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解释可为在过去的1年内至少有15周出现过上腹的正中部疼痛或者不舒服,这些症状与器质性疾病、排便无关。文章通过该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让人们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症状的病理生理、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病理生理
【中图分类号】R2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5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主要表现为餐后的饱胀、上腹痛、早饱、上腹有烧灼感等,并且患者常常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的异常活动。它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了胃肠病患者的25%-40%的比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多达35%-75%。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功能性的胃肠疾病,对其病理生理、患者的心理活动的了解将有助于对其治疗方案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复杂,大量的研究提示说明其与很多种导致病因的因素有关,比如消化道运动的异常、内脏感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泌素、精神及心理因素等。
1 临床表现
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本病可以被主要分为溃疡型、动力障碍型、非特异型等三种类型。其中上腹痛为主要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或者不伴有其他的上腹部的不良症状,而且上腹疼痛并无规律可寻,部分患者的疼痛是因为进食的原因,从而在进食后20-30分钟内出现饱胀等。早饱,腹胀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常见症状。早饱是指进食者在进食前没有饱感,但是在进食后不久就出现明显的饱感,因此导致摄取的食物明显减少。上腹胀痛一般多发生在餐后。早饱和上腹胀痛常常伴有嗳气,但是恶心,呕吐并不那么常见,一般会发生在胃的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身上。特殊的患者除了这些生理的病症外,还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2 诊断标准
2.1中医的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分为肝气郁结症、脾胃气虚症、肝气犯胃症、湿热滞胃症、脾虚气滞症等。脘胁胀痛、脘闷暖气、失眠或者多梦、舌头淡红或者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等为肝气郁结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脾胃气虚症的患者多出现脘腹痞满并且隐隐作痛、舌头质淡、舌体出现一些齿痕,苔出现薄白、脉细弱等症状。肝气犯胃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闷胀不舒或者脉弦或者弦细等。暖气不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为湿热滞胃症的主要症状。脾虚气滞症患者在食后胃脘会隐隐作痛,并且饱胀不舒,伴有舌质淡的表现。
2.2 西医的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患者会在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疼痛并且伴有烧灼感,而且没有其他的功能性疾病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出现,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持续在6-7个月以上。
3 诊断程序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排除性的诊断。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既要求医护人员对器质性疾病不漏诊,又不能没有选择性的对每例患者做实验室外以及一些特殊的检查。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以及体质的检查下,医护人员应先判断患者是否有器质性疾病。如果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对其做全面的身体检查,直到找出病因。对没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选用常规的检查,例如基本的查血、查尿、胃镜、B超,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甲状腺激素,血糖,肿瘤标志物等,或者先对其进行3-5周的经验性治疗,然后在做进一步的检查。对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做一些特殊的检查,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没有运动功能障碍,例如行胃电图等。
4 病状的病理生理研究
4.1 上胃肠的动力障碍:上胃肠动力障碍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的基础。大部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胃固体在排空时延缓的症状,而且近端胃以及胃窦的运动出现异常,幽门十二指肠的运动也失常了。消化道的运动异常是上胃肠的动力障碍的主要表现。消化道的异常主要症状为胃的排空速度减缓、近端胃的舒张功能变弱、胃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的能力减弱、小肠在消化期间的无传导性的暴发收缩活动的增多。但是这些症状与运动异常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近端胃的舒张功能的变弱可能是因为早饱的影响。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窦壁的兴奋性神经纤维减少,抑制性神经纤维的增多,都提示患者的胃肠神经的功能出现异常。同时,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在空腹的时候,腹部外周的胃泌素的水平升高,血中的生长抑素增加,说明胃肠激素也是引发消化道异常的原因之一。
4.2 内脏感觉:近年来,内脏感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且因为现代不断完善的检测手段,逐渐开展的临床应用,内脏的感觉功能的研究也成为了目前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热点对象。早期的研究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的胃的感觉容量比一般正常人的要低,也就是说患者会出现胃感觉的过敏。但是近年的研究证明,这种感觉过敏的出现与感觉的传入通道出现异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如果存在内脏感觉的过敏,近端胃对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就会增加,同时伴有消化道的其他部位的异常感觉。
近期我院对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做了内脏感觉过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近端胃机械扩张以后,40%疼痛过敏、35%感知过敏、25%胃出现不适过敏,但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躯体疼痛刺激过敏的报道并不多见。现在对患者是否有躯体或者内脏感觉过敏的解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研究还表明内脏感觉的过敏和患者在餐后出现疼痛、打嗝等有一定的关系。内脏感觉的过敏机制除了与自主神经功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外,与肠神经系统功能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患者一旦出现感知过敏,其胃黏膜的相关基因就会增加。
4.3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胃镜检查的结果提示半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是其是否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还未证实,仍然需要足够的科学依据来证明。一些报道指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患者的胃排空出现减缓、内脏感觉过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是与此同时也有证据说明幽门螺杆菌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幽门螺杆菌让胃泌素的分泌增加、使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损害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发十二指肠球炎、慢性胃炎等。
5 患者的心理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心理因素,特别是顽固性的患者。伴有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常出现疲乏、心悸、失眠、体重下降等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常具有神经质和易焦虑等个性特点,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和抑郁情绪的出现,而这种消极情绪的出现可降低患者的内脏感觉,让患者混淆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异常的疾病症。
6 治疗方法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该采取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6.1一般的治疗 :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吸烟、酗酒等,并且避免饮食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失眠和心悸等,可适当给予镇定药。
6.2 药物的治疗:选用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时,没有特定的药物,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医护人员的经验,对患者给予相应的药物。(1)促胃肠动力药。一般主要用于上腹胀、早饱、嗳气的患者。患者可以使用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或者吗丁啉,一日三次,在饭前半个小时服用,3-5周为一个疗程;或者可以使用副作用较轻的中药开胸顺气胶囊,能够消积化滞和行气止痛,通过调理胃气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抑制胃酸分泌的药。一般用于上腹痛的患者,可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比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或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潘托拉唑等。(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可以服用阿莫西林(每日1.5-2.5g)、克拉霉素(每日(0.5-1.0g)等,可单独或联合应用。(4)抗抑郁药,不少患者有失眠、抑郁、头痛、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不严重者可以采取心理的治疗,消除患者的顾虑;对于精神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例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应该从小的剂量开始;对于失眠者可给予其服用一定的镇静药。抑郁情绪的改善和症状的改善紧密相连,情绪障碍的干预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治疗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治疗的过程之中,应注意像患者解释关于抗抑郁药药品的副作用,减少患者的担心和不良的消极暗示。
参考文献
[1]王金梁,韦红.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心理卫生志, 2003, 17(3): 157-158.
[2]李瑜元. 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8,25(3):105-107.
[3]侯晓华.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2003,23(2 ): 69-70.
[4]李贞藏, 韩盛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2002,20(10): 602-604.
[5]甄承恩, 苏少慧.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热点问题[J]. 临床荟萃, 2003, 18(6): 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