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粘连性肠梗阻是各类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形成的原因较复杂,腹腔内粘连是直接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因素约占粘连性肠梗阻病因的2%~3%,1:胚发肓异常,如卵黄管退化不全、美克不憩室和肠扭转不良形成的粘连。2:胎粪性腹膜炎形成的粘连。后天性因素占腹腔粘连的绝大多数,常见的原因有剖腹手术、创伤、感染、出血、异物、肿瘤、放射损伤等。其中以手术因素最常见,大宗病例统计,80%以上的粘连性肠梗阻为剖腹手术所致,其中阑尾和盆腔手术后发生率最高,肠道手术次之。上腹部手术发生率较低。下面重点讨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主要是小肠梗阻和大肠梗阻。小肠梗阻的保守治疗传统方法为禁食水、胃肠减压、液体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上世纪30年代国外开展了长导管减压,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应用上消化道内镜将长导管经幽门、十二指肠送至小肠梗阻近端进行减压治疗,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独特疗效。这是因为梗阻近端的引流减轻了梗阻肠管的扩张和水肿,有利于肠梗阻的缓解,因而避免了开腹手术及反复开腹手术造成的粘连,降低了复发率。除了长导管减压外,近年来生长抑素类似物在治疗小肠梗阻中有重要作用,由于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胰酶分泌、抑制胃泌素、血管活性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肠蠕动,减少内脏和门静脉血流。所以生长抑素能增加肠吸收、减少肠腔内液体潴留,减轻肠管扩张、炎症,促进肠管再通。大肠梗阻大多为癌性梗阻,粘连性梗阻少见。由于大肠一旦发生梗阻即形成一闭合性肠袢,易致坏死、穿孔。故多以急诊手术为主。右侧大肠梗阻可行梗阻病变一期切除吻合,左侧可行造瘘、金属支架、大肠次全切除等。
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当然需要手术治疗。剖腹手术引发肠粘连无可非议,但并不是所有剖腹手术均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肠梗阻的发生与腹腔污染程度、腹腔正常解剖位置改变关系密切。腹部手术后早期粘连一般在2周后完全形成,2~6周多为炎性粘连,所以对于早期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是:2周以内可以通过钝性游离分解肠粘连;而对于2~6周形成的粘连需3个月演化为膜性粘连或瘢痕性粘连,这也是粘连的最终演化形式。膜性粘连很容易通过剪刀分离,而瘢痕性粘边由于较坚韧,界限不清,分离时注意保护肠管、避免损伤肠壁,对于瘢痕范围较大者可,无法分离时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对于广泛性粘连应先松解与腹壁的粘连,再松解肠袢间的粘连。若肠袢间的粘连不引起梗阻可不予处理,分离不必要的粘连只能增加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机会。若肠袢与腹膜粘连应注重保护肠袢,与系膜粘连则应注重保护系膜。在松能过程中,若有副损伤应立即修复,切不可搁置而待后处理,以免遗漏。壁层腹膜与肠浆膜损伤可不予处理。若肠袢损伤面或浆膜粗糙而过大可用相邻肠袢与之相贴,缝合掩盖,避免留下间隙。
若手术中发现肠袢坏死,在松解过程中肠管损伤较大或肠系膜血管损伤使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管瘢痕收缩使肠腔明显狭窒窄,粘连成团的肠管无法松解等情况,应行肠切除。当急性炎症粘连时,无法松懈粘连,而肠团无法切除时,如系癌性梗阻,可选择梗阻近端较正常肠袢与远端肠袢, 行短路手术。应注意避免旷置小肠较多。笔者主张尽量避免短路手术,宁可不做任何操作,因为粘连性肠梗阻大多可缓解,短路手术的旷置肠管由于无正常肠液通过,极易发生肠道细菌或毒素易位,引起寒战发热。跨过癌性梗阻的短路手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是可以施行的。
当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生,少数患者肠管广泛分离估计连性梗阻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可选择肠排列术。肠外固定排引术操作复杂,肠瘘或穿孔发生率高,目前已很少采用。目前仍采用的是肠内排引术,术后12~14 d拔管。多采用顺行法。由于要定成肠排引需要时间较长,手术操作面积大,肠管不可避免充血水肿,所以可反排引粗糙的部分肠管,达到避免再梗阻目的即可。
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在剖腹手术时,减轻肠粘连的范围与程度,防止肠梗阻发生,剖腹手术时减少肠管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冲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减轻腹腔粘连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分离;尽可能使用可收线,应用物合器。一味手术只能增加粘连、梗阻的机会,尽可能减轻肠粘连不失为防止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