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对胃运动的影响与中枢神经核团关系的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对胃运动的影响与中枢神经核团关系的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经脉(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核心在于揭示人体上下内外联系的规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角度以及实验研究方面,就针剌腧穴对胃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现已证实针刺可通过影响外周及中枢中相关神经肽的含量来调节胃肠运动,中枢的某些部位及核团参与了这一过程。对近年对针刺腧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中枢神经核团与胃运动关系的研究总结。

关键词:针刺;胃运动;中枢核团

中图分类号:R24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128-04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Impact of Acupuncture for Gastric

Motility and Relations Betwee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Nuclei

YAN Chunchuan1,LIN Yaping2,PENG Yan2,CHEN Ping3

(1.Postgraduate Student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CM,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

2.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 TCM,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

3.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CM,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

Abstract:Meridians (points) - viscera correl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eridian doctrine. The core of theory is that it reveals the law of the human body relations from top to bottom inside and outside.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study acupuncture acupoints on the impact of gastric motility and the mechanism. And it has now been confirmed acupuncture can affect the peripheral and the central content of related neuropeptides to regulat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some parts of central and nuclear groups participate in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is the summary of study for acupuncture acupoints on the impact of gastric motility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uclei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tric motility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Acupuncture;Gastric motility;Nuclei

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角度以及实验研究方面,就针剌对胃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并且现已证实针刺可通过影响外周及中枢中的某些部位及核团分泌相关的神经肽来调节胃肠运动。下面是对近年对针刺腧穴对胃运动的影响和中枢神经核团与胃运动关系的研究总结。

1 针刺经络腧穴对胃运动的影响

1.1针刺足阳明经腧穴对胃运动影响的研究

足阳明经循行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跨越机体多个节段。《灵枢• 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从经脉的循行和症候表明足阳明经与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关于针刺足阳明胃经腧穴对胃运动影响的研究较多[1],认为针刺足阳明经腧穴对胃运动确有调节作用,大多以促进作用为主。易受乡、林亚平等[2-3]用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模型,用气囊法测量胃运动频率和波幅,造模后胃运动频率和波幅呈抑制状态,针刺大鼠足阳明经的四白、天枢、足三里穴可促进被抑制的胃运动得以恢复,与此同时,胃窦、延髓组织内P物质(SP)和胃动素(MTL)含量也呈相应变化,因此认为针刺足阳明经可能对中枢和外周某些脑肠肽有激活和释放作用,进而实现对胃运动的调控,且上述三穴对胃运动影响所涉及的脑肠肽不完全一致。孙国杰、王述菊等[4-5],分别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用微电极在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研究发现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而针刺“中脘 “气海”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且针刺以上不同穴位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因此他们认为穴位的双相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有双相调节效应,可能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综合作用,即纠正机体机能活动向正常平衡与稳态状态方向的良性调节。李江山等[6] 将应力传感器埋置在距家兔的十二指肠约0.5cm的胃窦部浆膜处测量胃运动,结果发现电针家兔足阳明经四白、足三里、梁门穴均能提高胃运动功能,其效应优于非穴位组;三穴中以四白穴最明显,足三里穴次之,梁门穴最弱,具有明显的腧穴作用特异性。赵艳玲等[1]在电针大鼠的四白、地仓穴时测量大鼠的胃肌电,发现对其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因此认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常小荣等[7]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家兔胃粘膜损伤,用应力传感器埋置在胃窦部浆膜处测量胃运动,研究发现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下降,而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可使胃运动振幅指数上升,因此认为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1.2针刺其他经络腧穴对胃运动影响的研究

赵慧英等[8]用银质圆电极埋在胃大弯的浆膜层下记录胃电和用引线于近十二指肠处的胃窦部,将引线连接于张力换能器上记录胃运动。结果发现正常家兔胃电有慢波也有快波,电针脾俞穴能使慢波的频率明显加快和振幅明显加大,又使快波的频率明显减慢和振幅明显减小。然后分别切断家兔脾俞穴主要神经通路,当切断脾俞穴主要传入T8~T12脊神经背、腹根与中枢的联系后,电针对胃电频率仍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对胃电振幅无影响;当切断肋间神经后,电针对胃电频率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减小,但对胃运动影响不明显。当切断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所有节后纤维,电针前后胃电频率、振幅变化无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切断T8~T12脊神经背、腹根、肋神经后,电针脾俞穴对胃运动仍有双向调节作用,电针前后胃运动频率的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认为电针脾俞穴对胃功能的调节,除中枢调节途径之外,还存在以交感神经节为中心的中枢外反射弧途径。

