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点追寻赏《月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点追寻赏《月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的美点很多,我们这里主要通过《月迹》的美点追寻、欣赏散文的景美、人美、构思美、立意美、语言美。

景美。我们须思考这两个问题:景美在何处?你觉得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从文章整体来看,景美在“镜中之月”“院中之月”“杯中之月”“眼中之月”“空中之月”。从局部来看,景美在“镜中之月”,“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一个尘影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写活了。而“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这般儿亮的”,将月亮写得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亮。“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变的……”此处,颇有童趣的想象将天上人间融为一体,认为花儿就是天上繁星开在人间的骨朵儿。

人美。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美不仅为写景本身,更是借助景的美写人的美。“我”“妹妹”“弟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想象力,单纯、天真、可爱。文章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而“奶奶”是作者有意塑造并寄托理想的一个形象。奶奶了解、爱护并注意培养孩子的童心童趣,她还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意引导孩子关注世界、探索自然,巧妙地调节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并教会孩子什么是心灵的高尚。

构思美。文章中有几个突出表现。首先是角度新颖,以一个孩童的角度切入,以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月亮,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次,文章线索清晰,按照盼月亮、寻月亮再到议月亮的顺序依次展开,而其中寻月亮则按照“中堂里”的月到“院内”再到“院外”的月的顺序来写。再次,文章整体结构也首尾衔接紧密,开头“寻月”最后“找月”,起先“争执”,然而最终“相依相偎”。

立意美。月亮象征着圣洁、光明、美好事物或思乡的情绪,而本文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情追求都浓缩到对月迹的追逐之中。因此,本文的“立意”则美在其丰富而深刻,新颖而脱俗。透过文章所写的不同之月,寻月、议月更使人想到很多,此外,孩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也参与构建了立意美的多层内涵。

语言美。本文语言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拟虚为实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作者巧设参照物,将无形无态的月迹写得可触可感,用竹帘、葡萄叶、小酒杯、小河水、小孩子的眼睛、瓷花盆儿、锨刃儿清晰地写出了月亮轻盈的踪迹,如飘逸的少女,又像淘气的小男孩,可触可摸,有情有义,令人惊喜,富有情趣。

课文背后的故事:

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静虚的意象――月、水、山等等。这些颇具象征意味的意象,使他的作品意蕴深远,情味悠长。

这种散文创作的审美取向,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贾平凹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面临的境遇。他的文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

正如孙犁评价的那样:“在他的笔下,客观与主观,都是非常自然的,非常平易近人的,而其声响却是动听的,不同凡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