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灾过后需防哪些传染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夏,我国多个省市暴雨成灾,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洪灾过后某些传染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主要包括三类: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和病媒类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比较常见的包括痢疾、感染性腹泻等;接触类传染病比较常见的是红眼病;病媒类传染病较常见且比较危险的是乙型脑炎。
水退后一周易暴发传染病
洪水过后,人们相对聚集,互相接触也较为频繁,这就为接触类传染病的扩散创造了条件。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水灾过后最容易暴发的疾病应该是红眼病,其次是肠道传染性疾病。红眼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结膜充血”,多是由带有病毒的手接触眼睛所引起。
北京市疾控中心预防免疫所所长吴疆指出,红眼病的主要危害是传播速度非常快,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恐慌,但红眼病基本不会导致什么并发症,只有极少数的儿童会出现某些并发感染。
急性痢疾的主要症状是腹泻,患者会觉得“总是拉不干净”,甚至出现脓血便等。痢疾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脱水、中毒性休克以及功能性的脏器损害等症状。
如果不进行任何消毒与预防措施,特别是在水源被污染的前提下,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迅速,洪水退去后一星期左右可能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峰。
做好预防措施,防范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饮食传播,病媒类传染病的传染源则主要是苍蝇、蚊子等。洪水过后经常会造成灾区垃圾废物的堆积,这些堆积的污染物就成为病媒滋生的场所。加上水灾过后高温、高湿的环境也会造成病媒昆虫的迅速繁殖,这些昆虫在感染疾病与未感染疾病的人之间叮咬,就会造成病媒类传染病的扩散;接触类传染病则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或共用毛巾、洗脸盆等用品传播。
所以,要预防以上疾病,就要从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对于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不喝生水,保障饮用水的洁净卫生。对于病媒传染病,最重要的是清理灾区堆积杂物、排干积水,消除病媒的滋生地。另外,要准备蚊帐、杀虫剂等防蚊设施,减少蚊虫的叮咬。预防接触性的传染病要勤洗手,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具。
皮肤划伤要小心“破伤风”
如果在洪水中出现划伤、皮肤破损,容易导致破伤风,特别是伤口接触过泥土,那么感染破伤风的可能就会更大。建议在洪水中被杂物划伤之后,首先要用净水充分清洗伤口,清除伤口上可能附着的污物,同时应该保证伤口干燥,不要再次接触水;其次应该使用碘酒或其他消毒用品对伤口进行消毒。如果是较大的伤口则应该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处理。建议尽快接种破伤风疫苗,以防万一。
洪灾过后,生活用品要消毒
洪灾过后,防治传染病蔓延是一项重要工作,而消毒工作正是防治传染病蔓延的有效手段。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表示,灾区群众除了要做好食物与水源的消毒之外,生活用品与生活用水也是灾后消毒的重中之重。
据贺主任介绍,虽然灾区环境的消毒有多种方式,但沸煮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消毒手段。特别是被洪水浸泡过的生活用品(尤其是餐具),只有在充分煮沸消毒之后才可以再次使用。否则,这些生活用品有可能在洪水浸泡的过程中黏带某些细菌、真菌或其他污染源,从而造成使用者感染疾病,甚至导致传染病的扩散。
在灾区用水消毒方面,贺主任着重提醒,除了饮用水需要煮沸消毒之外,生活用水也需要煮沸消毒才能放心使用。例如清洗瓜果蔬菜的用水,如果没有经过煮沸消毒,就有可能把细菌、病毒等传染源带到食物上来,从而使食用者感染疾病。
具体消毒方法
地面、墙壁、门窗、桌面等物体表面 受污水污染的环境及物品可用有效氯为500~7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度。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消毒后用清水擦拭。
衣物 用有效氯为250~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含氯消毒剂对衣物有漂白的作用,消毒后用清水清洗。
餐具 首选煮沸消毒10~15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5分钟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