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振兴千年品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振兴千年品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岩蜜橘,作为黄岩的“千年品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黄岩柑橘产业不仅仅是一个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传统农业产业,更是积淀着黄岩人情感与信心的文化符号和物化载体。近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黄岩柑橘产业发展步子不快,市场竞争力减弱,品牌知名度有所下降,社会各界要求振兴黄岩蜜橘的呼声十分强烈。如何保护和振兴黄岩柑橘产业,已成为我们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协力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黄岩柑橘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黄岩是“中国蜜橘之乡”,也是世界宽皮柑橘的始祖地。黄岩蜜橘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1700多年前(约公元3世纪),史书就有黄岩蜜橘的记载。三国时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中记载,“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有之。”唐代黄岩蜜橘成为朝廷贡品,宋元时期又获得“天下果实第一”的美誉。晚清,商业交通日渐发达,柑橘业也日益兴盛,黄岩的早橘、朱红开始运销上海,人称“黄岩蜜橘”,从此声名鹊起。解放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种橘的政策措施,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柑橘“上山下滩”生产热潮,使柑橘生产进入大发展时期,1952年产量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水平,60年代作为我国对外交往的礼品,1972年总产量达5.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居全国首位,黄岩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橘乡。

改革开放后,黄岩柑橘逐渐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时间为1983―1989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柑橘产业化阶段。这一阶段可以说是黄岩柑橘产业发展的旺盛时期,尤其是1986年3月,原黄岩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柑橘一品化建设委员会,指导柑橘生产、销售和加工,使黄岩柑橘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化链,有力地推动了柑橘生产基地建设、果品市场建设和罐头食品加工业发展,为柑橘产业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大致时间为1990―2002年,是市场利益驱动下的柑橘产业发展阶段。1989年黄岩撤县建市,柑橘一品化建设委员会撤销。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利益主体逐步多元化,黄岩柑橘产业链逐渐松散,柑橘生产、销售和加工关联度不断降低。由于当时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低,种橘和种粮存在一定的剪刀差,在利益驱动和科技进步支撑下,柑橘产业化又取得了较大发展。1996年黄岩被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蜜橘之乡”,1999年又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柑橘生产基地。黄岩蜜橘在全国历次评比中屡获大奖,代表品种“本地早”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名牌产品,并连续获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全国农博会金奖。至2002年底,橘园面积达到9万亩,产量8.1万吨,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近13%;新建了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黄岩柑橘果品市场,占地100亩,年交易能力10万多吨,年交易额达3亿多元;建成亚洲最具规模的食品罐头加工园区,黄岩橘罐的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4,占全国的1/2。

第三阶段:大致时间为2003年以后,黄岩柑橘发展进入了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抓手、以柑橘保护和文化建设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阶段。近年来,随着黄岩城市化和万亩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加快,加上种橘收入不如从事二、三产业,大量橘农从工从商,柑橘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而周边地区柑橘业却悄然兴起,逐渐挤占黄岩原有的市场份额。面对国内外柑橘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黄岩把提高组织化程度作为柑橘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积极争取浙江省黄岩蜜橘优势产业区、省级森林食品基地等项目,促进柑橘向优生区集中;推广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20多个省级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2004年黄岩蜜橘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本地早”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并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柑橘称号,2008年“黄岩蜜橘”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在生产领域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管理技术、统一果品品牌,加强基地横向联合,在柑橘优势区成立了10家柑橘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千年橘文化,在柑橘始祖地澄江凤洋村、头陀断江村一带建设柑橘文化观光园,成为对外宣传与观光休闲旅游的重要基地。同时,于2005年启动中国柑橘博物馆建设,现已完成一期工程。

黄岩柑橘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柑橘产业在黄岩整个国民经济和广大人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受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柑橘产业激烈竞争的冲击,黄岩传统的柑橘生产格局已被打破,曾经作为全国柑橘主产区的优势不再明显,柑橘产业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工业化、城市化冲击下柑橘种植规模不断减少。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万亩工业园区建设的影响,黄岩柑橘产业不断被弱化。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减少。2007年底全区种植面积仅7.52万亩,为近10年最低,产量也仅有7.13万吨,两者分别比2001年减少14.1%和38.4%,而且在这7.52万亩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橘园处于无人管理或粗放管理状态。可以预见,今后几年,随着工业用地的不断扩张,平原地区的橘园面积将会进一步削减,柑橘产业的规模还会继续减少。

受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柑橘品质有所下降。永宁江两岸是黄岩蜜橘生产的传统优势区域,上世纪60年代在永宁江上游修筑了长潭水库,90年代又实施永宁江下游治理工程,永宁江两岸千年的潮涨潮落现象从此消失,改变了黄岩蜜橘种植原有的生态条件,致使果实品质下降。同时,近年来柑橘黄龙病、柑橘小实蝇等难以防治的重大病虫害危害越来越大,仅2002年以来黄岩就累计挖除各种病树135万多株,对柑橘产业构成了重大威胁。

生产经营分散导致组织化程度较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黄岩柑橘实施“均衡利益分配”,彻底分橘承包到户,全区共有92397户,每户不到1亩橘园;全区各类柑橘专业合作社仅8家,社员数573人,面积3200亩。全区种植柑橘5亩以上的果农仅78户、1532亩,不到柑橘总面积的2%。一家一户的柑橘生产经营,地块小,种植分散,品种繁杂,生产成本高,技术应用难以到位,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关联性差,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从2007年柑橘专业大户生产抽样调查情况看,亩纯利润最高的仅2676元,最低的为负11ll元。种橘大户如此,单家独户效益无疑更低。正是由于效益低,部分农民已对种橘逐渐失去信心。而从销售情况看,渠道相

