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大专业、小方向的划分依据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汽车出厂后人才需求比例中,第一位的是市场销售人才,占57%居;其次是保养修理人才占21%;装饰、美容人才占8%;汽车配件人才占2%;信贷人才占4%。另外,某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历届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调查表明:30%的毕业生从事汽车修理工作,50%的毕业生从事汽车营销工作,20%的毕业生从事车辆索赔工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汽车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不应仅局限于汽车检测与修理方向,更应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兼顾汽车商务(营销和汽车鉴定评估等)方向。

二、教学安排总表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所谓“模块式教学”就是根据汽车各专业的特点,将汽车的各个功能系统作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该教学单元中,将该功能系统的结构原理、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及程序,维护修理的操作方法等所有与之有关的技能操作训练与考核一次性完成。然后,由各个功能性模块组成完整的汽车检测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也称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譬如,可以将汽车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与电控系统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等几个大的功能模块,而发动机模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功能模块。

1.教学模块的划分

按照中级工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模块划分如下:

(1)发动机基本构造与维修模块①,简称:发1。

(2)电控发动机基本构造与维修模块②,简称:发2。

(3)底盘传动系模块①,简称:底1。

(4)底盘转向系、行驶系和制动系模块②,简称:底2。

(5)汽车电气基本构造与维修模块①,简称:电1。

(6)汽车空调、气囊及全车线路检修模块②,简称:电2。

(按照专业技能的学习规律以下模块安排滞后)

(7)汽车发动机和电气故障诊断模块①,简称:发诊1、发诊+1(设两个教室)。

(8)底盘故障诊断模块②,简称:底诊1、底诊+1(设两个教室)。

(9)机修测量能力强化模块,简称:测量1、测量+1(设两个教室)。

(10)整车维护模块,简称:维护1、维护+1(设两个教室)。

2.教学实施方式

(1)第一学期:大专业不细分,统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2个、4个课时形式组织文化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模块教学,执行原教学计划和大纲。能力考核目标:说、写能力、机械识图能力、维修基础能力、使用计算机能力。

(2)第二、三、四学期: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维修与检测方向进行专业课模块教学,以整天和整周的形式组织教学。汽车维修与检测方向的能力考核目标:机械操作的规范性、用仪器仪表熟练对部件性能检测技能、汽车常见故障排除、汽车二级维护和基本维修技能。

(3)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顶岗生产实习。

3.各模块实训课题、教师配备、设备配置和学生分组

(1)各模块实训课题熟练掌握的3~4个,了解的4~6个,每天6个课时的工作制,每周30个。

(2)教师配备:1主讲教师+1实习教师(专业模块10×2=20个老师,视专业模块教室增加而变化)。

(3)设备配备:小总成8~10个,每组2~3个学生,承担25~30名学生;大台架1~3个,每组6~8个学生,承担15名学生。

(4)学生分组:按每班核定50名学生计算,每25人为一组,前六个专业模块同时能承担6×25=150名学生

实习。

4.各实训课题的教学要求

(1)各模块实训课题的教学组织原则上在各实训室(或工作站、仿真室)进行,各老师编写学生实训工作要求(课题及达到的标准),理论讲解与实训练习课时比例不少于1∶1。

(2)每个实训课题结束后马上进行考核,无论及格与否一律向下一个模块流动。学期末,给不及格学生补考机会。

5.模块式教学流程表

学校可结合实训条件及师资力量自行编制。

本文系2011年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立项课题《交通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贾新征。

(作者单位: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