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造有效课堂功夫在课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造有效课堂功夫在课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从课前备课,提高学习兴趣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了课堂外的准备工作对于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 备课 兴趣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4-0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日渐凸显。因而,打造有效课堂已经受到人们的热捧。我认为所谓有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我认为这一过程的实施,离不开课堂外的精心准备。

第一,要精心备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将“以备教为主”改为“以备学生为主”,将“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备课时,不仅要备大纲、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材重点,知识编排设计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设计的学案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通过寻找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事件进而概括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初三的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对于鲁迅在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同时流露出的爱国情感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因此,在备课时我有意识地将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作为重点和突破口,设计了一堂课。

课前让学生事先了解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初步理解了鲁迅对藤野的感激之情。再让学生探讨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与惜别的过程中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看那些没有直接写到藤野先生的部分,结合已知的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分析鲁迅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得出结论:鲁迅是出于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得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告别藤野先生,所以,写藤野先生是明线,作者的爱国之情是暗线,两者是相互交织的。

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对事例自行剖析,设身处地地体会鲁迅的情感,在理清文章线索的基础上进而理解主题。这样,就实现了难文浅教,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

与备课同样重要的还有课后的反思。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应当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整堂课甚至某个具体环节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尤其是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有趣的活动形式等进行总结。这样,教师不仅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教学特点,同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逐步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二,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想要打造有效的课堂,必须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初中生仅有10.7%。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为学生精选适合不同层次发展的个性化作业。课标要求的作业基本在课内解决,课外布置满足差异自主发展需求的作业。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感到语文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以承受,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

其次,要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结合书上的综合性学习,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

①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每节课前的预备铃时间,让一个学生为大家推荐一个成语或者一句名言,并阐释推荐的理由。

②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爱”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

③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利用日记的平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

当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当然在上语文课时效率势必大大提高。

第三,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觉得你可亲可信,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就会主动参与到你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那自然而然的课堂效率也就“水涨船高”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有真情付出,关心爱护、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只有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了协调和共鸣,学生才喜爱你,才爱听你讲课。

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教师不经意间的谈吐,和课堂上传播知识的侃侃而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积极引导学生奋斗的方向。

记得有一次下午,我正在讲授古文《送东阳马生序》,由于天气闷热,有近一半学生昏昏欲睡,我就对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一日课上,天闷,师寐,师曰:‘我往见周公矣’。翌日课上,某生亦寐,师怪之,生曰:‘今我往见周公,公言昨日未遇汝。’”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睡意也在笑声中消散了,学习情绪得到了及时调整。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下功夫,千万不可忽视了课堂外的努力和付出。只有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完善自己,一步步走近学生,吸引学生,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打造出真正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春成著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秋菊、关文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