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一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发展变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一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发展变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优秀运动队资金收入增长额度以奥运会为周期呈波浪状增长,市场经济的因素是主要原因。财政拨款同为一、二线运动队经费主要来源,增长较为稳定,1993年以后优秀运动队非国家财政拨款逐年增长,但稳定较差。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总体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高于一线运动员同期经费收入增长率。二线队伍经费收入在不同地区上的差距不如一线运动队那么鲜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程度要大于一线运动队。

关键词:优秀运动队; 经费; 发展变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1-0076-06

Abstract:he financial income of the understanding sport team in China increases wavely by taking the Olympic game as a period and the market economy is the main factor. he financial allocation is the main financial source of the first-line and second-line athletes, which has been increasing stably. ince 1993,the non-governmental financial alloc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thletes have increased gradually ,but not very stably. the increase of the financial income of the second-line sport team keep good monentum,which is hig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line sportmen.he gap of the financial income of the first-line sport staffin different areas is not as obvious as that of the first-line sport staff and market economy has more affect on it.

Key words:understanding sport team;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study

1 前言

在社会活动中,体育属于文化类的上层建筑,极大地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竞技体育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等的综合实力。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财力的支撑,对我国优秀运动队的经费收入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拟对我国运动队总体经费收入情况、各种来源的经费收入情况以及各个地区的经费收入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并对我国优秀运动队历年的经费收入总额和其教练员及运动员人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求探索经费因素对我国奥运项目人才发展的影响程度。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相关性分析等。

资料来源:

1、《优秀运动队统计年报》[1]1985,---1991年本

2、《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1994,---1999年本

3、《体育事业统计年鉴》[3]2000---2002年本

4、1984年以来历届夏奥和冬奥会成绩公报

关于“一、二线队伍”的界定:

本文对“一、二线队伍”的界定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统计年鉴》关于“一、二线队伍”的界定标准,即“一线”为各省市自治区优秀运动队,“二线”为“体育运动学校”和“竞技体育学校”。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一线运动队经费发展状况

3.1.1 一线运动队经费收入总额变化分析

表1为1984~2001年期间我国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经济收入总额数据表。由表1可以看出,资金收入总额除个别年份外都是在不断的增加着的。从1985年的250588(千元)到2001年的1979906(千元),总共增长了1729318(千元),平均每年增长108082(千元)。增长率为16%,其增长势头还是比较迅猛的。可见国家对于竞技体育的资金投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增加。

表1

注:1.“-”表示由于资料不全而缺失的数据,“*”表示数据为线性估计值。

2.经价格指数变换后的资金总额(经价格指数变换后的资金总额 = 上一年的资金总额 * 当年的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指上一年(从1985年开始)的资金总额在当年的等价数额。

3.资金增长额(资金增长额 = 当年的资金总额 - 当年的经价格指数变换后的资金总额)是指相对上一年(从1985年开始)的资金的增加数额。

考虑到的物价上涨、国家GDP增长的幅度的因素,我们对资金收入总额的相对值(资

金增长额)进行了分析。从相对增长值的变化来看,其有增有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见图1。

从图1可以最明显的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收入增长额的波浪状规律变化就越来越显著。另一特点是,在每届奥运会的当年(加*号的年代)都处于增长高峰。可见,我国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经费收入数额受奥运的影响正逐渐增大,在奥运期间收入增长额有明显

的上涨势头,而在奥运过后其增长额又会有所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中比较特别的只有1988年和2000年,1988年以后到1992年为止资金收入增长额并没有出现波谷,这可能得益于1988年奥运会遭受挫折后国家加大了财政拨款的数额;而2000年奥运会年资金收入额大幅度增长后,2001年出现了很大的负增长,可能是2000年过渡超前使用的结果。

可以认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资金收入增长额度以奥运会为周期呈波浪状增长,波浪的幅度有逐步加大之势,值得引起注意。

3.1.2 一线运动队经费收入总额各来源分类发展状况

国家的财政拨款是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它各种商业性的收入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这一趋势必然会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的发展而更加加强。

图2 我国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主要经费来源收入变化图

从图2中可以明显的看出:1.国家财政拨款数额除1998年略有下降以外一直在持续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4.5%),而且90年代以后的增长值明显高于80年代。2. 国家财政拨款数额总是占总收入金额的最大比重(平均比重值为86.9%)。所以,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手段的国家财政一直在支撑着我国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经济收入总额的稳步上升。此外,1988到1992年间(1990到1992年数据缺失)财政拨款占总金额的平均比率大约为92.5%,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1993年以后非国家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运动队财政收入的另一重要来源。但是,非国家财政拨款的收入稳定较差,是一种市场化运行的结果,2001年运动队财政收入增额的大幅度下滑就是由于非财政拨款的大幅度减少造成的。因此,可以认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资金收入增长额度以奥运会为周期呈波浪状增长主要是由市场经济的因素影响的。

