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明花开遍赤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明花开遍赤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踏上赤峰大地,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里的文化之风、文明之风、和谐之风:一条条宽敞的街道干净整洁,道边两排崭新漂亮的路灯如两排仪仗迎接着八方来客;一座座特色鲜明的大厦楼宇,扮靓了迅速扩展、长高的新城与旧区;在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地和街心公园,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然自得地博弈休闲,孩子们追逐嬉戏;晨昏之时更是热闹非凡,载歌载舞、娱乐健身的人们,脸上掩不住开心幸福的欢笑;放眼田野,远山如黛,绿铺原野,绿海之中,一排排温室大棚如同一叶叶白帆偏舟,从中不断飘来阵阵花香果芳;在那静谧的山谷之间,一处处历史文化遗存述说着这里神秘而厚重的文明与文化,述说着“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惊现于世的动人故事……

通过几天来对赤峰的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赤峰大地的神奇与美丽,460万赤峰人民在这9万平方公里、先人们曾经创造过灿烂古代文明的土地上,发愤图强,续写着更加辉煌的现代文明新篇章。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生产总值以年均16.7%的速度在增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旱灾的影响下,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12.9亿元,增长16.6%;地方财政总收入82.3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0元,增长9.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6.1%。虽然这些数字暂时比不上发达盟市,但当你深入地走进赤峰,你会感到这片土地上正在涌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后劲。

工业:新型现代高起点

在喀喇沁旗的锦山脚下,一座“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正在悄然崛起。在园区的核心企业赤峰云铜厂区院内,各种管网纵横交错,座座储罐排列有序,花草树木环绕着座座巨大的厂房,厂房里经过道道工序,流水线上吐出一片片紫红锃亮的电解铜。令记者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大型厂区就如同一座大公园,空气新鲜,不见烟尘,没有异味。据园区负责人介绍:锦山工业园区始建于2002年,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建成区2平方公里,园区的主导产业是铜产业,共有9家企业入驻,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体系,比如赤峰云铜有限公司年产阳级板铜11万吨、电解铜10万吨;赤峰亚鼎铜业有限公司以电解铜为原料,年产10万吨无氧铜杆、1万吨高速铁路电磁滑线、1万吨铜导线拉丝;其高铁滑线项目将是国际、国内市场上唯一的专利产品,标志着园区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氟化氢项目是利用铜冶炼时脱硫产生的附产物硫酸和当地丰富的萤石资源,生产出无水氟化氢,目前已达到年产氟化氢3万吨的生产能力,消化硫酸9万吨。对铜冶炼废渣的处理是产业链中的最后一链,在对废渣所含铜铁等可用金属进行再次精选后,其余废渣作为水泥复合材料和生产造船除锈剂,电厂粉煤灰用于生产建筑轻体砖。通过这六个生产项目,使园区铜产业从原料加工到废渣综合利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基本上没有“三废”污染物排出,企业间建立了紧密的依存关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9年,园区实现产值11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

赤峰有着丰富的地下矿藏,现已发现矿产70多种、矿产地1200余处,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然而,这些资源优势却没有形成经济优势。面对这一现实,赤峰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赤峰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出路也在工业。鉴于此,他们坚持“三化互动、工业优先”的原则,把工业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了有色、能源、食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1户。 2009年,工业增加值394.1亿元,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5.3亿元,增长24.3%,这三个产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2.9%。

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达180户,冶炼及加工企业41户,已经形成了日处理有色金属矿石8.3万吨、年冶炼62万吨、深加工13.2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的5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赤峰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在发展能源产业方面,赤峰煤炭资源储量50亿吨,年产量达3000万吨,火电装机总容量286万千瓦。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十余年建设,绿色能源风电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塞罕坝、乌套海、罕山北、巴拉奇如德和红山五大风场。大唐国际、国电电力、国家电网等国内几大电力公司为主的十几家企业落户赤峰,到2009年末,共投资150亿元,建设风电项目35项,总装机140.6万千瓦,并网106.4万千瓦。风电的发展带动了风机制造业的发展。国电联合动力、新疆金峰等风机制造企业已在赤峰建厂,总投资达9.3亿元,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赤峰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风电产业集群。

在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方面,赤峰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家畜存栏连续4年保持自治区第一,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优势得天独厚。2009年全市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燕京啤酒年产达40万吨;塞飞亚肉鸭加工量达4000万只;草原兴发重组后又焕发了生机。此外,赤峰的制药、纺织、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实力和竞争力都在新一轮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走进位于市区北部的赤峰经济开发区,这座始建于2002年、占地132平方公里、由国家核准、自治区重点调控的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有的厂房机声轰鸣,有的厂房前吊塔高耸,正在加紧建设。此园以“一区三园”的管理模式运行,即红山、松山和元宝山三区各有一园共同组成一个开发区,现已入驻企业104家,基本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医药、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现代服务、现代物流和非金属加工为辅的分工明确、协作密切、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2009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创税2.5亿元,解决了2万余人就业。是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自治区节水型示范工业园区,是环渤海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开发区之一。其发展目标是把开发区打造成自治区乃至东北经济区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煤炭物流基地和中国北方重要的原料药发酵基地,进而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实现优势资源深度转化的基地、蒙东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和赤峰新型工业城,力争进入自治区前列和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农业:集约经营规模化