2 针刺对胃运动调节与神经中枢调控的研究

现已证实针刺可通过影响外周及中枢中相关神经肽的含量来调节胃肠运动,中枢的很多部位及核团参与了这一过程。特别是核团中的一些神经肽更是对胃运动起到调节作用。而对这些神经肽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热点。

2.1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与大脑核团关系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大脑神经核团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也得到进一步的了解。牛淑冬等[9]用稀土磁块及霍尔探头固定器缝于家兔胃大弯前壁上记录胃运动和胃电,尾核中注入SP,使家兔胃运动及胃电慢波频率下降、波幅降低。电针双侧足三里后抑制效应明显增强。尾核中注入SP拮抗剂(DADTL)对家兔胃运动及胃电慢波无明显影响。尾核中注入DADTL后再予电针,能够部分阻断电针的抑制效应。因此认为尾核区SP受体参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王东岩等[10]用同样的方法在侧脑室注入SP后,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的频率下降、波幅降低。注入P物质后再给予电针,能增强电针对胃运动和胃电的抑制效应。侧脑室注入P物质拮抗剂DADTL后,对家免胃运动和胃电慢波均无影响;注入拮抗剂DADTL后再电针,看到DADTL能够部分阻断电针抑制效应,并且此时抑制效应有滞后现象。杏仁核是边缘系统中重要的皮层下核团,对心血管、胃肠道和呼吸等内脏活动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1]。韩晓华等[12]通过大鼠胃内置球囊法测量胃运动,实验发现,基底内侧杏仁核内注射胃动素可加强大鼠胃运动,而对大鼠行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后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胃动素促进胃运动的效应完全被阻断。因此认为胃动素加强大鼠胃运动效应可能通过杏仁核-脑干-迷走神经通路来完成。

2.2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与脑干核团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脑干神经核团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明显。Selden E spence向延髓孤束核注入P物质(SP)发现可抑制胃运动降低胃张力[13]。王晶等[14]用霍尔探头缝于胃前臂壁靠近幽门一侧记录胃电和胃运动,实验发现,蓝斑核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加强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蓝斑桩内注入哌唑嗪(PA),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部分减弱。蓝斑植内注入育亨宾(YOH),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蓝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参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并且是通过α1受体发挥作用,与α2受体关系不大。陈香梅、何建华等[15-17]将磁块换能装置缝于胃大弯距幽门3~4cm处的胃前壁表面测量运动和胃电,研究中发现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对胃运动、胃电慢波呈抑制效应。损毁中缝大核后,电针抑制效应部分减弱。中缝大核微量注入5-羟色胺可增强电针的抑制作用。中缝大核微量注入赛庚啶后电针抑制效应被部分阻断。因此认为电针家兔“足三里”定对胃运动和胃电的抑制效应与中缝大核有关,在此抑制效应中,中缝大板内的5-羟色胺是通过5-HT2受体发挥作用的,而中缝大核内的去甲肾上腺素不参与电针的抑制作用。杨雪娟等[18]将换能器应力片缝置在距大鼠幽门0.5cm处胃窦浆膜上记录胃运动曲线。结果表明针刺对胃运动收缩幅度可具有单向的抑制效应,对胃收缩频率无明显作用。针刺抑制胃运动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肤实现的,5-HT和IL-6均能影响针刺对胃运动的抑制性调节。中枢NO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对胃运动调节具有紧张性作用,抑制其在中枢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是针刺调节胃运动的又一条途径。5-HT是中缝核调节胃运动的一种主要神经递质,既能增强针刺对胃运动的抑制效应,又能经内源性阿片肤增强胃运动力量,5-HT对胃运动的调节还受到NO的调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均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刘桂莲[19]等用霍尔效应原理记录胃运动,实验中发现家免在自由进食水、清醒安静状态下,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运动主要表现为以抑制为主的单向调节作用。单独损毁中缝大核后,电针抑制效应部分减弱;同时损毁中缝大核和蓝斑核后,电针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也就是说在电针抑制胃活动中,中缝大核和蓝斑共同参与调节。王述菊等[20]用胃内留置气囊法记录胃运动,得出结论为针刺“足三里”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其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且针刺“足三里”引起孤束核相关神经元放电增加幅度不受周围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胃复安的影响。还有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能通过抑制NTS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SP的释放,对胃的功能活动产生兴奋作用[21-22]。

