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扣准“要点”学课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扣准“要点”学课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语文教学大呼“转身”,我所理解的“转身”并非要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向。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增长了诸多语文因素。课堂教语文,教会学生学语文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思想意识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切合。我想语文教师站稳语文教学立场才是“转身”的真正含义。低年级阅读应着力于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解词能力的渗透、字词句的朗读、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初步自主读懂课文的能力。

我们常说课文是例子,我在教学《咏华山》时,找出课文中一些可以演绎开来的语文元素作为“要点”,编排了训练程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演绎序列解题意

看到课题《咏华山》,我们下意识地会把“咏”理解为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读。其实“咏”除包含感叹、赞颂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在一年级第二册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两次“咏”:一次出现在练习4读读背背里的古诗《咏鹅》,另一次出现在第八单元的25课《咏华山》。教学中用旧知唤起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可要运用好却不简单。我们对《咏鹅》里“咏”理解为“感叹、称赞”。联系到文包诗《咏华山》的文体,《咏鹅》里“咏”的解释显然单薄了。为了让孩子理解到位,我采用了从旧知入手演绎开来,让词义自然链接延伸的方法。

教学环节再现:

师:出示唐诗:

咏柳

诗人: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鹅

诗人:骆宾王朝代: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请个别学生朗读。(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唐诗,感觉找到了表现的机会,兴奋不已。个别朗读在学生情不自禁下成了集体朗读。)

师: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

生:赞颂了柳树的碧绿如玉;赞颂了鹅颜色的美丽,划水的轻巧。

师:贺知章和骆宾王都是用什么样的语句来赞颂的呢?

生:用诗歌。

师:那么“咏”是什么意思呢?

生:(反应快的聪明孩子)用诗、词来赞颂的。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古诗《咏华山》。

相应阐述:

我在课前考虑到了年段特点,从《咏柳》《咏鹅》这些孩子熟悉的诗入手,让孩子朗读、体会它的感彩。学生很容易发现“咏”就是赞美、感叹,一下子就说出了“咏”里面有“赞美”的意思。我接着引导,“咏”还有其他的含义吗?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下,大家总结出“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的多层含义在学生心里层层深入,“咏”在学生心中有了活力。

一字多义概念毋庸赘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无需解释多少概念,只要你拿出鲜活的例子层层演绎开来,学生自然会豁然开朗。

二、抓住特例分小节

初读课文时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标上小节序号,以便课堂学习。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学生基本知道了小节划分的原则。每另起一行空两字一般可以分为一小节。可是,《咏华山》在记叙中出现了冒号引出一首诗的情形。这样的情况孩子们第一次遇见,是个特例,更是个教学点。我让学生关注冒号,从语句意思的连贯上考虑,学会分小节。

教学环节再现:

师:这是一首古诗,是个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137页,自由读课文。

要求:1. 字音要读准,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后鼻音读准,平舌音读准。

例如:chēn(chēng)、jìn(jìng)。

2. 别忘了标上小节号。

师:检查小节划分,教会学生遇见冒号应该怎样划分小节。

师:这篇课文共有几小节?

生:6小节。

师:谁再数数?

生:5小节。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生:4小节。

师:你能告诉我们第二小节是从哪儿到哪儿吗?

生:第二小节是从“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到“回首白云低”。

师:同意他这种划分的举手!(一少部分学生缓缓举手。)

师:你们看“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后面是什么符号啊?

生:冒号。

师:没错,冒号就说明这句话还没说完,他吟诵的内容就是以下的诗,你们说,这首诗能脱离这一小节吗?

生:不能。

师:是的,这首诗是包含在第二小节中的,所以它们在一起都是第二小节。诗的前面空两格是为了排版的美观,明白了吗?

相应阐述:

这篇“文包诗”课文的出现,在一年级孩子眼里是一种新的形式,所以在标小节号时出现了问题。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训练,知道了另起一行语句前面空两格就算一小节,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自觉地在每一句诗前都标上了小节号。第二小节中冒号后面另起一行的诗歌也被当作了单独的小节。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在浅显的冒号意思解释中弄清楚这首小诗应属第二小节的内容,孩子标小节的能力又增强了一点。

三、扣准词语箭双雕

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下笔为文,学语文练习说话很重要。我们一直感叹没时间上说话课。何须独立练习说话,每堂阅读课都有大量的练说材料,只要教师悉心钻研,总能找到训练点。低年级的词串教学给我极大的启示,我从中悟出,每篇课文都可以在初读整体感知之后,让关键词串实现双重功能。一是检查学生字音准否,二是可以让孩子用给出的关键词串把课文的大概内容说一说,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再现:

师:(课件出示词语:华山古代七岁寇准沿着艰难山顶吟诵情不自禁,学生开火车认读。)

师:谁能用“华山、古代、七岁、吟诵”说说这个故事。

生:古代有一个小孩叫寇准,他七岁的时候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生:古代有一个小孩叫寇准,他七岁的时候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华山真高哇!

师:你们的语言都很简洁。这个小寇准登上华山以后做了什么呢?

生:他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还写了一首诗。

师:现在你能再用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古代有一个小孩叫寇准,他七岁的时候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他觉得华山很高,景色很美,还写了一首诗,真了不起。

相应阐述:

在《鲁班和“橹板”》中我就有意识地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练习说话。在这几课教学中,我都在引导学生用几个词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潜移默化地渗透着概括课文的思维能力。用这种方法学到《咏华山》时,孩子已经能较好地用给出的关键词简述课文内容了。这无疑是能力的增长。

四、以诗引文助感悟

文包诗是苏教版的新体裁,浅显易懂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在学习此类文章时,注重方法指导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方法的范例作用。

教学环节再现:

师:(出示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你们读了这么多遍,都读懂了吗?谁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华山很高。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课文的第2自然段。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懂了。下面就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诗句意思用笔画下来。

师:(相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啊!)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华山比教室高多了,大约有一百六七十座这样的教室那么高。谁来读读华山的高?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能这样读读下面的句子?

师:(相机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生读。)

师:这景色很美,我们来看看这远远近近的山。(出示PPT。)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更美了。(出示PPT)太阳离华山顶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师指在半山腰)这儿就是山腰间。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

师:华山真高哇!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大声赞叹。(齐读。)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

生:华山不仅很高,而且山路又陡又窄,可难爬了。

师:“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就是山的高和险。

师:(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句话中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一起告诉我。一起读一读句子。

生:艰难。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站在华山顶,看到了这激动人心的景色,此时,你最想做些什么呢?小寇准站在山顶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这首诗。

生:齐读《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相应阐述:

真正拿教材教语文就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本环节在朗读指导中提倡边读边想象,更让学生明白了文包诗体裁里的诗歌意思就包含在故事叙述中。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对应诗句的解释。在以后阅读文包诗体裁的课文时,学生就知道该怎么读了。

教后感言:

本节课师生的对话自然而融洽,在良好的配合下,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由于备课充分,语文训练点选择切合孩子实际,学生学得感兴趣,课堂充满了灵气。只有注重孩子语文能力的培养,孩子学习语文才能有精彩的表现。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学教育硕士,鼓楼区骨干研究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