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皇帝的新装》教学内容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皇帝的新装》教学内容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皇帝新装》自1963年首次被《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确定为高小第四册内容以来,又入选多家语文课本。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都收录了此文,可见其影响之大。作为一篇经典的童话作品,在课堂教学中遭遇怎样的背离呢?本文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26个课例,拟就《皇帝的新装》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教了哪些内容”做一个相对全面的综述,并就本文相关的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综述

从26个课例来看,《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定位主要有四:1.理清故事情节;2.把握人物形象;3.深入理解主题;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的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评价人物特点;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续写结尾。

第一,许多老师在上课时把“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作为本文教学时的重点内容。

宁鸿彬老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1.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即“一个_______的皇帝”,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皇帝。2.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3.两个骗子并不高明的骗术骗了那么多人,这些人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抓住课文叙写的事件去追查原因,并告诉学生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做“析因阅读法”。

陈丽萍老师也同样把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发挥丰富想象,深入理解主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文章的情节入手,让学生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赏析、体会作者对‘皇帝’这一主要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而传神的描写,从而较为顺利地把握这一形象。”

聂细刚老师虽然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曲折地表现生活的能力。教学内容是:理解文章线索(围绕“新装”填空),评价作者对老百姓和两个骗子的态度,学生续写课文结尾,设计“答记者问”等。但是重点仍然是把握故事情节,评价人物形象。

有的老师采用了更为灵活的形式,但教学内容基本不变。比如,倪尚勤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演一演”、“评一评”、“读一读”、“想一想”等活动形式,但也是通过“演”和“评”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通过“读”来理解人物各自的感情,通过“想”来续写故事。仲达明老师设计“双簧戏”、“哈哈镜”、“接力赛”等环节的目的也同样是把握人物形象、评价人物特点、续写故事。龙莲明老师则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动口朗读,理解内容;动情朗读,析说文句;动心朗读,评说人物;情感演读,叙说想象”等环节组织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在郎朗书声中理解内容,品文析句,评说人物,叙说想象。

第二,有的老师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

陈金强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时,先听录音,提醒同学们注意文章的感彩、语调的应用、重音的选择和停顿的位置;并通过典型语段指导,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再安排分角色朗读,展示人物性格特点。这里,陈老师把文章当做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最后,陈老师安排了口头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具体要求是“假如皇帝派去的是他深得新任的妻子、最宠爱的妃子、最欣赏的聪慧的儿子,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呢?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进行一番具体、生动、合理的描述。”

王崇明老师则是把“课文”当成了“训练材料”,用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技巧”。在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朗读技巧,接着紧扣“入迷了――上当了――出丑了”这一条教学线索,设置“想读”环节,训练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第三,还有的老师把这篇课文当作了学习阅读或者写作的例文。

黄启东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印发了一个古代故事――《狂人之细布》,引导同学们从主题、题材、结构等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而席琴老师则把本人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赏析童话的能力”,通过“赏析故事情节,体会巧妙构思;赏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寓意;赏析创作手法,指导创作实践”等环节呈示赏析童话作品的方法;刘宏云老师在教学中专门设计了“把握文体”的板块,引导学生归纳童话的若干特点,如过联想、想象、夸张等塑造形象;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等,并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读童话。

二、评议

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难题。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解读和教学。那么,应该如何选取和确定文本教学的核心价值呢?接下来我们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来呈现探索文本核心教学价值的过程。

(一)确定选文的核心教学价值,需要从教材编写的层面来把握。

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来谈谈如何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人教版教材把本文放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是七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对于为什么选择这篇童话作品,人教版教材编写者也做了明确的说明:“为什么选这篇课文?这是安徒生最著名的一篇童话,它流行于世界各地,人们每天都在读它,‘皇帝的新装’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批判性用语;将这篇作品选入本单元,一是因为它纯以想像写成,合适本单元的文体要求,二是因为它通过虚构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表达对愚蠢的统治者的蔑视和对人世间真理的追求,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可见,“童话”、“想象”、“虚构”、“生动有趣”、“教育意义”是教材编写者赋予它的教学价值。

