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院校教师专业化特殊性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院校教师专业化特殊性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体育院校教师专业化和其它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体院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体院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体院生源及就业的特殊性、体院教师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等。探讨体育院校教师专业化特殊性的目的,是为加强和完善体育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寻求突破口。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师专业化;特殊性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s in Sports Colleges

ZHANG Ji-zh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s in sports colleges has its particular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particularity exis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nature of sports college itself, the curricula in sports college, source of students, futur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eachers in sports college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try to promote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s in sports colleges.

【Keywords】 Sports colleg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s, Particularity

“教师专业化”最早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1〕。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地宣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确立:“教育工作为专门职业”。由此看出,“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2〕要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及各院校的校情。

1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1.1教师专业化的历史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为此,各国各阶层又有各自不同的现实考虑和具体追求。

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以1983年的《国家处在危险之中》为起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追求教育的“卓越”。第二次浪潮是以1986年的《准备好了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为起点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追求教师的“专业化”。在两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并同时希望,通过教师的专业教育强化教师的职务梯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报酬。其逻辑可以简化为:国家强盛需要教育振兴――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又在专业化。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对教师专业化达成共识:“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从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完整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设立,至今已经走过近110年的历程,但专业化水平还很低。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和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都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归入“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教师专业化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概括起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三个阶段;教师教育目标则经历了从“工匠型”到“技术型”再到“反思型”教师三种类型。

1.2我国教师专业化现状

虽然《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001年又首次实施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但至今,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专业化程度。具体表现在:

(1)从整体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够强。〔3〕

(2)教师缺乏自。〔4〕

(3)对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也存在一些争议。不少人认为教师职业有一定的替代性,误认为只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就能当教师。在一些中小学里,认为会认几个汉字,就可以教语文。尤其是体育教师职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在教师职业早已被认同为专业性职业的今天,却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通常只被认为是半专业性职业(semi-pro)、亚专业性职业(minor-pro)或准专业职业(quasi-pro)”。〔5〕

为此,黄爱锋认为:“体育教师具备一般教师的职业特性,但又同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体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因此,体育教师职业不是次等职业,而是神圣、崇高的专业。”〔6〕

朱元利也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强调的方面和教师专业的特征与标准,同样适合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标准。〔7〕

体育教师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教法知识构成其独特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在教育工作或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体育教师职业是教师职业的一种,“第一,运用专门知识;第二,提供专业服务;第三,具有专业自主;第四,接受专业教育;第五,信守专业道德”。〔8〕〔P121-123〕

2体育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表现

2.1体院自身性质的特殊性

体育院校跟其他院校一样,以某一专业教育为主,但又有所不同。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情绪和态度、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合作、进取和超越精神以及公平理念等;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及社会亟需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另外,它还要引导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营造浓烈的创建健康校园的体育氛围。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集教育、训练、科研为一体的普通高等体育院校,隶属于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领导,既是211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9〕几十年来学院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建设特色,立足河南社会事业和小康体育的建设实践,积极为河南体育事业发展服务。为便于武术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实践,1997年学院又在少林武术之乡登封市投资兴建了一座占地面积230000的教学训练基地。还承办了河南省太极拳队、河南省武术青年队两个省级运动队,成立了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郑大体院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1万多人,国内外知名运动员近千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特殊地位是其它院校无法替代的。

2.2体院课程设置的特殊性

体育院校有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体育院校的课程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实践课程。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的特点可以用“一个中心”、“两个支点”、“三个实践”来概括。一个中心是指学校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体育人才这一中心来设置。两个支点是指为完成教育目标而依托的两大课程体系,一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一是专业技术课。三个实践是指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实验、专业技术课的动作训练与练习、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最突出的特色是“实践”,离开了这一特色,体育院校的“定位”就会“失位”。

郑大体院本科教育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体育新闻、体育管理、体育旅游、体育英语、体育表演等9个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使郑大体院的毕业生能够满足河南体育市场的人才需求,我们的课程设置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紧紧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地分配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还把课堂教学与校外乃至社会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担当不同赛事的志愿者,到郑州市各大俱乐部见习,到中小学参加教育实习,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调研活动等。

2.3体院生源及就业的特殊性

体育院校本科招生类型主要有三种:全国统一招生、单独提前招生及艺术类招生。如郑大体院除有统招生外,还有单招生。而我国的体育类本科或专业招生,大多只面向普通高中,只有部分高职专科学校面向“三校生”。普通高中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报考综合性大学的需要,以基础文化课为主,体育类专业课及课时数都很少,不能给“特长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同时,由于大多数学校不能实现“特长生”单独编班、分层教学,致使“特长生”的文化课的学习又难以适应普通班的教学要求。于是,在高考体制不畅的情况下,一些“特长生”越不过文化线的门槛;又由于有些考生为取捷径跨入大学门坎而临时抱佛脚,突击其应考项目。一些突击成功的体育专业学生,既无较高的体育意识又无体育基础,更无特长,有关体育专业的一切“技术、技能”都将从头学起。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让一些“特长生”变成“特招生”,使一些体育院校难以选拔到优秀的生源。这种特殊的招生形式,就造成一些学生在文化知识、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其它高校的生源问题上是很少遇见的。

