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极拳应练力先练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拳谱云:“以心、意行气,气代力,必会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太极拳讲:“用意、气,不用力,”即突出强调意、气的作用。形体外的神态、外气活动是内意、内气的外在反应。意气君来骨肉臣。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只有心、意、气、神型的完美结合、才能内外兼修、并练,达到内三合、外三合的目的。
以意为令、气为旗、力为形。气入丹田、气出丹田,随着腰带臂,节节贯穿的内劲产生力运行,并贯注周身各部位。
在练武中有很多人不知是下乘之术,还是因武而枉用其力,以残身而损命。
“武术”与“气功”都起源于中国,举世闻名,源远流长,影响极广,流传海内外。我们哈尔滨也不例外,热爱武术的人,遍及城乡各地。有大、中、小学生,有工人、有农民、有经商的……还有离退休的老干部。这些人都知道,练“武术”、“气功”、“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也可延年益寿,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但是从古至今有些人,虽然专心学武和练武但是功夫颇差,更有甚者还伤身体。究其原因,并不是“练武”不好,而是他们不知道方法,如何用“力”。因为青少年血气方刚,只知道贸然练武,争强好胜,或斗狠争先,即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欲速而不达之弊。更有甚者,有的人自己本身并无“气功”而采用野蛮之法练习以拳击石,以掌插沙,或硬鼓其胸、肋、腹、背之气,让人用棍、刀、枪之物或用拳频频而击之,而强忍以为不痛的人,故常见此种人手臂指掌等处,皮肤结痂如铁壳,常人视为练武者“高级”现象。这是与宗旨相违背的。这种不良现象,都是因这些人缺乏学武的基本知识,或没有名师指导、益友传授之故。
少林拳派名家觉远上人曰“欲求技术之精,总须由渐而进,叙次而入,切切不可求速,求速不仅有不达之弊,而于体魄上会受到无穷之害。更不可乱鼓力,鼓力者而无力,即使有点力也不会持久。”
初练武之人,甚至是练武而武功较浅之人,常常是虚力多而实力少,有直力而无横力。直力则由于吐自液里,为实直,否则为虚直。少林派名家铁齐氏说:“横力练习,以分龙及剪手习之,久则横力生焉”。
“少林拳术秘诀”一书中,提到“学武之人,一定要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应当循序渐进,其练功顺序,应先练气,次练足,次练腰,次练手,次练肘,次练目,又练耳,又次则手、足、耳、目交练,而以腾身纵跃为成功之极点,然后再学习器械。”
武术先师告诉我们,在练武中,用“力”的秘诀是“盖一掌或一拳打出”,手着力,则“气”有三停,一停于肩穴,二停于拐肘,三停于掌根。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我多年练武、练气功的体会,认为“练武要练力,练力要先练气”,这是不可忽视的规律,如果忽视这条规律,必然是“练武不练功,老来一场空。”
推掌和冲拳是“武术”的基本动作,既有技击意义,又有强身健体作用。在练武中,我的体会是:按照练气功的基本要求,全身松静,舌抵上颚,沉肩垂肘,意守丹田,呼吸自然,采用鼻吸鼻呼,腹式逆呼吸法。其要领是,吸气时收小腹,手完全不用力,呼气时,十个脚趾抓地,提肛、挺小腹,用柔劲,轻轻地缓缓地推掌或冲拳,用力以手不颤、脑不胀、身不乏为原则。
在推掌或冲拳中,我体内的真气运行路线是:吸气时,意念将聚集在双手之气(真气)顺手三阳经,到大椎入督脉,经命门进入丹田。
其身型动作是,将双掌缓缓地推出或成双推掌(或冲拳)。手轻而缓地收回至胸前成阴掌(掌心向下)。
在练武中,结合“内气运转”久练之,必然使练武者,内气充沛,身肩,手灵,足稳,眼锐,胆实,又可练就柔刚之力,一身无不得力处。同时,可以坚信,这样练“力”先练“气”,“气”“力”结合,必然收到去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益。