2.3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与其他调节机制的关系

周吕等[23]最近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等穴可激发外周胃动素、胃泌素等脑肠肽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运动,其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参与其过程,说明外周脑肠肽的释放是“足三里”穴调节胃运动的重要环节。池田和久[24]用气球法测定胃幽门区的压力,观察胃运动情况。结果分析认为电针刺激大鼠腹部引起的胃内压降低反应与交感神经的α受体有关,刺激后肢引起的胃内压上升反应与迷走神经的烟碱和毒草碱受体有关,而且还提示辣椒辣素敏感性神经纤维是上述电针刺激反应的传入途径。Streitberger K等也发现,针刺穴位调胃运动是通过迷走神经和小脑共同来调节的[25]。陈慧群等[26]在电针大鼠足三里穴调控胃运动的相关差异基因及部分信号通路研究中发现: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电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以抑制作用为主;电针调控大鼠胃运动的机制是多基因、多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并调控的多步骤过程,且与某些差异基因上调或下调表达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有关。赵艳玲等[27]在电针对大鼠胃肌电的针刺效应及其传导途径作用机理探讨发现:电针大鼠四白穴对胃肌电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地仓次之,而颧、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无明显作用;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羟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他们认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赵国茹等[28]在胃肠激素对胃运动的影实验中发现:麻醉状态下兔的胃运动非常微弱,从而使胃肠激素的作用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血清素和胃动素使胃运动明显增强,特别是使纵行肌收缩明显增强,且作用时间持久。多肽YY与肠促胰液素也使兔的胃运动增强,但作用较弱。但二者的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3 小 结

无论是古典文献记载还是现在大量的临床和试验研究资料都表明,针刺腧穴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功能影响呈双向调整作用,如给犬静脉注射依色林,使胃的紧张性增高后,针刺足三里可使胃紧张度和收缩波明显降低;用五肽胃泌素造成幽门部电活动亢进后,针刺足三里穴可使原较快的基本电节律减慢。关于针刺腧穴对胃肠功能调整作用机理,现有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可兴奋躯体神经与交感神经纤维,延髓水平及该水平以上可能存在兴奋胃活动和抑制胃活动的中枢。还有近年对调节肽和肽能N研究越来越多。神经肽作为神经调质,具有作用缓慢,持久等特点,它对机体多种生理过程起“微调”作用。参与胃肠运动调节和分泌的肽类物质有很多:如胃泌素、MTL(胃动素)、SP、VIP、ENK、SS(生长抑素)等,它们既分布于脑内,也存在于消化道管壁,对胃肠运动、分泌、吸收功能有重要作用。这些既存在脑有存在与胃肠中的神经肽我们称其为“脑肠肽”。“脑肠肽”对心血管、胃肠、呼吸以及内分泌的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9-31]。而现在的很多研究表明,脑肠肽与神经核团的关系是密切关联的,胃运动调节模式基本为:刺激―神经核团―脑肠肽―胃运动调节。尽管近些年对胃运动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本人觉得还存在若干问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1)大量的文献记载,针刺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但是怎样的调节作用现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单个穴位就有双向调节作用,但也有人认为是多穴位综合的结果,怎样去定义这种双向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2)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时,真正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哪些神经核团和哪类脑肠肽还要作进一步研究。(3)实验设计应更精确合理。比如在给某一核团注射药时,给药途径是怎样的?一般的微量注射或微量泵滴是否能准确到达目的核团?在给药的过程中是否影响到其他的核团或对其他核团产生刺激作用?(4)现在对针刺时核团对胃运动的调节的研究都集中在大脑和脑干,对间脑的研究不多,且小脑是否也对胃运动有调节作用呢?尚未见报道。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检测手段的提高。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定能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对经络的实质的了解,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艳玲,常小荣.电针足阳明经对胃肌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华统代中西医杂志,2005,3(4):304-306.