生源的特殊性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个问题除体院的大学生的求职意向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外,与其“体育文化人”(吉首大学白晋湘教授所提)的要求、英语水平、计算机操作等能力也有关系。相当一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到教学一线就业后,不讲传统或现代意义上的“多能一专”是否具备,就是想要做到身为“体育者”一般意义上的自信和社会对其身份的认同,亦是很尴尬的一件事了。比如,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写不出一篇高质量的体育报道,体育管理的学生不清楚运动赛事的流程,运动医学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运动中的意外事故。难怪社会上多有用人单位发出体育专业毕业生“专业思想淡薄、业务无特长或特长也不长、角色身份模糊”的种种慨叹。

生源及学生就业的特殊性向体育院校的教师专业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4体院教师知识结构的特殊性

“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专业行为。”〔10〕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状况,“教师的身份、知识和能力是起决定作用的教学因素”。〔11〕〔P13〕在一定意义上讲,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因此它是当代教育改革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而体院教师更是各种知识文化的传承者,尤其是体育教师。因为体育是一门综合科学,体育所包含的不是浅表的运动技术,而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12〕它包含了人文精神、历史文化、科学信息等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的结晶。如在体育的竞赛、管理、教学中,已广泛地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论、运筹学和规划论等现代决策、管理、应用科学。在体育科研和训练方面的科技文化含量也日益增多,其它科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其中。与此同时,社会学、心理学、组织学、教育学、行为学、美学学科的最新理论,也普遍被用于对学生体质、心理健康及其社会环境相关因素的研究中。

所以,体院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要在“强化培养人才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和社会服务(含社区体育)的职能,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13〕

3体院教师如何促进和发展职业专业化

在现代多元性、开放性、学习化和复合性的知识社会里,“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14〕〔P3〕为使教育者的职业更专业化,除要求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外,也要有制度环境、学校组织等条件。

3.1国家政策层面,应制定有利于体院教师专业化的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大环境,它为教师的基本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提供保障,影响着教师的生存和发展。

在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成为国际教育趋势的情况下,我国有关法律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如《教育法》的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为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也为体育教师职业作为“专业性”职业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但是,不完善性也是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特征。比如,体育教师和“师父”、“学监”、“教练”等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关系,体育教师职业的可替代性或准专业化的模糊认识,也需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真正理解。这样,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如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奖惩制度、职务评审和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等等,对教师成长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也为体院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3.2学校组织层面,应深化校本文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集教书、育人、科研于一体,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甚至担负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重任。

体育院校与其他学校不同(前文已阐述),与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相比,也不存在明显优势。如在教学科研上,未取得许多成就;训练方面,“国家队”吸收了全国优秀体育人才,“院校队”在竞技人才培养方面难以企及。所以体育院校必须转变观念,从整体上增加竞争力。为此,院校领导在构建校本文化时,要根据学院及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按照心理学规律,综合运用心理定势、从众心理、心理强化等各种心理机制,创造和谐舒畅的心理环境,使全体教师在感染熏陶中形成共识,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3教师主体层面,应提高教师个体自身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个体专业化。随着“全能型教师”、“完整型教师”的需要,体院教师必须做到:

3.3.1要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能力。尤其是现代体育教师,更应扩充和强化自身知识基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某个体育领域具体运动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还须广泛地学习和了解德育、美育、心理、伦理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系统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情景知识等。随着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及人类知识总量的急剧膨胀,还要求体院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能不断更新知识内涵、完善知识结构,始终处于专业和学科的前沿。

3.3.2要学会教学。“教学就是‘即席创作’”。〔15〕体院教师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求实、求是精神。教学中要注重“具体的”、“特定的”情境,创造出自己的“个性”。教师应是“艺术家”。

3.3.3做“反思型实践者”。实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只有采取反省式的探询方式,超越传统的局限,我们才有希望建立一种具有潜在的变化、可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教育。”(詹姆斯・艾维斯)体院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获得不断发展,教育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3.3.4学会科研。《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相应职务的科学研究能力。”《纲要》以目标统领内容,预示着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课程的研发者、体育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是体育教育的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学科研互促互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体院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反思、质疑、批判、创新,不断改进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以此去除对专家的迷信,言说自己的知识,找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16〕

由此看出,实践反思是体院教师专业化的坚实基础,终身学习是体院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课题研究是体院教师专业化的永恒支柱。在国家政策前提下,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匡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境界,引导教师主体价值得以实现,最终使我们每一位体院教师由熟练的“教书匠”,尽快地转变成专业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EB/OL〕.http://pwww.hsyjjy.com/Nongcunzxxjs/tongfuyong/l/html/01.htm,2006-05-21.

〔2〕鲁迅.《拿来主义》,引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

〔3〕〔4〕沈夏威.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82、83.

〔5〕〔6〕黄爱锋.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特性与专业性〔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37、40.

〔7〕朱元利.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体育教育专业课

程改革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88-90.

〔8〕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1―123.

〔9〕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二0一0年度招聘启事.

〔10〕〔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编:《教育展望》,1997.3(中文版):113.

〔12〕〔13〕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1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15〕〔16〕〔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