从图2还可以看出,在非财政拨款的收入当中,社会资助和经营收入增长缓慢、比重很小,说明优秀运动队的市场开发还十分薄弱,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要努力采取措施,使社会资助和经营收入成为运动队资金收入的第三极。[3]

3.1.3 一线运动队经费收入总额不同地区发展状况

一般来说,我国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可以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本文依据的

是根据各省市区的优秀运动员人数和奥运会成绩进行的切合奥运实际的地区分类。(1)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北京市、河南省、辽宁省、河北省、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2)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3)冬奥项目主导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4)奥运弱势地区:其他省、市、区。

以这种划分来研究运动队经费收入的发展变化情况将会更具客观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图3是我国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各地区经费收入变化情况图。首先可以清楚地看出,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的收入额是最多的,平均为475878千元,占总收入额的49%。结合图2,我们知道了2000年全国运动队经费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非财政拨款大幅度增长造成的。

1985年我国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和奥运弱势地区经费收入额在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7%和31%,到2001年变为24%和25%,可见近20年来,奥运弱势地区的经费收入在相对减少。此外,1985年和2001年冬奥项目主导地区的收入额比重分别为9%和6%,也有轻微下滑。

对各地区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进行统计后可知,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17%、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18.5%、奥运弱势地区:15%、冬奥项目主导地区:14%。可见经费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奥运项目发展最好的地区(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正是由于较好的运动队经费收入(投入)才便得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和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成为我国奥运项目发展最好的地区。

3.1.4 运动队经费收入总额对教练员、运动员人数发展的影响

使用spss的时间序列图功能,对我国历年来优秀运动队的经费收入总额、教练员总人数、运动员总人数这三组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获得结果如图25、图26(参数设置:Difference = 2、Maximum number of lags = 17(总共有17年的资料))。

从图4和图5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收入总额和教练员总人数,还是收入总额和运动员总人数的相关关系都较小。其中在正向时间轴上以Lag Number = 0时达最大值,分别为0.263(收入总额with教练员计)和0.076(收入总额with运动员计),且随着滞后的增加都大致上趋于0,可见我国优秀运动队的经济收入总额仅在当年对其总人数有微弱的影响。此外,两图的最大相关度同时出现在负向时间轴上Lag Number = -3时,分别是0.344(收入总额with教练员计)和0.332(收入总额with运动员计),这说明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在3年后可能会对其经济收入总额产生一些影响。进一步结合图1、图23、图3进行分析,就能看出这种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其它收入和社会资助两个方面。所以,在现行的体制下,我国优秀运动队总人数还是主要受国家财政拨款的控制,除财政拨款以外的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还很小(附相关度值:0.451(Lag Number = 1、财政拨款with教练员计)和0.580(Lag Number = 0、财政拨款with运动员计))。

3.2 二线运动队经费发展状况

3.2.1 二线队伍经济收入总额变化分析

表2为二线队伍1984-2001年的经济收入总额数据,图6为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增长变化图。从图6可以清楚地看出,1985年-2001期间,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还是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总额从1985年的48963(千元)增加到2001年的832309(千元),增长了十七倍。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9.4%,高于一线运动员同期16%的经费收入增长率。

从经换算过的资金收入总额的相对值(资金增长额)来看,除了1994年以外,都处于正增长状态,可以认为,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的发展情况还是较好的。

图6中周期性的波浪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5年周期性波动),波峰和低谷与奥运会举办时间(加*号的年代)和全运会举办时间(加#号的年代)没有太多的规律性关系。

3.2.2 二线队伍不同来源经费济收入类发展状况

图7为二线运动队不同来源经费收入变化堆积式直条图。从图7可见,国家财政拨款是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而且,国家财政拨款的增长是相当稳定的,对二线运动队经费总额持续上涨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1985到2001年期间,二线运动队的经费收入平均增长率高达18.4%。

从1993起开始有了财政拨款以外的经费收入,但其中社会资助和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则过小,且不稳定,即使在其达到最大值的1997年也仅有11433(千元,社会资助)和15326(千元,经营收入),占总额比重分别为2.2%(社会资助)和3%(经营收入)。可见我国二线队伍的经济收入状况大体上和一线队伍相同,不同的是,1993年以后二线运动队的其它收入要多一些,平均比重达到了22%,反映出二线队伍与市场的关系更为密切。

此外将图7和图2对照后可以发现,我国一线优秀运动队的社会资助收入额高于经营收入,但二线运动队则相反,经营性收入要高于社会资助。表明由于一线队伍比赛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在争取社会资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从图7还看出,1993年以来其它收入稳定、迅速的增长是我国二线队伍经费收入发展的一大特点,和一线运动队的18.7%相比,其22%的平均比重说明了二线队伍市场化的速度要更加快一些,而一线运动队则是在拨款财政和社会资助上要优于二线运动队。

