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借“先帝”劝后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借“先帝”劝后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假如后主刘禅不是一个“先天不足的阿斗”,那么在出师北伐之际,诸葛亮也许就不会劳神费力的奏请《出师表》了。正是由于刘禅的先天不足等原因。诸葛亮才放心不下。特地呈奏《出师表》,以便后主刘禅照“表”行事,方才免除出师北伐的后顾之忧。

《出师表》如何斟词酌句,由于诸葛亮特有的双重身份,也许让他确实有些“双手提篮”之难。作为父辈,他本可直言不讳的训导刘禅:但作为辅佐之臣,他在表述自己的某些看法时却只能点到为止,不得不委婉含蓄,毕竟他还得顾及到人臣之礼。

站在“人臣”的角度来分析《出师表》之类的文章可谓多矣。拙笔试着从父辈的角度来解读《出师表》而讨教于同行,不知可否?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提到“先帝”前后竟达13次之多,恐怕绝非偶然。这不仅是表明诸葛亮怀有对先帝的感戴之情刻骨铭心。同时也可说明于出师之际以此来劝勉后主的良苦用心――那就是借先帝之名来巧施对后主的训导之意。可以说表文中每一次提及到“先帝”就不亚于是对后主所做的无声的“耳提面命”。

表文一开篇就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之事,这无异于是给了刘禅当头棒喝式的警醒:你父亲开创的帝业还只进行到一半就离开了我们。你可不能让你父亲的帝王之业半途而废,也就是说帝王之业不能败在你的手上:完成你父亲未竟的帝业这一重任就落在了你的肩上,能否担此重任就看你的了。你可不能做你父亲的不孝之嗣吧,否则,日后你将何颜面去见你的先父呢?

这不是明摆着借先帝之口吻在暗暗严辞训导刘禅吗?

诸葛亮帮助刘禅分析并认清蜀国所处的国内外严峻而又令人欣慰的形势时,又警醒刘禅注意“盖追先帝之殊遇”的客观事实。那意思是说:蜀国呈现的形势固然令人振奋,但你可要自知之明而不可盲目乐观。要知道。蜀中朝野上下那些不懈于内者及忘身于外者,他们全都是看在你父亲对他们曾经有过“殊遇”的份上。如果你现在的作为不能使他们看到是你父亲“殊遇的延续”,说白了,就是不能从你的身上看到振兴蜀国的希望,他们就会丧失奋发的劲头和信心,失望于你,那么蜀国的前景将意味着一片黯淡,这种局面可是你愿意看到的吗?

于是建议后主“宜开张圣听”,因为后主的某些表现实在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光先帝遗德”告诫后主,你父亲的美德在蜀国上下那是有口皆碑。如果你不能做到发扬光大你父亲的美德。那等于就是你把臣民为你进谏的道路给堵死了,你就是只能“偏听则暗”,这将会给蜀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你还是自己想想吧。

在建言“赏罚分明”的建议后,诸葛亮就蜀国的内部政务作了周密细致的人事安排,并且明确告诉刘禅这样安排的依据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和“先帝称之曰‘能’”这两点。这等于就是提醒刘禅:侍中、侍郎、将军向宠等人,他们是你父亲非常器重和赏识的人物。无论是宫中或是营中之事,一概交给他们处理好了,绝对放心,你对他们不可有丝毫的见疑。否则,你就辜负了你父亲的先见之明:他们就是蜀国的希望,你只要信赖他们,“汉室之隆,计日可待”!

随后诸葛亮建议刘禅“亲贤臣,远小人”。特别强调“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的事实。明确提醒刘禅:你父亲特别重视亲贤远,那是你父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而得出来的精辟结论!而你现在亲近的又是哪些人呢?你如果不能清醒地意识到“亲贤远”事关蜀国未来的兴衰成败这一点,继续和某些人“亲近”下去,对蜀国可是非常危险的,你一定要三思慎行!

表文至此,如果说诸葛亮此前提及到先帝意在借先帝来不露声色地训导刘禅,表现了他作为父辈“刚性”一面的话:那么,此后再提及到先帝,则可看作是借先帝之名来重在感化刘禅。就表现出诸葛亮作为父辈“柔性”的一面了。

在缅怀先帝的知遇之恩时,最为诸葛亮所感激的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茅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于是答应出山,愿为先帝奔走效劳。诸葛亮之所以追忆追随先帝的这段经历,其用意是告诉刘禅:您父亲待人诚实谦卑的为人品性实在令人感佩,你应该多一点你父亲的为人处世的品性才是。

继而又说到白帝城托孤一事。提到先帝深知诸葛亮办事谨慎,把蜀国大事托负给自己。这实际上是告诉刘禅:自己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为了今日出师北伐,自己此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心只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此来报答你父亲。诸葛亮坦诚的这番肺腑之言。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为了让刘禅深信不疑,诸葛亮竟然用立军状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坚定决心,这就是“愿陛下托臣……以告先帝之灵”。俗话说,军中无戏言,作为父辈的诸葛亮把话语说到了这个份上,想必刘禅再怎么昏庸无知,也不能不被他的诚心和决心所打动,不能不配合诸葛亮这次出师北伐的军事行动了。

最后诸葛亮再一次真诚地希望刘禅“深追先帝遗诏”,意思是要求刘禅多想想你父亲的临终遗嘱,只要时时记起你父亲的嘱咐。切实履行起为君的职责,我诸葛亮就对你感激不尽了。

试想,诸葛亮的这份《出师表》,若不是屡屡反复提到“先帝”而蕴含着的极为人性化的凝聚着父辈情结的潜台词,其劝说后主刘禅的力度将会大大地减弱,因而也就不会显得那么情辞恳切,真挚感人,催人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