。”我问他何时动身,他说“还有一段时间,得吃了东西再走。”这时新娘家的人端来了汤圆,每人一碗。我正要动口(经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肚子还真有点饿了),总管过来告诉我:“老表哥,慢点吃,汤圆芯子名堂多得很,有包辣椒的,有包盐巴的,有包硬币的,稍不注意要上当。这是第三关,叫整憨姑爷。”果然有人在喊”我吃到包盐巴的。“接着喊声四起。新郎吃到个包辣椒面的,好在贵州人吃惯了辣椒还抗得住。

眼看天已进入拂晓,总管忙起身和新娘家老人打招呼,该到动身的时候了。此时新娘和养育她的父母亲依依惜别,只见老人递给新娘一把新雨伞。我不知何故,也不好去问,新郎和二位老人作别后,背着新媳妇离开了家。

新娘在新郎的背上打开了雨伞,斜靠在肩上,我似乎明白了一点雨伞的作用:也许是怕新娘回头看时会产生一种心酸感吧。

路上,我又问总管为什么不等到天亮才动身?总管说“拂晓动身,我们大家都会迎来新的曙光,对他俩是一个好兆头,越走越亮,小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看天边一抹曙光正向我们迎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事儿如今已过去三十多年了,因路途遥远,我再也没到过贵州铜仁,不知那新奇有趣又有文化底蕴的迎亲风俗是否还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