[2]易受乡,林亚平,严洁,等.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运动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65-67.

[3]易受乡,林亚平,严洁,等.电针对大鼠胃运动、P物质和胃动素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3):284-287.

[4] 孙国杰,王述菊,杜艳军,等.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相调节效应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1):839-842.

[5]王述菊,孙国杰,杜艳军,等.针刺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52-356.

[6]李江山,严洁,常小荣.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运动功能影响的腧穴特异性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3):43-45.

[7]常小荣,严洁,李江山,等.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兔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l0(6):334-336.

[8]赵慧英,任晓玲,陈树林,等.电针脾俞穴调节家兔胃运动的外周作用机理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31(6):121-123.

[9]牛淑冬,王月飞,李成军.尾核中P物质参与电针足三里穴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6):604-605.

[10]王东岩,刘志敏,陈宝忠,等.中枢P物质参与电针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2):53-54.

[11] Lyubashina OA .Possib1e mechanisms of involvement of the amygdaloid complex in the control of gastric motor function[J].Neurosci Behav Physiol,2004,34:379-388.

[12] 韩晓华,徐珞,陶尚敏.杏仁核外源性胃动素对大鼠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及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2):2159-2163.

[13] Selden E spencer and william T.Central modulation of Gastric pressure by Substance P. a compurison with glutamine and cetylcholine[J].Brain Research,1986 (385):3710.

[14] 王晶,刘志敏,金淑英.电针足三里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与蓝斑核的递质受体关系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2):219-221.

[15] 陈香梅,刘志敏,王新梅,等.电针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影响及与中缝大核关系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49-52.

[16] 陈香梅,柳滨,刘志敏.中缝大核内微量注射5一羟色胺、P物质等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2(1):5-7.

[17] 何建华,柳 滨,陈香梅.中缝大核对胃运动胃电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3):192-194.

[18] 杨雪娟.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影响的中枢机制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4.

[19] 刘桂莲,刘志敏,徐秋玲.中缝大核和蓝斑核在电针“足三里”穴调节胃运动的作用和关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1):8-10.

[20] 王述菊,孙国杰,杜艳军,等.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28-30.

[21] 刘健华,李江山,严 洁,等.针刺“足三里”对大鼠孤束核P物质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3,28(1):5-9.

[22] Krowicki ZK,Hornby PJ.Substance P in 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evokes gastric motor inhibition via neurokinin-1 receptor in rat[J].Pharmacol Exp Ther,2000,293(1):214.

[23] 周吕,王礼建,云天佑.电针胃经穴对狗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及脑肠肽释放的作用[J].科学通报,2000,45(1):1.

[24] 池田和久.电针刺激对大鼠胃运动的影晌:有关植物神经和外周传入途径的研究[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6):355.

[25] Streitberger K,Ezzo J,Schneider A.Acupuncture for nausea and vomiting:an update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J]. Auton Neurosci,2006,129(1-2):107-17.

[26] 陈慧群,杨琦,王景杰,等.电针大鼠足三里穴调控胃运动的相关差异基因及部分信号通路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250-2253.

[27] 赵艳玲,常小荣,何军锋.电针对大鼠胃肌电的针刺效应及其传导途径作用机理探讨[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6,4(5):6-8.

[28] 赵国茹.胃肠激素对胃运动的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2001,14(1):87-89.

[29] Bakhle YS,Brogan JD,Bell C.Decreas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response to substance P in airways of genetically hypertensive rats[J].Br J Pharmacol,1999,126(4):933-938.

[30] Lessard A,Couture R.Modulation of cardiac activity by tachykinins in the rat substantia nigra[J].Br J Pharmacol,2001,134(8):1749-1759.

[31] Grady EF,Yoshimi SK,Maa J.Substance P mediates inflammatory oedema in acute pancreatitis via activation of the neurokinin-1 receptor in rats and mice[J].Br J Pharmacol,2000,130(3):50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