对单一,基本停留在以中小运销户为绝对主体的传统落后方式,2007年柑橘总产量7.13万吨,通过配送中心和合作社销售1055吨,仅占1.8%;果品市场交易6050吨,占10.4%;贩运户和零售商销售达50895吨,占销售总量的87.8%,市场销售极不稳定。

果农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工商企业的日益增多,农民不再单独从事农业生产。大部分农民转业从事二三产,种植柑橘也不再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黄岩农村从业人员274521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21.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51.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27.8%。同时,农村外出从业人员达到67485人。而对目前全区23800名果农的抽样情况看,50岁以上的占66.9%,41~50岁的占23.9%,31~40岁占8.3%,20~30岁仅占1%。可见,青壮年农民已基本退出水果业种植,再过5~10年果农将全部老龄化,随之而来的是种橘农民越来越少,同时由于生产管理队伍日趋老龄化,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导致难以掌握和应用、普及柑橘生产先进技术,科技对柑橘生产的贡献率偏低,严重影响了黄岩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黄岩蜜橘的品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黄岩蜜橘的品牌优势,是外地产橘区无法具有的独特优势。但从现实情况看,黄岩蜜橘品牌保护滞后,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到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果品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对如何有效保护黄岩蜜橘品牌,研究还不够深入,措施尚未到位。从外部看,很多产柑橘的地方,打着黄岩蜜橘的牌子,以劣充优促销,对黄岩蜜橘的品牌造成较大伤害。从自身看,黄岩蜜橘2004年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但至今全区仅有3家企业申请使用地理保护标志,黄岩蜜橘的品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保护。

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不快,致使品质提升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基层科技队伍不稳定,人员数量下降,目前全区乡镇在岗的果树技术人员仅23人,其中兼职人员就有20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87%,平均每个乡镇只有1.21名技术人员,且老龄化趋势严重,技术人员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科技投入不足,新技术新品种少,柑橘标准化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技术规范,严重制约了果品质量的提升。

全国各地柑橘产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对黄岩蜜橘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蓬勃发展,全国栽培柑橘的省市有20个,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广西、湖北、广东、重庆等地区,尤其是广东的砂糖橘、江西的南丰蜜橘、四川的赣南脐橙、省内的衢州柑、临海蜜橘等主产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黄岩柑橘产业受到强烈冲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所减弱。特别是与黄岩毗邻的临海市,全市现有柑橘面积19万亩,年产柑橘25万吨。产值超5亿元,被誉为“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优质临海蜜橘每公斤售价达12~20元,精品临海蜜橘每公斤售价达30~50元,延后设施栽培精品柑橘每公斤更是达到50~80元,黄岩柑橘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振兴黄岩柑橘产业的对策思路

振兴黄岩蜜橘,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生产、销售、经营机制三大关键环节,以科技推广应用为突破口,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主抓手,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重要内容,以挖掘文化内涵为增长点,真正实现数量止跌、品质提升。

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果品质量。进一步加强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大学农学院等单位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支撑长效机制,依靠科技提高果品质量。一是创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注重品种选育工作,培育新的优良品种,进一步完善柑橘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圃、繁育基地,推广优质无病毒橘苗。二是创新技术,促进传统柑橘生产技术升级。重点开展农业生物技术、设施栽培技术、信息技术、生态安全技术等研究,将各项成熟的技术组装配套,制定推行不同品种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三是创新推广机制,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建设柑橘精品园,实施标准化生产,进行先进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强化生产质量全程监控。并通过开展科技入户、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千方百计普及实用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践证明,零星分散种植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更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生产势在必行。一方面,在不改变国家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抓住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契机,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管理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遵循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户将手中土地向生产大户或合作社集中,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并在连片规模种植区建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现代柑橘合作组织,把单个农户家庭组织起来,实现专业化生产,壮大营销队伍,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组织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营销大户作为发起人,组建各具特色的柑橘合作社或行业协会,按照市场化要求,规范和管理农民经纪人队伍。重点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配送中心,培育柑橘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柑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柑橘产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现代柑橘产业组织体系,实现村(基地)有合作社,乡镇有果业协会,区有合作联合体,推进产业化发展。

进一步打造“黄岩蜜橘”名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品牌是产品质量与营销手段的结合体,是产品的身份证和综合竞争能力的象征。黄岩蜜橘区域品牌久盛不衰,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必须深入挖掘、积极保护、充分利用。一是管好、用好“黄岩蜜橘”品牌。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保护和用好“黄岩蜜橘”品牌,尽快出台、使用规范性商标、标志,大力开展黄岩蜜橘市场打假活动,并积极创建浙江和中国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树立“黄岩蜜橘”良好的品牌形象。二是建立完善国内果品销售市场。重点培育柑橘业龙头企业,组建运销户协会和黄岩果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现代化的果品营销体系,拓展果品市场。并在确保柑橘质量的基础上搞好产品包装,不仅在区内,而且要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设立精品销售点,做好精品销售文章,推动黄岩柑橘逐步从农贸市场、街头小摊走向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展会推介、超市推介、媒体推介、评比推介、网络推介等多种形式,加大黄岩蜜橘宣传力度,形成名牌效应,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多渠道开发柑橘多种功能,拓宽发展空间。虽然黄岩土地资源相对紧缺,柑橘产业发展空间面临严重制约,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黄岩蜜橘栽培历史悠久,黄岩蜜橘及其衍生的资源十分丰富。要努力挖掘和保护源远流长的橘文化,开发柑橘的多种功能,包括生产经济、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如提供休闲观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使有限的橘园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要将旅游、环保、文化、景观等概念引入柑橘业,通过科学规划和引导,将柑橘和相关产业有机结合,发展富有创意、具有效益的休闲观光、生态、景观柑橘业,培育柑橘产业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