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备考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备考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考生普遍存在着审题不到位、知识的系统性不强、作答的逻辑性不足、答题欠规范和表达不流畅五个共性问题。针对这五个问题,我们要把握明考纲、理线索、找方法、练规范、强表达五个要点;处理好考纲与教材、考试与练习、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四个关系;做到集体备考与高考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试卷讲评与应试方法指导相结合三个结合,从而提高高考备考的科学性。

关键词: 高考 科学备考 五个要点 四种关系 三个结合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千万师生和家长的神经,为考出好的成绩,时间战术、题海战术等搞得师生们身心疲惫,苦不堪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高考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备考,减轻学生的压力和重负,是摆在毕业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积极分析学生在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有的放矢,明确高考的要求,可以大大降低备考的盲目性、随意性。综观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题不到位。审题是做题的前提,任何命题都有明确的导向,不少学生对审题不注意,不能对“问点”做答,往往答非所问,徒劳而无功。

二是主干知识联系不到位,综合性不强。新高考都在规避用课本现有的知识回答问题,更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而很多学生做不到知识的综合联系,答其一而忘其余,要点不全面。

三是逻辑性、条理性不强。主观试题的作答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具有很强的条理性,而学生往往逻辑思维欠缺。几个问题回答的是同样的内容,出现答题重复,这在语文的文学类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

四是答题不规范。现行高考实行网上阅卷,对答题的规范性提出新的要求,但我们的学生在答题格式和书写,以及答题内容方面随意性较大,尤其不能很好地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

五是表达不流畅。这涉及语言表达的基本功问题,有些题目学生是会做的,但在表述中出现语句不通,甚或词不达意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实际得分。

以上问题,在后期备考中,都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克服。基于上述因素,在后期的近考复习中,我们应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以减少无效劳动,达到科学备考的目的。

一、把握五个要点

1.明考纲。高考考纲是方向,明确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应钻研考纲,了解高考。考什么、不考什么、怎样考、设题的难易程度、每年考点的设置和变化等,其实考纲里都有规定,不研究考纲,势必盲人摸象,缘木求鱼。

2.理线索。课本的知识多是零碎的,是单独就某个知识点而设的。然而在具体的高考命题中,很多题目非某个点能够解决的,这要求我们尤其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注重主干知识的联系,理清线索,把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线,形成网,并能做到纲举目张,同时还要能够综合、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找方法。每道题目的作答都需要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因为答案的诸要点中,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类型的题目,其解题是有一定技巧的,掌握了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方可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4.练规范。高考试题往往都会有一些规范的要求,有的是明指的,有些是暗隐的。答题时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概念和术语,工整书写,并做到条理分明,一方面能显示个人的学科素养,另一方面也让阅卷老师感到悦目舒心。

5.强表达。表达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高考能力的一个要求。表达是思维的外化,如何让个人思考的内容很好地呈现在卷面上,就要做到准确、鲜明、连贯、得体,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注意强化,不要只停留在这题我会做的层面,还要看其表达能否恰切反映自己的思维逻辑。

二、处理好四种关系

1.考纲和教材的关系。考纲之所以称之为“纲”,是因为它明确了考试的目的、方向和能力要求,它是备考的指向。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解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近考复习一定要回归课本,通读教材,梳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形成网络体系。丢弃教材,会使备考成为无本之木,回归教材不意味着从头再来一遍,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用足用活教材。

2.考试和练习的关系。每到复习阶段,各种考试接连不断,大量试卷铺天盖地,以考代练,以练代学。学生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考试是需要的,练习也是应该的,但考试应是诊断性的,练习是弥补不足的。考要有目的地考,练要有针对性地练。要做到以练纠错,以考练考,在平时的考试中强化考试素质的培养。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就知识和能力而言,知识是基础和前提,能力是升化和目的。单纯地掌握一些知识不是我们的目的,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新高考的追求。当然,要具备考试能力,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一轮复习重点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应试能力的培养应是二轮复习的侧重,在平时考、练过程中,一定要探究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4.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考试是智力的博弈,也是心态的较量。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制胜的法宝,在重视智力培养的同时,非智力因素也不能忽视。考前一段时间,良好的环境、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心态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一方面我们往往不够重视。

三、做到三个结合

1.集体备课与高考研究相结合。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优势,是很多地方应对高考的有效措施。集体备课除备学性,备教材外,还要备高考,备大纲,对高考的研究,除个人单独进行外,还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研讨的有利时机对高考大纲和历年高考试题进行集体探讨,以求及时了解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

2.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进入高三,“学生苦,教师累”成为普遍现象,越是临近高考,教师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不仅满堂灌,还想占用其他学科的课时,这反映出有些教师对教材和教辅要一点不漏地讲,生怕考到讲不到,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这不仅有悖于新课改精神,而且对学生的近考复习不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讲少讲,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通过精当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3.试卷讲评与应试方法指导相结合。不少学校对后期各种测试卷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析,有错必纠”。但由于试卷过多,在实际的试卷讲评中,很多教师,尤其年轻教师往往是只讲答案,对试题的分析不足,至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较少。实际上,测试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答题,发现各个阶段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再次练习强化思维训练,以使学生触类旁通,因此,试卷讲评中要结合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总之,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应对高考,以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备考,把学生从“时间战术”、“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从而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为高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