(二)确定选文的核心教学价值,需要解读文本独特的特点。

与本套教材中同类文章对比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把握文本的特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收录了两篇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级下册收录了童话《丑小鸭》;苏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则只在七年级上册收录了两篇童话:《皇帝的新装》和《七颗钻石》。语文版实验教科书一共收录了六篇童话,但没有收录《皇帝的新装》;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收录了《渔夫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两篇童话。

依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我们着重分析《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与《丑小鸭》三篇童话各自的特点,从而来把握该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先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们以教学用书上收录的作者的原话来把握文章特点:这篇童话“比较侧重于写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调和意境的渲染。”“这篇童话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所以也被人称之为‘抒情童话’。我认为这种风格的童话,语言应当是优美的、简洁的、凝练的,应当像诗一样;还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讲究含蓄、讲究象征、讲究节奏等等”。由此可见,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要学习阅读“抒情童话”的方法,注意体察其内心的感受与环境气氛,并关注其语言的诗化特点。再看《丑小鸭》,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这篇故事就是‘言志’的作品”、“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那么,学习《丑小鸭》一文,就是要了解丑小鸭经历,体验其成长的心路历程,并从中获得启迪。

与其他两篇童话作品加以对照,《皇帝的新装》一文的特点也十分突出,“这篇童话有某种寓言的性质”,“它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而且超越了一般童话想象和道德教化的价值,揭示了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又因为其“所蕴含的深长意味是说不尽的”,对于寓意的理解与把握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为7-9年级阶段唯一的一篇寓意性童话故事,其作品的主要特点自然不容忽略:一是其独特的荒诞性,正如孙绍振老师所说,“没有荒诞性,也就没有童话式寓言艺术的风格可言了”。二是其统一而丰富的艺术风貌: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按着同样的逻辑行事”;另一方面,“每一个人的外部表现都各有差异”。

(三)确定选文的核心教学价值,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了解学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早已接触过童话。以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为例,在1-6年级语文教材中,一共选入课文349篇,其中童话有43篇。学生对童话这种文体并不陌生,对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与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学情,还需要了解学生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的具体熟悉情况。有可能有的学生此前从来没有阅读过此文;也有可能有的学生不止一次地接触过此文,比如,有一位学生说:“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当时肚子都要笑破了,还学嘴学样的,一会儿学皇帝,一会儿学骗子。我还问妈妈,真有这样的傻皇帝吗?是安徒生爷爷那个国家里的皇帝吗?这样的人怎么会当上皇帝呢?老师说,小孩子不能说谎的,可大人们怎么都说谎呢?……小小的脑袋里冒出许多问题,似懂非懂的。第二次读《皇帝的新装》是在一年级学完拼音的时候,可这一回我有些笑不起来了,只觉得有一种焦急,我真想走进书里,大声地对那个傻皇帝说:‘你受骗了!’第三次读就是在学课文之前,预习时我读着读着想法就有了改变。”

尽管教材编写者对于文本的学习提出了要求,文本自身也彰显了独特的特点,但学生学情是筛选、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问卷调查、访谈、课前预习检测、作业批改、考试等方法,了解、分析、把握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状况,并依据特定群体学生的学情来最终确定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丽萍.《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2006,(12).

[2]聂细刚.《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00,(24).

[3]倪尚勤执教,黄怡评析.《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及评析[J].云南教育,2004,(17).

[4]仲达明.《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J].新语文学习(教师・中学专辑),2005,(02).

[5]龙莲明.《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2).

[6]陈金强.皇帝的新装[J].语文教学通讯,1998,(12).

[7]王崇明.想读[J].语文教学通讯,2002,(10).

[8]黄启东.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0).

[9]席琴.《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J].山西教育半月刊,2004,(20).

[10]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1]吴伟昌,何志谋.言合心声 声心相和[J].中学语文教学,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