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合肥生产企业的维修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合肥生产企业的维修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设备维修工作在复合肥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介绍了复合肥企业维修的特点,建立维修模式的方法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维修模式 故障发生频率 严重性 可检测性

1 复合肥生产企业维修的特点

复合肥企业的生产体系中,通常是以工艺生产为中心,为了节约停车时间,总是将计划检修和生产停车清理、转产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结果是往往造成过度维修和维修不足。一方面,当设备需要检修时,没有充足的时间,总是虎头蛇尾,草率了事;另一方面,设备状况良好,因为工艺配方的原因,进行停车,检修人员没有多少真正的工作,浪费了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刚刚停车检修后,又发生故障,造成非计划停车次数增加。为了更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维修模式

2 复合肥企业维修模式介绍

设备的基本维修方式有两种:即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包括状态维修和定期维修)。

事后维修制就是设备出现故障,不能继续使用后安排维修。目的是恢复和保持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针对预防维修的缺点,利用先进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状态监测设备以及决策分析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的研究,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制定设备检修计划,此种维修方式是可以预测设备发生的故障,以及发生故障的部位,并可精确地计算备品备件库存量。

设备组成单元的磨损规律是定期维修的理论依据。设备的磨损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和环境下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磨损量是使用时间的函数。为了防止设备急剧磨损或造成事故性故障,对设备的某些零件在规定的合理使用时间中做预防性的维修计划,使得这些零件在达到允许磨损极限之前就被修理或更换。

目前大多数复合肥企业采用的随工艺生产停车检修的模式实际上是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的综合体。由于不同的设备都采用了这一种维修方式从而导致了设备维修只能随着生产周期进行变化,并且检修计划基本都是定性经验式的高风险决策,通过集体讨论以及领导批准的方式制定检修计划。由于决策粗糙导致设备过修或失修从而提高了修理费用。设备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随着公司管理的加强不得不替换一些不放心的设备,往往这些设备是不必要更换的,这也是造成企业修理费用居高不下、非计划停工的原因之一。

3 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检修模型

在生产线上,每台设备出现的故障情况,都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析,即故障发生频率、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指标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分类,再决定设备采取何种维修方式。这样就可以形成以一种维修方式为主体的多种维修方式组合的运作方式,这样可以提高维修效率和减少非正常停车时间,从而增加了企业效益。

故障发生频率,可以根据设备运行维护记录,确定每种故障发生的频率,对于新设备,可由有经验的人员来预估故障发生的频率。

严重性,是考察每一种故障对设备及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转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生产线的停车而产生的间接损失;二是设备本身的损失。严重性指标是上述两方面的综合。

可检测性是指故障在发生前被检测出的概率。如果一个故障在发生前有较长的故障提前报警时间,则它被检出的概率就大;如果一个故障只要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就可被检出,则它被检出的概率也大。为了增加故障被提前检测出的概率,可以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报警器等装置。

根据前面所述的故障频率、严重性、可检测性可以帮助我们决定采取何种设备维修方式。例如:一台输送原料的离心泵,主要故障模式为轴承失效。轴承失效的故障模式是可以通过温度监测、振动分析、噪音监测等技术手段检测出来,因此可以采用状态维修模式来维修轴承故障。而一台斗提机的故障模式为提升链条断裂,该断裂几乎无法用技术手段提前检出,因此不能采用状态维修。而且这台斗提机在工艺生产中又处于极其重要地位,一旦停机会造成整条生产线停产,后果严重;链条的断裂故障可以通过检修记录得出相对明确的周期,因此可以采用定期检修。对于一些故障无法检测,又没有明确频率的故障,则只能采用事后维修。

在建立企业的维修模式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要减少严重性指标很高,且采用事后维修的设备。我们要科学分析,通过更换设备、技术改造升级等方法将其故障特性改变,从而使其维修模式改变为状态检修或定期检修。二是同一台设备可能会发生多个故障,所以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维修模式。

4 结语

建立适合复合肥企业自身的维修模式,做到生产与设备兼顾,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停车和设备检修。可以减少维修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从而起到降低维修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朝荣,施毅.设备故障率和设备维修策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03).

[2]王振华.设备维修模式和备件管理储备的合理性[J].中国设备工程,2001(09).

[3]杨旭良,杨瑞利.注重预防性维护维修模式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