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立足于更高层次、更新视角和更长时间尺度上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文章归纳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整体性、公平性、阈值性、区域性及相对性等特征,并从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特征;影响因素;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336-2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国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对可持续发展作了一个经典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该会议后,中国率先制定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其作为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朱庄瑞指出,当前我国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人口数量过多、人口素质不高、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利用率低下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已向定量化方面前进,方法体系日渐丰富,多尺度测验动态的时间序列研究也不断出现。可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正不断推进,而这些研究首先需要厘清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遵循自然法则、道德准绳与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谋求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研究的着眼点不是区域发展能力的现状分析,而是根据区域特性寻求一种最合适该区域人地协调发展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因而,可以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立足于更高层次、更新视角和更长时间尺度上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分述如下:(1)发展。发展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它更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没有发展就无所谓持续,因为缺少持续的动力。保护与改善自然与生态环境的保障是发展,故保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基石。(2)协调。一般认为,实现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脆弱性与恢复能力的长期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经济增长与资源存量、生态环境与社会水平相互协调。(3)持续。毋庸置疑,区域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持续,要求区域的资源存量与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速度之间不存在导致发展停滞的矛盾,要求要有足够的动力和活动支撑区域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发展。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2.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的要素,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其复杂性表现在:既涉及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问题,又涉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问题;既要研究区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又要研究区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既要探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间的横向关系,又要探讨上述各因素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纵向联系。

2.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

既然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那么整体性便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追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子系统的共同发展,也就是人的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表现为:人口数量与资源总量的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资源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人类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这与传统区域发展模式只重视单要素的增长是截然不同的。

2.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诞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公平性问题。这些公平性包括:人与自然间的主体公平、区域与区域间的空间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间的时间公平。公平之下的发展,方能是一种理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阈值性

所谓阈值性,是说要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是“可持续”的,其中必然会有一个或若干个判断指标,而这些指标存在一个阈值,可以将“可持续”与“不可持续”两种属性区分开来。区域可持续发展,体现的是这些指标要求的发展均应保持在各自的临界值一侧(可持续发展一侧),而不是追求各指标要素无限制地往某个方向增长。

2.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脱离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无所依托。区域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系统,包括全球、大洲、国家、省、市、县、乡等多个等级,亦包括城市、农村、山地、草地、荒漠等多个类型。各区域内因等级、类型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而地域性和差异性正是区域的根本特征,其本质差异决定了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定和规划研究。

2.6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对性

相对性是任何事物的共性。在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案时,同一类区域往往采取统一的方法体系,但是,这些方法即使同属一类,但制定出的方案也必须各不相同,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适应既定区域的发展要求。

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3.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与地理区位条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人类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去改变或改造现有的自然条件,但更多的时候,人类需要去适应环境。自然因素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由资源条件、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去论述。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其储量大小、经济效益转化能力、消耗速度及恢复速度等均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位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则更为直观。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往往在大江大河两岸,从最根源说明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理位置的内涵也不断扩展,不仅仅包括所在物理位置,也包括经济区位、交通区位等。生态环境因子包罗万象,包括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光热、植被等基础要素,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2经济因素

普遍认为,经济的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许多领域的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经济的增长上。随着国际交流的遍及,经济增长的途径不断丰富,经济增长途径的差异导致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差异。无论从区内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从区外经济发展方式看,区域内部的经济条件均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3.3社会因素

应该说,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最高级部分,也是实现难度最大的一步。反过来,社会因素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而言,亦是一种潜在性较强的影响因子,它可通过观念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并进而影响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对经济条件的管理等,从而得到相应的反匮。其中,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二者的先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难易。

3.4政治因素

虽然说,区域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一些客观条件,但是,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的选择,其权利与执行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意愿与倾向,政治力量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甚至在某些地域某个时段成为决定性因素。例如,近期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的规划建设使该海岛迎来了发展大浪潮,可以肯定地说,若没有政策因素,这股浪潮很难出现。政治力量同时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系统中的一股强大力量,为规划方案等的有效落实提供根本保障。

4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也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充分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影响因素,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朱庄瑞.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纺织经济,2010,(6):12-14

[2]张金萍,秦耀辰,张二勋.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29(12):6702-6711

[3]刘小英.自然和谐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56-160

[4]曹淑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J].新西部,2010,(22):40,37

[5]张冬梅.解构经济发展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J].大众科技,2010,(10):223-22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