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公共服务的消费效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公共服务的消费效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但却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消费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其日益明显的消费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公共服务是解决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入手,逐步剖析公共服务对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如收入、储蓄偏好、消费环境的作用力及影响力,从而证明公共服务对消费的影响,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之一。

关键词:公共服务 消费效应 收入 消费环境

一、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有着强烈的消费效应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资本利的比例增大的同时,必然是劳动者所得比例的减小,从而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必然会影响到消费水平提高。

2.外部负效应会损害消费者权益,恶化消费环境,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还会增加社会负担,间接影响社会总消费。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则必然出现交易双方的不平等,使消费者处于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出现消费成本加大、被动消费等抑制消费的现象。

4.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失业直接动摇了消费的根基――收入,使消费成为无源之水。

5.区域经济不协调其本身就包含着消费不能均衡发展。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本身就是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具体表现,对消费有着全方位的抑制作用。所以,公共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肩负着纠正市场失灵的重任,有着强烈的消费效应。公共服务可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改善居民收入分配,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增强消费预期,调节家庭消费储蓄决策,削弱储蓄动机,进而扩大居民消费。

二、公共服务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收入是消费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公共服务对居民收入的宏观及微观水平均产生影响。

(一)公共服务是提高人的收入能力的重要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的可行能力的提高。人的基本可行能力对人的自身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也对其收入能力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直接影响人们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教育落后直接制约着个体的技能,从而制约其收入能力的提高,使他们不得不陷入“收入水平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谋生能力差收入水平低”的恶性循环。再就业培训和创业辅导等也是提高劳动者技能的公共服务。所以,公共服务通过对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增强居民个人的收入能力。

(二)公共服务影响居民收入的宏观及微观水平

公共服务影响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共服务通过再分配直接增加居民收入。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住房保障、低保制度、困难及灾害救助制度、财政补贴等公共服务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或减少居民支出从而间接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公共服务通过对就业的促进和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能够增加劳动就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三是最低工资标准、治理工资拖欠等公共服务对居民收入起保障作用;四是相关税收政策、直接调节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

同时,收入分配政策、就业促进政策、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住房保障、低保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税收政策、困难及灾害救助制度、财政补贴等公共服务又对全社会居民的宏观收入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公共服务对消费储蓄分配决策的影响

消费储蓄分配是实际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公共服务对消费储蓄分配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公共服务供应不足造成非正常的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消费者把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提供给消费者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公共物品短缺,特别是当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时,这些需求成了“稀缺消费品”,使人缺乏稳定的预期,增加了人们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必然挤出了居民的日常消费,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同时,如果促进就业等政策不到位,使人们就业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又会降低人们的未来收入预期,从而必然造成居民储蓄持续上涨,而消费低迷。

公共服务可以削弱储蓄动机,促进居民消费。一方面公共服务直接降低家庭预期收支风险,减少大宗开支的规模。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公共服务以未来当期公共支出代替了未来当期部分居民个人支出,从而减弱了现期储蓄的必要,而部分公共服务的开支又最终转化为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从长期看,公共服务以投资、消费替代了储蓄。

(二)公共服务影响消费储蓄的宏观分配

在给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的条件下,消费储蓄的宏观分配取决于宏观消费倾向,即居民消费总额在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条件下,通过再分配增加低收入家庭在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可以提高宏观消费倾向。大量实证研究证实,宏观消费倾向与可支配收入分配均等程度有正相关关系。因此,累进所得税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转,以及政府对公众消费产品或服务的补贴或资助,都可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进而提高宏观消费倾向。改善居民收入分配可以实现的最大宏观消费倾向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这说明,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配呈纺锤形结构的情况下,消费扩张潜能最大的是中等收入家庭。因此,通过收入再分配提高宏观消费倾向的作用相对较弱,而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大幅削弱大量中等收入家庭的储蓄动机所能产生的消费扩张作用相对较强。

(三)公共服务通过调整消费储蓄均衡来促进居民消费

在当期收入流以及累积可变现资产约束下,家庭消费和储蓄决策一般都不能实现最优,各阶段消费的边际效用不低于储蓄的边际效用,存在过度储蓄的情况。而公共服务主要通过降低储蓄边际效用、放松收入和可变现资产约束两方面来改善家庭消费储蓄决策。

从社会整体看,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不存在收入和可变现资产的约束,因而基本可以实现消费储蓄最优决策。

四、消费者安全保障权有赖于公共服务来保证

安全消费是消费者从事消费活动最基本的前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高度复杂化,交易手段日益多样化,很难依靠自身的能力去判断商品的品质和交易的风险。这种天然的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必须依靠公共服务来实现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否则当社会充斥着让市场有序公平竞争机制及资源配置功能失灵的信用缺失行为,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得不到保证时,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即时消费,使人们不敢消费,不能消费。

消费者安全保障权包括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其中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是指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权,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保持身体各器官及其机能的完整以及生命不受危害的权利,它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而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为实现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公共服务不仅要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产品质量的监管,经营者行为的约束,还应对消费者维权提供支持和保证。

另外,诸如消费欺诈、知假购假、恶意退货、要挟式投诉等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需要通过法规制约、道德教育等公共服务来规范和引导。从而建设和谐的交易关系,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消费效应,可以从多方面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在我们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改变,扩大内需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今天,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强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迟福林.民富优先: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

[2]宋生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路径分析[J].经济问题,2009,(09)

[3]贾康. 区分“公平”与“均平” 把握好政府责任与政策理性[J]财政研究,2006,(12)

作者简介:

谢丽辉(1977- ),女,河南洛阳人,毕业于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金融方向,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