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清低水平HBV表面抗原测定临床意义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清低水平HBV表面抗原测定临床意义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对非肝炎病患者886例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HBsAg阳性患者166例浓度在5μg/L以下,占检测总人群的18.70%。结合两对半检查结果发现低水平HBsAg人群主要体现血清学特征为“HBsAg(+)、HBcAb(+)、HBeAb(+)”和“HBeAg(-)、HBsAb(-)”模式为主(81.81%)。结论: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对于低水平的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分析血清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抗原 乙肝病毒 免疫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这给我国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不断更新,如何更加快捷、简便、准确地分析出低水平抗原表达的乙肝患者,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对乙肝的诊断仍然以表面抗原HBsAg为主,故此为进一步分析和有效检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对886例非肝炎患者进行两对半检测,观察HBsAg 5μg/L以下的患者比例并分析其表达模式,现研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入院体检的非肝炎病患者血清样本886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进行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

设备材料:免疫荧光分析仪。采用HBsAg试剂盒,根据国家临检中心制定的标准调整HBsAg检测灵敏度:HBsAg检测灵敏度0.23μg/L;1μg/L、2μg/L和5μg/LHBsAg定值参比血清。

方法:①抗原与微粒子单抗结合;②测抗原再与生物素标记二抗结合组成复合物,被微粒子包被;③比色皿底部玻璃纤维捕获上述复合物,达到富集的目的;④微粒子复合物与有HRP标记的生物素抗体结合;⑤荧光底物MUP与HRP发生作用分解Mu,后者能激发荧光,根据速率法检测荧光强度,计算含量。

判断标准:①HBeAg阳性:S/N≥2100;②HBsAg阳性:S/N≥20;③HBc与HBe阳性:S/CO≤1000;对低水平HBsAg(5μg/L)者进行中和试验,中和率≥50%确定低水平者为HBsAg阳性。

结 果

886例患者中检测出166例患者血清<HBsAg浓度5μg/L,占总人数的187%,其中低于1μg/L 24例,占低水平人数的145%;1~2μg/L 40例,占低水平人数的241%;2~5μg/L 102例,占低水平人数614%。

通过两对半检测对其阳性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低水平HBsAg人群主要体现血清学特征为“HBsAg(+)、HBcAb(+)、HBeAb(+)”和“HBeAg(-)、HBsAb(-)”模式136人,占所有低水平患者的8193%,“HBsAg(+)、HBc-Ab(+)”124例,占低水平人数的7470%,“HBsAg(+)、HBsAb(+)”24例(145%)。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乙肝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1,2]。目前已经有研究指出部分,hbv感染人群其血清HBsAg仍保持很低的水平,采用常规普通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指标,容易导致漏诊,因此更加快捷、高效、高灵敏的检测出低水平HBV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采用微粒子免疫荧光分析技术886例非肝病患者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分析其低水平表达情况以及低水平患者的常见抗体、抗原表达模式。以充分认识肝炎诊断、进一步减少临床假阳性和假阴性的误诊率。

在本次实验中一共检测出5μg/L以下HBsAg阳性患者166名,占总人群的187%,占了较高的比率,说明提高灵敏度检测的必要性。同时对其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低水平的HBsAg阳性患者模式主要以“HBsAg(+)、HBcAb(+)、HBeAb(+)”和“HBeAg(-)、HBsAb(-)”为主占总人数的8193%,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了指标参考。在对5μg/L以下HBsAg阳性患者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还存在<1μg/L者,其比例145%,但其中主要还是以2~5μg/L患者为主(614%),进一步强调了需要提高灵敏度的必要性,以及微粒子法的良好评估作用。同时对<1μg/L者进行分析,发现“HBsAg(+)、HBs-Ab(+)”者于其重合,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二者同时存在的内在机制可能是HBV发生变异,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低水平HBsAg人群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对低水平HBsAg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杨守纯,陶其敏.我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史的回顾与展望.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275-277.

2 Coursaget P,Yvonnet B,Bourdil C,et al.HBsAg positive reactivity in man not due to hepatitis B virus.Lancet,1987,12:1354-1358.

3 成军,杨守纯,主编.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