赤峰市是人口大市,又是传统农牧业大市,农牧业人口有350万,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一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记者走进松山区全家梁万亩无公害蔬菜园区,登高远眺,一排排半地下式温室大棚由近及远,望不到边,令人震撼。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党支部书记老郑对我们说:全家梁万亩无公害蔬菜园区占地1.2万亩,建设日光温室3600栋,总投资达到1.6亿元,是松山区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全村有农户1160户、3976人。2004年,村党支部决定利用地处市郊的区位优势,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村民脱贫致富。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当时许多村民有顾虑,党支部就发动党员干部先干起来,同时每个党员帮带5至10户村民,切实做到“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建、带着农民干”。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户均3.1个大棚,基本达到了“一人一棚”,走上了致富路,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园区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每年实验新品种10多种,占地100亩的育苗工厂年产1500万株,有效节约了九成水资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农产品单位面积效益是传统农业的50多倍。二是由“穷”到“富”的转变。项目区从业人员达1500多人,每个棚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园区年产蔬菜4100万公斤,销售收入41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62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是2004年的4倍。三是由“乱”到“治”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壮大,党支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活动,占据了村民文化主阵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定期市场供求信息,全村齐心创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由过去的“问题村”、“上访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村”。

松山区区委政府将北洼村的典型经验积极推广扩展,从2004年开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每年以3万亩速度向前推进。到目前,已发展到16万亩,设施农业园区100多个,组建园区合作社180多个,蔬菜品种50多个,年蔬菜生产能力达100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左右,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初步形成了瓜果、蔬菜、葡萄、甜椒、食用菌等五大产业格局,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上,已从“要”转为“我要干”。

为推动全市农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民收入,赤峰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调整农牧业结构方面,全市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和家畜良改率分别达到70%和97%,主要农作物良种应用率达到95.5%,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设施农业自2004年起步以来,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推进。2009年,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到56万亩,占自治区的50%以上。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699家,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有151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90家,入社会员达到11.2万户,占农牧民总户数的13%,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牧户达到62万户,占农牧民总户数的65%,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达到2800元。

农牧民真正从党的惠民政策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中得到了实惠,收入连年提高。2009年,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等各类政策性补贴16亿元,农牧业政策性保险理赔1.4亿元,农牧民人均政策性收入达到410元。共落实扶贫资金2.3亿元,扶持6.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另外,全市劳务输出规模连续6年稳定在百万人次以上,2009年达10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50亿元。现在,正常年景全市粮食产量由上世纪90年代平均40亿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70亿斤以上,家畜存栏由1000万头只左右提高到1700万头只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上世纪末的1684元,提高到2009年的4500元。

城建:未来发展强支撑

漫步在赤峰的大街小巷,人们对赤峰城市的变化,不由地从心中赞叹,今日赤峰,这般舒展、这般美丽,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都独具匠心,每一座建筑在为城市整体风格添光加彩的同时,也彰显着各自的独特魅力。就在记者下榻宾馆的楼下街边,一座文化墙围成的小品式雕塑园,精巧灵动,大理石墙上镶嵌着代表红山文化的玉龙等仿品,还刻着赤峰的历史节点及名人的颂诗,地上用黑白大理石砌成蒙古棋盘。赤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智介绍说:在赤峰这片土地上,目前已经探知的有九千年的小河西文化、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七千年的赵宝沟文化、六千年的富河文化、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四千五百年的小河沿文化、四千二百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三千五百年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一千年的契丹辽文化……这说明赤峰在历史上一直有人居住,没有断过层,历代先人们一直在这里创造着文化与文明,并且创造了四个文化高峰: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代文化和蒙元文化。因此,我市在新城的建设中突显了赤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着力打造了四座文化园:车伯尔民俗园、石博园、海贝尔游乐园、蒙古源流雕塑园,并在主要街道上和步行街上,建了多处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小品式雕塑,如蒙古源流雕塑园将赤峰的历史文化以艺术的形态雕塑出来了,人们在散步休闲、举手投足间,就能触摸到历史,对赤峰的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有个大概的了解。

赤峰市于2003年启动了新城区建设,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已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入住人口6.5万人。2009年又启动了红山区桥北组团、新城区小新地组团、松山北城区等开发项目,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对老城区改造也加大了力度,加强了道路、供水、供热、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服务水准进一步提升。

在桥北棚户区改造规划室,面对沙盘上展示的滨河新城建设美景,记者们不由地心生羡慕。而在2008年以前,这里却是一片低矮的棚户区,这里贫困人口多,平房密度大,房屋低矮老旧,环境卫生脏乱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心城区“西移北扩”的总体布局,2008年9月启动了总投资100亿元的桥北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涉及居民3826户、1.83万人、123家企业。

