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信之痛:“威信”还是“危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信之痛:“威信”还是“危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手机开通微信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似乎永远跟不上潮流的节奏,昨天还微博,今天就微信了,互联网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微革命”,不知不觉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已被打上了“微”烙印,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微信在给人们带来“微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微烦恼”,如何用好微信这把双刃剑,树立其在“微时代”的“威信”,勿让微信变成“危信”,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信之惑:交友平台成为双刃剑

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搜号码、查看QQ好友、查看手机通讯录和分享微信号、摇一摇、二维码查找等多种快捷方式找到微信好友,让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之间都能建立起联系,因此,微信被年轻人视为“交友利器”。

大家在习惯于享受这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和乐趣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使用者的复杂性。这种网络交友的强大软件给用户们带来了通讯便利,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你可以通过微信拓宽自己的社交面,也可能掉进对方给你设下的交友陷阱。微信,已经成为当下社交的一把双刃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用户当前位置而设计的软件也渐渐多了起来,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周边的地图、资讯,还可以将这些与自己的网上好友分享。不少“微信秀”喜欢与朋友分享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衣食住行,事无巨细,传者无意,看者有心,微信中设置的“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等工具更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很可能让“有心人”轻松掌握你的行踪,有机可乘。

微信之痛:容易诱发网络犯罪

微信开启的“微”社交网络时代,同时伴随着犯罪率上升、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社会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且大有蔓延之势。微信等软件安装便利、使用简单,只要有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就可以与陌生人以多种形式“相识”,因此犯罪成本较低。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此外,由于微信等软件不采用实名制,犯罪人可以使用化名等方式,一旦注销后,很难追查。

微信最大的亮点是基于地理位置定位的社交功能,只要开启“查看附近的人”,几秒钟便可搜寻到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微信用户,之后若通过验证,双方就可加为好友。而“摇一摇”功能,则能查看到同时在摇手机的用户及其地理位置信息,同时,若周边一公里的人未在微信界面上清除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户也可以搜寻到对方,打招呼聊天,形成一个社交网络。微信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很大一方面是在于微信交友的不确定性,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微信“摇一摇”功能。微信的定位和摇一摇功能,大大增加了陌生好友的见面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由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聊天”转变,在为交友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拉近了被害人和犯罪分子的距离。

如今一些犯罪分子在作案前,会先在网络上“踩点”,连续跟踪,将碎片化的信息串起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受害者的很多信息。许多人喜欢以家中环境等作为背景,在自拍照片时炫富,然后上传至微信,这些行为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结合定位和照片背景找到者,对其进行侵害。还有的父母喜欢在微信中上传孩子的照片,记录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殊不知在“晒幸福”的同时,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绑架等风险。

微信之信:“威信还是“危信”?

“微信微信,只可微微一信,不可全信。”面对微信引起的多起犯罪案件,一些网友认为,微信的定位功能使得它比QQ等网络聊天工具更可怕,因为微信交友更迅速,见面也更容易,一些警惕性不高,尤其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骗。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微信仅仅是一个平台,无所谓好坏,并非网络犯罪的万恶之源。微信的双刃剑特点,决定了公众只有善用它,它才会更好地服务公众。我们该如何既充分享受新型网络社交工具所带来的便利,又避免上当受骗呢?

首先,网民在使用微信服务的时候,了解各种隐私设置很重要,如果不进行设置,非常容易暴露个人隐私。例如,应及时关闭微信中的“允许陌生人看10张照片”、使用定位功能之后及时清理微信上标记的最后位置、开启“加我为好友需要验证”等功能,以减少不必要的骚扰。

其次,微信用户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把微信当成是自己和朋友的一个私密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交友平台,不要随意在微信中自己或家庭成员过多的照片、个人隐私等,不要轻易相信汇款、借钱、邀约等信息,不要随便加陌生人为好友。

最后,“微时代”乱象的整治,需要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通道,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条款对其进行约束,相关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以便准确打击网络犯罪分子。警方、政府管理部门和全社会都需要重视微信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宣传、预警等方式营造良好氛围。此外,微信软件开发商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用户开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功能时,应及时作出提醒,告知可能存在的诈骗等风险。

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里,“白富美”不一定摇来“高帅富”, “诚信”摇来的也许是“危信”。无论线下“威信”,还是线上“微信”,都离不开一个“信”字,人无信不立,微信也是如此。讲诚信、树威信不仅对自己言行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移动互联网生存发展的道德底线,莫让微信变“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