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题引导的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题引导的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仍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没有学习语文的动力,没有阅读文章的兴趣,没有掌握阅读文章的能力。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被动学习语文的后果――学生缺乏该有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前没有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没有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学习过程还没有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而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来源于兴趣,而兴趣则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来解决。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主要在于有“问题引导”。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我构建了“问题引导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中心四环节”是构建“问题引导的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一中心” 是指在研学过程中要遵循的一个理念,以问题为中心,即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四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确定研学问题――小组研学,引导二次发现――潜心研读,探究文本内涵。“四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技能而已,而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自己阅读的角度去整理出一个问题,这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认为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而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启发学生抓课题的关键字、词,运用提问词“为什么”“什么”“怎么样”“是什么”“哪些”这类词语,再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自已想解决的问题。如《猫》这一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猫有什么特点?”“这只猫平时喜欢做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猫?”“作者是怎样把这只猫的特点写具体?”执教《颐和园》时,学生会问:“颐和园有哪些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颐和园的?”执教《搭石》一课,学生会问:“谁搭石?”“什么叫搭石?”“为什么要搭石?”会提问题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学生也会因为是同伴提出的问题,而对解决问题充满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当然,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主题课文,有针对性的提问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确定研学问题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就应顺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就同伴提出的问题尝试寻找答案。一般情况,这个环节我会设计两个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尝试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汇报可能也就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会很深入,这时候,就是产生更多问题的最佳机会。此时,对于学生肤浅的回答,教师可以这样点拨:同学们解决的问题你们满意吗?本节课你最想研究哪个问题呢?通过老师的引导,确定本节课的研学问题。

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决策权交给学生,学生觉得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这样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而这样的设计环节,看似由学生决定研学问题,其实这也是老师精心布下的陷阱而已。因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就是本文的重难点部分,跟老师的课前的预设其实差不了多大的距离,老师也不怕难以控制课堂的节奏。

三、小组研学,引导二次发现

小组研学包括自读研学、合作研学两部分。小组研学的模式:首先让学生默读相应的文段,根据研学问题找出关键词句,写上感受或问题。然后在合作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组员提出适当的补充及疑问。最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在小组研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一边品词悟情,一边发现问题,尝试二次发现。这一要求,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不断挖掘文本内涵,最终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以下是我执教《鸟的天堂》时在汇报环节的片断:

生1:作者一共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第一次是早上去的,结果没看见鸟,只看见一棵大榕树;第二次是傍晚去,结果看见许多许多鸟。作者不禁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汇报完后,其他同学抢着提问题。

生2:为什么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没有看见鸟,却具体描写那棵大榕树?

生3:“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没有引号,而第二个又有呢?

生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两次去鸟的天堂呢?

师:对啊,同学们提的问题真有意思,那我们一起来深入文本,研究学习,好吗?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学习课文的重难点。此时由学生发现,并提炼成问题,说明学生不仅走进了文本,而且挖得比较有深度了。这样的学习,我们老师还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体现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四、潜心研读,探究文本内涵

围绕着二次发现,提出的新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涵泳品味,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文字所构成的文本世界里,咀嚼玩味,深化理解,领悟表达。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研学问题: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第一次却没有看见鸟,能去掉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吗?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把描写大榕树的段落反复咀嚼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之所以有鸟的天堂这个地方,这棵大榕树功不可抹,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中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所以,要改变过去语文课堂的死板贯输的教学模式,就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放手学生解决问题,是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型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勇于开放课堂,让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培养,创造潜能得到开发,那么,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一定会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