城市建设,动迁先行。在拆迁工作中,赤峰市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了三条硬措施:住房最低保障政策、以摇号方式公开选择拆迁公司和评估公司、实行“十公开”制度,同时选择位置好的地块作为回迁用地,对低收入拆迁户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对患病及生活困难家庭,实行大病补助、特困救助。拆迁以来,已累计向82户群众发放了大病救助、特困补助资金75万元,审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234套。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放眼整个规划区,昔日大片的棚户已不见了踪影,林立的吊塔下,一座座楼基正在快速长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要求,这里将建设成为集商业金融、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居住休闲和行政办公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区。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待到纸上的“一核心一绿带、三廊道三板块”的蓝图落在实地,那又将是赤峰市的一块风水宝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心城区是这样的大气魄、大手笔,各旗县中心城镇也亮点纷呈。各旗县扎实推进旗县政府所在城关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到2009年底,中心城市人口已达84万,全市城镇化率达41.5%。

走进喀喇沁旗所在地锦山镇,人们不禁为这座融于山水怀抱中的漂亮小城啧啧叫绝称奇。几道橡胶坝,将泱泱一池锡伯河水留在镇中央,河与湖与周边俏丽的青山相映成趣,使锦山成为“群山怀抱、一水穿城”的园林景观。喀喇沁旗委政府在几年前财政还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就以超前的眼光力排万难,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旅游的魅力城镇,按照“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文化特色”的精品城镇建设理念,实施了一批重点城镇建设项目,将小城镇装点得优雅靓丽,城镇以水上公园为中心,市民广场、湖滨体育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市政广场、花山广场和北山生态公园等等,形成了“一河两翼”、“五桥四坝”、“三大广场”、“四大公园”的美景和“10分钟半径休闲圈”,这座北方山水园林城镇的风韵初步显现,极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小镇先后荣膺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区十大魅力名镇和全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文教:打造综合软实力

在赤峰采访,给人感觉深刻的除了她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她尊科重教、文明卫生的社会风尚。新落成的赤峰市博物馆,不论是那充满唐代、辽代建筑特色的外观,还是丰富的馆藏都使人眼界大开,这座传统宫殿式建筑兼顾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三大功能,典雅凝重、古朴端庄,占地近7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已投资2个亿。博物馆的文物展围绕赤峰四大历史文化高峰――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古族文化为代表进行设置,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陈艺术,展示了赤峰地区的先民们创造的丰富厚重的文化遗珍。

经考古证明,赤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继产生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红山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目前,全市已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6800余处,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一半。其中敖汉旗兴隆洼古村落遗址被史学界称为“华夏第一村”,翁牛特旗出土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赤峰还是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的集聚区,历史上是辽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上京、辽中京均在境内,现存辽代文物数量居全国之首。

丰富的人文遗存加上秀美的自然风光,使赤峰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著名的阿斯哈图石林、喀喇沁旗蒙古亲王府、达里湖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重点打造的美林谷滑雪场已经投入运营,精心规划的以历史文化游、草原风光游、民族风情游、地质奇观游为主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开发建设,声名远播。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赤峰人民不等不靠,以重整河山的气概,奋起苦干实干,坚持治沙治山生态建设不动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治理,全市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全境林草植被盖度达到63%,森林面积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13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7%,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转变。全市有5个旗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县,3个旗县区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环境奖,巴林右旗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赤峰真正成为京津冀及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成了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家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家林业部曾提出“东学赤峰,西学榆林”的口号,总理也曾经对赤峰的生态大加赞赏。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谐文明的生态环境,引来八访游客,仅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收入61亿元。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呈快速成长之势,现有文化企业18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

赤峰的教育水平一直被赤峰人引为荣耀。赤峰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差,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近年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办好一流的社会事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的财政支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12个旗县区全部完成了教育“两基”达标任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以高中和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成效显著,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始实施。记者参观了蒙古族民族中学、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气派的教学楼、鲜艳的塑胶操场,一流的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电化教学等软、硬件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赤峰高考录取人数连续多年居自治区首位,正在实现着人口大市向人才大市的转变。

赤峰市连续16年蝉联全国卫生城,这个荣誉是几届政府和市民不懈努力的结果,不论你走在哪条街巷,干净整洁总会是你的切身感受,这不仅是让群众享受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更是全体市民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的体现。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高等级医疗保健是政府着力落实的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除了投资5亿元使赤峰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迁址新城区,赤峰市医院则是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全区为数不多的地区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赤峰市医疗、教学、科研和急诊急救中心,现有病床1800张,年门诊量达50万余人次,是自治区服务人口最多的医院之一。医院5年来每年平均开展新技术40余项,填补自治区空白37项,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主体21层的现代化综合病房大楼已于2009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同时与北京的卫生对口支援协作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赤峰人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北京专家级水平的医疗服务。

赤峰市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赤峰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文明之花盛开的赤峰,必将迎来更加富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