图8是各地区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二线运动队的经费收入,1985年以来一直以来处于稳步上升趋势。各地区平均增长率分别为: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21.4%;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23.1%;奥运弱势地区,19.2%;冬奥项目主导地区,19.5%。各地区二线队伍资金收入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一线队伍4.5%左右。

3.2.3 二线队伍经济收入总额各地域分类发展状况

从地区比例结构上看,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和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43.4%和16.9%上升至2001年的46%和23.2%,而奥运弱势地区和冬奥项目主导地区则相对下降,这与一线运动队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见图3)。不同的是,二线队伍的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平均比重为45%,低于一线队伍4%;奥运弱势地区平均比重为27.5%,高于一线队伍6%。说明二线队伍经费收入在奥运项目地区上的差距不如一线运动队那么鲜明。

3.2.4 二线队伍经费收入总额对其运动员人数的影响

我们将以我国二线队伍经费收入总额,以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的财政拨款收入额、其它收入额为基础,分析讨论它们与二线队伍运动员人数在时间序列上的相关性问题。

图9是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总额和运动员总人数的时间序列关系图(使用spss的时间序列图功能绘制,参数设置:Difference = 2、Maximum number of lags = 14,总共有14年的资料)),图中相关度的最高值出现在Lag Number = 0时,为0.519,而其它的值都不超过0.25,因此结果不同于一线优秀运动队,我国二线队伍由于发展趋势比较单一,其经费收入在当年就会对人数产生较大影响。

如前所述,财政拨款在我国二线队伍经济收入额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其它收入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轻视,所以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两种收入形式对二线队伍运动员人数的影响。使用spss的时间序列图功能,绘制出我国二线队伍财政拨款收入额和其它收入额与运动员人数的时间序列互相关关系图,如图10、图11(参数设置:Difference = 2、Maximum number of lags = 14(总共有14年的资料))。

从图10可看出,财政拨款收入额和运动员人数有着很大相关性,其最大值为Lag Number = 0时的0.559,而且在滞后期Lag Number等于4时,相关度0.544也比较突出。所以,国家财政拨款数额的多少,对我国二线运动队人数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图53中其它收入额和运动员人数的最大相关度也是出现在Lag Number = 0时,为0.483,这就说明了我国二线队伍的其它收入对运动员人数也有一定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我国优秀运动队资金收入增长额度以奥运会为周期呈波浪状增长,波浪的幅度有逐步加大之势,值得引起注意。奥运年为每一周期的高峰,之后会有较明显的下降,这种波浪型周期主要是由市场经济的因素造成的。[LL]

4.2 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手段的国家财政一直在支撑着我国体委系统优秀运动队经济收入总额的稳步上升。此外,1988到1992年间财政拨款占总金额的平均比率大约为92.5%,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1993年以后非国家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运动队财政收入的另一重要来源。非国家财政拨款的收入稳定较差,是市场化运行特点的表现。

4.3 运动队经费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奥运项目发展最好的地区(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换而言之,正是由于较好的运动队经费收入(投入)才便得奥运优势项目优势地区和夏奥项目均衡发展地区成为我国奥运项目发展最好的地区。

4.4 无论是收入总额和教练员总人数,还是收入总额和运动员总人数的相关程度都较小。我国优秀运动队的经济收入总额仅在当年对其总人数有微弱的影响。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在3年后可能会对其经济收入总额产生一些影响。在现行的体制下,我国优秀运动队总人数还是主要受国家财政拨款的控制,除财政拨款以外的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还很小。

4.5 1985年-2001年期间,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总体还是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从 48963(千元)增加到832309(千元),增长了十七倍。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9.4%,高于一线运动员同期16%的经费收入增长率。

4.6 国家财政拨款是我国二线运动队经费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同时,国家财政拨款的增长是相当稳定的。在1985到2001年期间,二线运动队的经费收入平均增长率高达18.4%。其它收入稳定、迅速的增长是我国二线队伍经费收入发展的一大特点,与一线运动队的18.7%相比,其22%的平均比重,说明了二线队伍市场化的速度要更加快一些,一线运动队则是在拨款财政和社会资助上要优于二线运动队。二线队伍经费收入在奥运项目地区上的差距不如一线运动队那么鲜明。

4.7 财政拨款收入额和二线运动员人数有着很大相关性(相关度0.544),其它收入对二线队伍运动员人数也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小聪等. 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建设与发展的系统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1989,(2).

[2] 田雨普.体育经费来源初探[J]. 体育科学,1985,(2).

[3] 张社平.对我国现行运动训练体制及教练员运动员人才资源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00,(3).[4] 王志刚.论“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2,(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 .优秀运动队统计年报[M]. 1984,1985,-1991.

[6] 国家体委计划财务司 . 体育事业统计年鉴[M]. 1994,1995,-1999.

[7]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 体育事业统计年鉴[M]. 20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